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桡骨远端“T”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与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42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桡骨远端“T”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组(观察组)及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2~70(45.78±14.44)岁;左侧12例,右侧10例;车祸伤8例,摔倒14例。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66(44.17±15.58)岁;左侧13例,右侧7例;车祸伤6例,摔倒1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20.96±2.0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骨折端均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尤其适用于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或骨质疏松患者;应用桡骨远端“T”形钢板结合缝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满意,给临床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缝合锚钉固定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采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2月应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6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6例经12~1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按Neer评分标准[1]:平均91分,矢状位屈曲平均168°,冠状位外展平均156°。结论利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确实,符合生物力学环境,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比较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带线锚钉结合锁骨远端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科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对48例NeerⅡ型锁骨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A组行锁骨钩钢板固定,共24例;B组行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锚钉固定,共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术后6个月时患肢的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B组VAS评分与Constant-Murley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相比,锁骨远端锁定钢板结合带线锚钉固定方式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虽然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不占优势,但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独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钉组(观察组)和单纯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进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0~57(37.30±10.56)岁。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6~64 (40.60±12.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位置以及喙锁间距变化,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2(30.08±6.72)个月。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83.10±5.81)分,低于观察组(92.30±6.05)分(P0.05);对照组喙锁间距(11.22±3.85) mm,大于观察组(8.71±2.14) mm(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缝合锚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比单纯解剖锁定钢板具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和更小的喙锁间距,说明喙锁韧带加强是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带线锚钉与锁骨钩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3-12采用Revo软组织带线锚钉(带线锚钉组,20例)和锁骨钩板(锁骨钩板组,20例)内固定治疗的4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Karlsson肩关节功能。结果 40例术后获得随访12~18(12.2±1.0)个月。带线锚钉组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疼痛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肩关节僵硬及骨折延迟愈合发生。锁骨钩板组术后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肩关节僵硬,3例肩关节疼痛。带线锚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钩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线锚钉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5%,锁骨钩板组优良率70%;带线锚钉组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锁骨钩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vo软组织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较锁骨钩板内固定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同时联合使用带线锚钉对喙锁韧带进行功能重建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41例患者,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板治疗21例,用锁骨远端锁定板并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20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X线片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终末的喙突及锁骨间距离,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评分,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法进行肩关节功能评测。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差异。 结果4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4.5个月。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均获得骨折愈合,未见明显骨折移位及内固定物断裂。两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两者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喙锁间隙差异显著。 结论联合使用带线锚钉功能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可以带来更好的肩锁关节垂直方向的稳定性,允许早期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18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末次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7个月。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经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后愈合;其余17例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0~20周。末次随访时,喙锁间距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为81~98分,其中优14例,良4例。结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锚钉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粉碎骨折,可获得接近解剖的喙锁间距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且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6):1514-1517
[目的]探讨锁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8月采用锁骨远端前外侧lateral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15例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22~64岁,平均42.1岁;左侧5例,右侧10例。采用锁骨上方横行切口,复位骨折后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对于钢板固定后肩锁关节仍不稳定的,采用喙突置入带线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术后定期摄X线片,采用Constant、SF-36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后肩关节功能及全身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5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20.5个月。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均在4~6个月内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与健侧肩关节的功能评分接近。SF-36评分为85.5~100分,平均94.6分。末次随访时,无1例发生钢板断裂、钢板周围骨折和肩袖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锁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锁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临床常见的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争议较大。以往以保守治疗为主,骨折大多可愈合且功能良好。随着内植入物的发展及患者治疗要求的提高,手术治疗日渐增多。对明显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多推荐手术治疗,如钢板内固定和髓内固定等;铜板内固定以重建钢板最常用,锁定加压钢板对骨质疏松患者可作为首选;髓内固定包括克氏针、空心钉及弹性钉等,弹性钉内固定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Ⅰ型、Ⅲ型锁骨远端骨折较稳定,以保守治疗为主;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骨不连发生率高,手术治疗包括锁骨钩钢板固定、克氏针加可吸收缝线固定、喙锁螺钉及锚钉固定等,以锁骨钩铜板最常用。锁骨胸骨端骨折较少见,保守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技术及初步效果。[方法]对2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使用双锚钉交替环抱法治疗。髌前正中切口,显露骨折端,双锚钉分别置于骨折近端完整骨质的两侧,篮网状交替缝合髌骨下极并进行打结,于髌骨近端1/3处做2 mm骨道,两侧剩余锚钉线沿髌骨支持带腱骨结合的扩张部向近端缝合,在近端骨道处经骨道交叉至对面,双股线于髌骨表面向远端做8字交叉,然后在髌腱远端行Krachow缝合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患者行走功能逐渐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1分,Bostman评分为29.7,膝关节活动度为132.8°。影像方面,所有患者在术后4~6周骨折端出现骨痂,10~12周明确骨性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屈膝30°侧位的Insall–Salvati ratio为(1.2±0.1)。所有患者均无锚钉脱落及骨折再移位等不良影像征象。[结论]双锚钉交替环抱固定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操作可行,固定可靠,利于早期恢复,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 clavicle hook plate as a fixation device for unstable distal end comminuted clavicle fractures. Seven patients who visited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04 and January 2009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age ranged from 26 years to 65 years, and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6.9 months. All fractures were united, and there was no case of delayed union.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At the final follow-up in January 2010, six excellent and one good Constant-Murley scores were no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a hook plate is a reasonable option for fixation of an unstable distal end comminuted clavicle fracture, resulting in a high rate of union and satisfactory function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a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解剖锁定板固定(18例)和钩钢板固定(14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0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钩钢板组出现2例肩关节疼痛、外展受限,3例肩峰下骨侵蚀,于术后6~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肩关节疼痛逐渐缓解,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解剖锁定板组肩关节功能优于钩钢板组(P0.01),内固定物取出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板和钩钢板都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3.
Five consecutive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clavicle were treated by indirec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 temporary Bosworth-type screw. Coracoclavicular fixation provided and maintained reduction of the fracture. Healing occurred uneventfully within nine weeks in all cases. The screw was removed under local anaesthesia after healing of the fracture and there were no surgical complications. Shoulder function was restored to the pre-injury level. Temporary coracoclavicular screw fixation appears to be a valuable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II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hird of the clavicle.  相似文献   

14.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骨折均在6~12周愈合。桡骨轴向无短缩,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固定钉板松动、断钉及骨折再移位现象发生。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不稳定以及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者,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典的双Endobutton技术进行改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和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探索新术式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就诊的18例锁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和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予以改良的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术后予以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术后随访4~10个月,本组14例疗效为优,4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双Endobutton技术重构锁骨远端的生物稳定性,术式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46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分型及其特点、手术方法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及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1996~2006年6月146例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男98例,女48例,平均年龄38.60岁(8~84)岁,锁骨内1/3骨折9例,锁骨中1/3骨折115例,锁骨外1/3骨折22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7例,血管损伤4例,并有其它骨折者16例,陈旧骨折7例。手术指征: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陈旧骨折不愈合;锁骨外1/3骨折或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折裂;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压迫皮肤;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痛苦。手术方法:内中1/3锁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AO或同类重建板内固定;粉碎骨折采用螺钉固定大碟形骨块,或钢丝临时捆扎,将多块骨折先变成3部分骨折、2部分骨折、最后钢板固定,远端尽量能固定3枚螺丝钉。外1/3骨折尤其伴有韧带损伤者,采用钢板或锁骨钩钢板固定,后者疗效更好,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锻炼肩关节。术后评价:对其外观、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功能、患病期间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根据Neer评定标准,本组经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优96例,65.75%,良50例,34.24%,全组100%骨折在术后2~3个月达骨性愈合,外观正常,肩带无狭窄,局部不形成巨大骨痂,无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患病期间生活质量高。[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损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缝合锚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使用缝合锚治疗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使用缝合锚治疗25例Tossy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7-53岁,平均29.3岁.所有患者均使用缝合锚重建断裂的喙锁韧带,恢复喙突及锁骨的解剖对位关系.术后采用Constant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术后1年x线片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3周肩关节可恢复活动,3~4个月后上肢可进行非负重体育活动,4~6个月上肢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按Constant疗效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4.5分,主观评分为1.3分.术后1年x线片示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及缝合锚断裂现象.结论 缝合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复位同定、确实,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2005年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91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及2002-2007年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57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复位骨折或脱位后,前者用1~2枚直径为2.0或2.5mm克氏针由外向内经肩峰穿入锁骨外1/3附近上方出针,加用张力带钢丝加强固定;后者先将锁骨钩钢板的钩部插入肩峰下,然后将钢板体部用螺钉固定于锁骨上。结果前者91例患者中80例获得12~18个月随访,74例患者正常愈合,6例患者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导致固定失败二次手术。后者57例患者中51例获得12~20个月随访,51例患者全部正常愈合,无一例固定失败。结论采用插入式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成功率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功能康复快,明显优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采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55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及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37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结果前者55例患者中54例获得8~18个月随访,50例患者正常愈合,4例患者出现克氏针松动退出,导致固定失败,2次手术。后者37例患者全部获得8~18个月随访,全部正常愈合,无1例固定失败。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成功率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功能康复快,明显优于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