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采用湖北省各地的公示语英译实例,对湖北省公共标示语英译的错误或失当情况进行梳理。主要从语言和语用两个视角对公示语的英译情况作了初步探析,在形式和语法等方面,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方面分别对公示语英译中的语言错误、语用错误现象作具体剖析,旨在促进湖北省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切实推进湖北省国际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乱象丛生的大背景下,以辽宁省主要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现状,探讨了语用翻译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启发,为国内公示语英译的规范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着重探讨语用顺应对旅游翻译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语的选择应顺应原语的内涵,在译入语的表达方式上作出恰当的选择,顺应语境才能避免出现信患传递障碍。  相似文献   

5.
刘景岫 《海外英语》2011,(3):128-129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应当避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学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该文对城市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以指导公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探析公示语的英译应该重视语用语言等效与社交语用等效,以语用学的语用失误理论为架构,分析了公示语英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模因论角度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周期和过程进行分析,基于文化共性和差异,探讨公示语英译的相关策略.对一些常见汉语公示语可采取借用策略,直接引入目的语模因;对某些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公示语,则宜使用音译、仿译和创译,打造强势模因,或适度采用零翻译,以促进汉语公示语传播,并对目的语受众产生同等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公示语不仅在人们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公示语英译还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本文根据公示语的定义,分奏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公示语的语用功能与示意功能,给公示语英译作为凭证。汉语公示语英译作为我国对国际宣传的一面窗口,其英译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形象.我国的对外交往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以满足当今对外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翻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笔者从语境顺应理论的视角对公示语的英译原则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五种翻译原则以改善、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为目的语读者提供规范、精准的公共服务信息。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介绍公示语的涵义和功能的基础上,以珍妮·托马斯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理论为指导,以尚在开发中的武汉沙湖公园为例,从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方面对武汉市园林景点公示语英译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园林景点公示语的语用规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化的可译性,半可译性,不可译性三个方面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并从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看中西文化是否可译。指出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跨文化翻译应该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法,传递文化内涵意义.同时必须以归化为辅。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实证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异同及其基本特征,表明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在互动式课堂中信息差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本身是不完美的,信息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自然也会出现扭曲,因此说,语言是不可译的;但是信息本身对于两种语言是对等的,要翻译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完全可以回归到信息源,再映射到目的语,这样看来,语言又是可译的。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多个角度对翻译进行了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4.
双语词典是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也是传递两种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双语词典中必然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两套符号的对应。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翻译时就不能将其简单处理为逐字对应的翻译,而要充分考虑如何用目的语更恰当、准确的地表达源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强调是从文化层面上来处理源语与目的语的对译,因此,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与异化角度,探讨为我国外语学习者广泛使用的几部英汉词典中的习语翻译,并将其总结分类。  相似文献   

15.
论最佳关联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源语(SL)和目的语(TL)之间的丈化差异往往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比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各自的利弊,在讨论翻译理论和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得出最佳关联性原则在翻译过程里的使用能够很好地把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语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一方面要对原文做出超越字面的理解领会;一方面又要把他的这种体验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语的读者,让他们产生类似的感受。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合作原则”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参照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理论,在英汉视译中译员在理解源语语料的意义后,应抛弃语言外在形式,把源语语料按照类意群进行切分,依据顺句驱动原则把源语的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在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规则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稍有不慎将影响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商标名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翻译,商标既是专用名词,又是普通名词。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译名在语言上应该同源名一样,既要做到发音美、形式美、意义美,同时又要在文化上符合译入语国家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以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文章通过对大量商标名的分析,论证了商标翻译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美感的传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