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破坏人的细胞免疫系统、以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无法治愈,亦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故艾滋病已成为社会严重的公共问题以及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及其诊断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浩 《广西医学》2006,28(2):169-173
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破坏人的细胞免疫系统、以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于目前尚无法治愈,亦无有效的疫苗用于预防,故艾滋病已成为社会严重的公共问题以及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食道炎的艾滋病临床特点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病.近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特别是真菌性食道炎等机会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以免疫损害和感染为重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人类医学上最大规模的流行病,传染性极强,病死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治疗艾滋病病人和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朱阳泉 《大家健康》2017,(12):297-29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因此,预防、控制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HIV的结构、传播方式、危害以及诊断方法作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它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传播,以严重免疫缺陷为特征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12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 cquiredIm m unodeficiency Syndrom e,A 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um an Im m unodeficiency Virus,H IV),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不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的艾滋病已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取自其英文acp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 roome的缩写的音译名AIDS。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后天性免疫失效缺损症”。汉语称之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主要经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传播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和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免疫力不断下降,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目前我国HIV感染者约74万,疫情进入快速增长期,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以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1],是难治的恶性传染病。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共收治13例艾滋病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观察资料及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的行为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美国1981年诊断首例艾滋病(AIDS)患者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5年年底,全球估计共有3860万名HIV感染者。艾滋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在艾滋病出现25年后的今天,人类早已清楚了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传染病,个体和群体行为决定着其传播和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王金荣 《吉林医学》2007,28(4):491-49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法治愈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的流行目前在我国渐呈上升趋势.艾滋病除了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外,还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如不及时解决反而会加速疾病的进展,或因疾病折磨而产生不利健康的逆反心理,给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自20 世纪80 年代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流行蔓延,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guired Ira-munodeficiemcy Syndrome)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我国HIV/AIDS的流行和疫苗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占良  朱守兰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0):842-844,84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人体细胞免疫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AIDS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报道[2],30年来,AIDS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大约6 500万人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将近3 000万人为此失去了生命.目前每天仍有7 000多人感染这种病毒,包括1 000名儿童,目前全球仍有3 400万人HIV感染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致命性疾病,于1981年最先发现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AIDS的流行席卷了全球各大洲,其病原体也最终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感染上HIV的患者,可以在长达十年之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其血液、精液、乳汁里还是含有病毒,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这种人被称为HIV感染者。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艾滋病尚无根本的治疗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尤其是处于职业暴露中的医护人员,更应做好自身的防护,防止医源性感染。尤其应在急救中对HIV感染者进行初步甄别,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 HIV)我国已经发现数例艾滋病患者。为了开展艾滋病诊断和防治的研究工作,并探讨HIV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我们对HIV基因组克隆pARV-7A/2进行了亚克隆。pARV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是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英文缩写的音译,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自1981年全球发现首例AIDS病例以来,短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侵犯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及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发生以感染及机会性恶性肿瘤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随着疫情的蔓延,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上,HIV医源性传播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有利于控制和减少HIV医源性传播,现将艾滋病的诊断、护理、预防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