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凡教授长期从事小儿疾病研究,对小儿夜啼的中医认识和治疗具有较为独特之处.刘教授认为小儿夜啼的发生发展与心、 肝两脏积热,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而不独为心经病变.本文初步总结了刘小凡教授采用调和阴阳,疏风清热,平肝宁心和安神定惊之法,灵活运用取类比象思维,选取杨栗山 《伤寒瘟疫条辨》 中升降散化裁治疗小儿夜啼临床经验,并...  相似文献   

2.
升降散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该方由僵蚕、蝉衣、大黄、姜黄四味组成,具有通里达表、升清降浊、祛风镇惊、行气活血之功。笔者临床运用此方略事出入,疗治小儿乳蛾、热惊、手足口病、痄腮等疾,取效颇捷。现举案三则,介绍如下。1 乳蛾 李某,男,5岁。1988年9月5日诊。 患儿4天前因发热恶寒、咽痛,去某卫生院诊治,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予以复方新诺明口服,肌注青霉素治疗3日,热仍不退,而来我院就诊。诊见发热微恶寒,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微咳痰少,口渴引饮,口臭腹胀,溲黄便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查体:T39℃,咽充血,两侧扁桃体Ⅱ°肿  相似文献   

3.
4.
升降散是明代医家张凤逵《伤暑全书》中的名方,又名太极丸等。张凤逵关注瘟疫流行,致力于伤暑病证的研究,创升降散治疗温疫及伤暑症。至清代河南名医陈良佐将升降散录入其著作《二分晰义》中并详解其意。其后瘟疫病名家杨栗山深受此  相似文献   

5.
“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为治疗四时温病所创。其组方配伍寒温并用,升、降、散三法并施,可升清阳降浊阴,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既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化脓性中耳炎等四时温病,亦可辨证治疗内伤杂病,如高血压、低血压、血液病、水肿等。随着应用、研究的更广泛、深入,将来有望在某些疑难病证等方面显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63-164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升降散加味)防治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腹泻的患儿130例,口服中药三九免煎颗粒(升降散加味)。结果:治愈105例,占80%;好转20例,占15%;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本药物治疗慢性腹泻病程短、效果好,且泻止后食欲旺盛、体重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付慧群 《当代医学》2010,16(4):27-29
升降散是杨氏论治"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功能调气机、泄郁火、化淤滞、祛风胜湿、宣畅郁热、涤邪解毒。在本人从事中医妇科的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气机失调的治疗,无论是月经病、带下、妊娠病、产后病还是妇科杂病,根据辨证处方遣药的同时,加上升降散后疗效提高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8.
升降散具有升清降浊、平疫祛邪、解毒散结之功,对内科诸多疾病有疗效,笔者以咳嗽变异性哮喘、肠易激综合症、原发性高血压为例阐述了其具体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专治温疫及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症,该书把升降散尊为治温疫十五方之“总方”。将升降散应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疗效明显,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魏宇澜 《医学综述》2012,18(13):2096-2098
升降散组成首载于明代医家龚廷贤《万病回春》,后为清代医家杨栗山命名,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列为治疗"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经后世医家潜心研究,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系统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举凡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7岁,2000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晨起时发现一侧鼻孔出血,少顷,另一侧也开始出血。下午来诊时鼻孔中仍填塞有棉花,全身无其它不适,唯觉口苦。舌质略红,苔微黄薄,脉小数。患者自十二、三岁起,每年春夏之交时发生鼻衄时为单侧鼻孔出血,有时为双侧鼻孔出血,每次衄血时多采用仰头或平卧,以冷敷,卫生纸或脱脂棉堵塞鼻孔等办法应急。每次衄血时持续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属中医“乳蛾”范畴,临床上常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原则。升降浮沉理论通过改善脏腑气机升降紊乱及病势顺逆的功效为依据,也是中药组方配伍的重要原则,受药物的气味、归经、质地轻重、炮制方法及药用部位等因素影响。升降散初为温病所设,正所谓“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现此方已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治。笔者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发病的关键病机出发,运用升降散中僵蚕与蝉蜕、姜黄与大黄及黄酒与蜂蜜配伍的药性理论,从而升清降浊、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以求平衡气机。本文旨在探讨升降浮沉理论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理论依据,随症加减,辨证论治,并附医案1则,将药性理论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拓宽升降散的理论研究,也为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升降散一方 ,出自清代杨粟山著《伤寒温病条辨》一书。由僵蚕、蝉蜕、大黄、姜黄、黄酒、蜂蜜组成 ,本方为治温病而设。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 ,临床将该方用于治疗鼻渊、牙痛、带状疱疹、湿毒疮等多种疾病 ,收效满意。现将治验 4例之心得体会介绍如下。例 1 鼻渊 ,女 ,2 0岁 ,患者半年来经常头痛 ,鼻流黄涕 ,在当地曾先后服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及输液治疗无效。病情日渐加重 ,邀余诊治。前额及眉棱骨疼痛 ,鼻流黄浊涕 ,着凉鼻塞加重。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系外邪袭肺 ,风盛热炽 ,浊邪壅塞郁闭肺窍。治拟疏风清热 ,轻清宣肺、通络开…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容易引起大范围流行的传染病.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对瘟疫的致病原因、特点、治法、方药均有创建,尤其是提出了有效治疗瘟疫的15个药方,活人无数,并且强调升降散的重要性,称其为治疗瘟疫15方的总方.由于升降散组方精当,疗效显著,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极为近代著名中医蒲辅周、赵绍琴所推崇;也是中医药治疗SARS初期的常用方.本文将从升降散的来源、组成及方义,适应证及其特点,配伍特点,临床应用进展,现代实验研究概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辨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说说升降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一方,出自清代温病学家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作者称:"瘟病总计十五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杨氏推崇吴又可的杂气学说和王璐的内伤理论,认为杂气由口鼻而入,伏郁三焦,再由血分而发出气分,为瘟病之源;并参照刘河间的外感火热论,创立了自己的诊疗体系.作者例举大头、绞肠、瓜瓤等瘟中之重且凶者,以逐秽解毒、三焦分治为法,化裁古方,选用僵蚕、蝉蜕、姜黄、大黄,共研细末,以黄酒、蜂蜜为引导,有升清降浊之效,故称为升降散.  相似文献   

16.
17.
升降散载于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主要由僵蚕、蝉蜕、姜黄和生大黄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宣郁清热等功效.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近代广泛运用于各科杂病及疑难重症,皆获效甚捷[1].  相似文献   

18.
升降散首见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的《二分析义》记载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赔赈散。杨璇将之更名为升降散,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组成:白僵蚕2钱,蝉衣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诸药相合,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清升浊降,全方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发挥甚广,究其组方,凡辨证属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浊毒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此方辨证论治喘证、水肿、泄泻、糖尿病、慢性肾衰等病机属于"清浊升降失常"者,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升降散载于清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主要由僵蚕、蝉蜕、姜黄和生大黄4味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宣郁清热等功效。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近代广泛运用于各科杂病及疑难重症,皆获效甚捷。  相似文献   

20.
加味升降散治疗慢性咽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易反复。笔者试用升降散加味治疗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报告共107例,均来自1996年1月~2000年8月的患者。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的5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47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平时咽部干燥,有异物感者治疗组20人,对照组17人。咽部灼痛者治疗组17人,对照组15人。除上述症状外,常有刺激干咳或伴咳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