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金花茶叶药用保健成分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采用酶解处理结合超声波振荡处理对金花茶叶药用保健成分浸出率的作用效果。方法以茶多酚和总皂甙作为浸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从金花茶叶中提取药用保健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组合为超声波频率为25kHz,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90min;中试生产的实际效果表明,新工艺与现行的生产工艺相比,茶多酚、总黄酮和总皂甙的浸提率分别提高了17.3%、13.2%和9.3%,抽提工序时间缩短了2h。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金花茶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分析其抗氧化活性,该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金花茶叶多酚,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金花茶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金花茶叶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花茶叶多酚的最佳提...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对金花葵花总黄酮的溶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人工构建自由基来考察金花葵花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金花葵花总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乙醇浓度75%(V/V)、液料比30∶1,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50 h,在此条件下的黄酮得率为126.67 mg/g干重。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金花葵花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IC_(50)为207.1μg/m L,且效果优于VC;金花葵花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IC_(50)分别为37.5μg/m L和754.7μg/m L,金花葵花总黄酮对Fe3+的具有一定的还原作用,是VC的83%,但均稍差于VC。金花葵花总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醇提法分别对凤凰单丛茶叶籽的果皮和种皮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 L9(34)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凤凰单丛茶叶籽果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果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7.56±0.04) mg/g;茶叶籽种皮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种皮总黄酮的提取量为(9.72±0.05) mg/g。  相似文献   

5.
以蓝莓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提取物总黄酮对毛尖茶叶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0 min,优化条件下蓝莓叶总黄酮提取率为9.56%。蓝莓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毛尖茶叶脂氧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22.3μg/mL。  相似文献   

6.
研究金花葵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金花葵花黄酮浸提的因素及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乙醇浸提金花葵花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90℃、时间4h、固液比1∶35(g/mL)。  相似文献   

7.
以金花茶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与时间因素对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花茶叶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39 (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24min,该条件下皂苷得率为4.82%,与预测值接近;提取的皂苷在温度37℃、质量浓度6mg/mL、pH 7.5、反应30min下对胰脂肪酶抑制率可达84.76%。说明金花茶叶皂苷能有效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油茶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烘箱法测定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并与芦丁和BHT(二丁基羟基甲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按照固液比1:20(g/mL),在80℃条件下提取2h,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7%。油茶叶总黄酮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大和纯度的提高,抗氧化效果明显增强。油茶叶粗黄酮、精制黄酮、芦丁和BHT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BHT〉油茶叶精制黄酮〉芦丁≈油茶叶粗黄酮。  相似文献   

9.
以黑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提取物总黄酮对毛尖茶叶脂肪氧合酶(LOX)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的优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30℃、超声时间50 min,优化条件下黑米总黄酮提取率为1.98%。黑米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毛尖茶叶脂氧合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为28.14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吸附率与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又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最佳树脂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浓度3.24mg·mL-1,pH5,以4BV·h-1流速上柱,重复3次,用70%乙醇以4BV.h-1的速率洗脱2BV.结论:SP-825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效果良好,为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开发提供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白沙枇杷叶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剑林 《食品科学》2007,28(7):252-254
本实验测定了白沙枇杷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对白沙枇杷叶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白沙枇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白沙枇杷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5642%;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70%、浸提温度为60℃、料液比为1:50、浸提时间为2.5h。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白沙枇杷叶工业化生产黄酮类药用成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油茶蒲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各具5个体积分数梯度的5种有机溶剂对油茶蒲进行超声辅助浸提而得到25种粗提液,研究比较了各粗提液的总黄酮提取率和清除DPPH·的能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最高的5种溶剂及其对应的总黄酮提取率依次是60%丙酮溶液(6. 28%)、60%乙醇溶液(5. 24%)、80%甲醇溶液(4. 82%)、60%1,3-丁二醇溶液(4. 40%)、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4. 13%);清除DPPH·能力最强的5种粗提液及其对应的清除率依次是100%乙醇溶液提取物(92. 78%)、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提取物(92. 69%)、100%1,3-丁二醇溶液提取物(89. 68%)、100%甲醇溶液提取物(86. 54%)、100%丙酮溶液提取物(81. 99%)。黄酮提取率最高的油茶蒲提取物所对应的DPPH·清除能力并不是最强的,说明油茶蒲提取物中除了黄酮以外,可能还有多酚、皂素、多糖等其他抗氧化活性成分。适合油茶蒲黄酮利用的最佳提取剂是60%乙酸乙酯-乙醇溶液,总黄酮提取率达4. 13%,所对应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92. 69%,是一种适应工业化开发利用油茶蒲黄酮的理想溶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萃取法,研究油茶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从而为油茶树叶工业化提取黄酮类功能性成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及提取时间、料液比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450W、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为20min,料液比为1∶20提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老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中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嫩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选用AB-8大孔树脂对油茶叶黄酮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选择上样速度为3BV/h,上液浓度为2.0mg/mL进行吸附,选择3BV90%的乙醇浓度和1.5BV/h的洗脱流速进行解吸试验。提取液经纯化后,黄酮类含量从13.1%提高到27.2%,提高了2.08倍。  相似文献   

14.
郭梅  王娜  王君  梁鹏 《食品科学》2009,30(20):238-240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微波萃取时间>微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960W、萃取时间60s、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1.81%。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法优化超声提取枣核总黄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枣核中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提取液中黄酮含量作为考查指标,对影响黄酮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枣核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是乙醇体积分数与超声波功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作用功率是450W、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50%。在此实验条件下,枣核黄酮粗品的提取率为7.04%,粗品中黄酮含量为1.59%。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超声提取工艺,能有效提高枣核黄酮的提取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老鹰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鹰茶为原料,槲皮素为对照品,总黄酮含量为考核指标,研究了老鹰茶总黄酮的水浴提取工艺,同时对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在提取温度、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等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老鹰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min,乙醇浓度70%,液固比35:1.在此条件下,测得的老鹰茶总黄酮得率为6.190%(以槲皮素计).老鹰茶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老鹰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其EC50值为18.17μg/mL;老鹰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EC50值为77.521μg/mL.老鹰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抗氧化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7.
小血藤总黄酮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索式回流提取法、碱提酸沉法、水浴浸提法提取小血藤根、茎、叶中总黄酮,以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的含量。进一步以正交试验法研究适宜小血藤根的索氏法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小血藤根、茎、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均以索式回流提取法为最好;以石油醚在50℃下回流2h去脂多次,85%乙醇按料液比为1:15于70℃下提取3h,测得小血藤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67%、0.94%、2.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茶叶提取物(COLE)的5α-还原酶(5α-Reductase, 5α-R)抑制活性,分析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物质基础。方法:首先建立5α-R酶促反应体系,通过高效相色谱法测定5α-R活性;制备不同极性溶剂油茶叶提取物,测定比较其5α-R抑活性,并以度他雄安作为阳性药物;以5α-R抑制率为指标选择油茶叶最佳提取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测定各提取物总酚、总黄酮含量,分析各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多酚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UPLC-TRIPLE TOF-MS/MS)5α-R抑制活性最高的油茶叶提取物的化学组分。结果:确定酶促反应体系如下:磷酸盐缓冲液300 μL,0.76 mg/mL的粗酶提取物500 μL,2.0 mmol/L的睾酮50 μL,样品50 μL,2.0 mmol/L的还原型辅酶II 100 μL,于37 ℃条件下反应30 min。不同油茶叶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5α-R抑制活性,其中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达49.77%±4.43%,以5α-R抑制效果为指标,选择50%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油茶叶提取物5α-R抑制率与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高度相关(r>0.6,r>0.8);采用UPLC-TRIPLE TOF-MS/MS分析了油茶叶提取物中22个酚类化合物,其中有5种物质已经在文献中报道具有高5α-R抑制活性。结论:油茶叶提取物具有5α-R抑制活性,是潜在的5α-R抑制剂,其抑制活性与多酚、黄酮含量具有相关性。在油茶叶50%乙醇提取物中发现槲皮素、芦丁、儿茶素、3-O-没食子酰基-4, 6, -[(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Gemin D)、3, 4, 6-三-O-没食子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可能是COLE发挥5α-R抑制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氯化铝法、硝酸铝- 亚硝酸钠法分别测定大叶冬青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差很大,通过显色机理的分析,确立了氯化铝法为大叶冬青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适宜方法,方法的回收率90.7%~109.5%,平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2.2%。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大叶冬青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适宜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V/m)、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2 次,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