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应用PCR 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食品中致病菌--拟态弧菌进行检测,探讨其灵敏度特异性,建立快速高通量检测食品中拟态弧菌的新方法。利用DHPLC 在非变性温度下进行双链DNA 分离的原理,应用DHPLC 技术分析拟态弧菌特异性PCR 扩增产物。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对样品洗脱峰排列形成的聚类分析图进行分析,得到拟态弧菌的特征峰型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该方法准确度为100%。本实验建立的食品中拟态弧菌PCR-DHPLC 检测技术,特异性灵敏,准确度高,操作快速、简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A型肉毒梭菌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食品中A型肉毒梭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以A型肉毒梭菌的A型肉毒神经毒素基因作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非A型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23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实验;A型肉毒梭菌DNA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实验。结果: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方法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可达到为111ng/tube。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A型肉毒梭菌,是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陈彬  郑晶  王颖  黄晓蓉  林杰  彭华毅  邵碧英 《食品科学》2014,35(24):243-248
设计合成5 种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的特异性引物,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后,建立5 种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multiplex PCR-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PCR-DHPLC)检测方法,并进行MPCR-DHPLC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的测定,5 重PCR-DHPLC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 CFU/mL。MPCR-DHPLC方法应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合成了5种肠毒素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PCR的退火温度、DNA模板量进行优化,建立了5种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检测方法,并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R-DHPLC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很好,灵敏度可达到100cfu/m L。PCR-DHPLC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等优点,在进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保证食品的安全,有必要对食品的微生物进行检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和检测结果准确度高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变性高效色谱技术的原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特点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微生物方面的应用3个方  相似文献   

6.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可以使人和动物引发多种疾病。目前,检测C.jejuni采用的国标方法是传统的培养法,但C.jejuni培养条件苛刻,且培养法存在操作繁琐、特异性不强、费时等缺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其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C.jejuni的检测,并成为目前快速检测临床与食品中C.jejuni最常用的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RCR技术,包括常规PCR、多重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PCR-酶联免疫吸附法、最大几率数-PCR、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磁捕获-荧光PCR方法检测C.jejuni的研究进展,并针对这些PCR技术的原理、检测效果、优点和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有效控制和预防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制品中氯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免疫亲和柱富集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快速测定牛奶和奶粉中氯霉素残留物。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免疫亲和色谱柱纯化,应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结果表明,牛奶和奶粉添加氯霉素,回收率为79.6%~108.6%,变异系数小于10%;方法检测灵敏度0.1μg/L。该方法能够特异性的纯化牛奶和奶粉样品中的氯霉素,免疫亲和柱(IAC)净化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的多个靶基因快速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根据单增李斯特菌4个毒力基因(hly、prfA、inlA、inlB)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和引物组合,进行多重PCR扩增,产物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出峰顺序依次为inlB、hly、inlA、prfA,扩增片段大小为146、210、255、388bp,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到280cfu/ml。结论 本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3种致病李氏菌MPCR-D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复合PCR(multiplex PCR,M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的特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M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94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实验,并开展了重现性检测实验。MPCR-DHPLC方法同步检测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的特异性阳性吸收峰,未检测到李斯特菌属其他近源种和非近源种参考菌株的阳性吸收峰,且重现性良好。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可以快速、准确、高通量地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李斯特菌,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构建检测畜禽肉与鲜蛋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同时、快速分析方法。方法:选用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用正己烷脱脂,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本次测试了10种磺胺类药物,其在10.0~500.0 ng·mL-1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结论:此法具有检测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畜禽肉与鲜蛋中磺胺类药物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1.
李羽翡  祖新  李羽翠  张德荣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1):267-272,293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并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技术进行方法验证。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rpod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果汁饮品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方法,对于方法的可靠性、特异性和灵敏度,采用ddPCR验证。结果:本实验建立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显色结果明显,ddPCR检测,以铜绿假单胞菌悬液浓度为横坐标,以数字PCR扩增copy数为纵坐标,生成标准曲线y=0.07497x-9.3516,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铜绿假单胞菌检测范围1.5×102~1.5×105 CFU/mL;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标准菌株最低浓度为1 ng/μL;标准差分别为0.57、0.71、4.24、14.8,RSD值在0.66%~22.8%之间。检测果汁饮品128份,126份未显色,显色样品2份,以标准曲线定值,浓度分别为1.64×104、2.29×102 CFU/mL。  相似文献   

12.
PCR技术检测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检测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从绿脓杆菌中扩增出402bp外毒素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与已发表序列同源性为100%。PCR敏感度试验表明,可检测到含量为3cfu/mL的绿脓杆菌。从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菌液中特异性地检出编码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该技术具有简易、敏感、快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可用于食品和细菌感染的绿脓杆菌菌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化妆品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铜绿假单胞菌的16S r RNA序列设计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探针PA-16S-1,并对其探针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建立并优化固相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eptide nucleic acid-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PNA-FISH)检测方法。结果采用PNA-FISH法对300份化妆品样本进行检测,检测到2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与传统生化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PNA-FISH方法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对控制和提高化妆品的卫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正确率,对我国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基于eta2和opr I两对基因的PCR方法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复核,使用Vitek GN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验证,评价分离菌株的复核正确率和PCR方法的准确度,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类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两对引物均能对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预期的目的条带,但eta2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抽样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2013年各地上报并运送的菌株复核正确率为100%;两种基因的PCR方法准确度均在95%以上,但均存在较低比例假阴性;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上报的53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1.68%(62/531),主要耐受多粘菌素B(5.27%,28/531)、氨曲南(4.14%,22/531)和美罗培南(3.01%,16/53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的中介率分别为43.31%(230/531)和25.42%(135/531)。结论各地上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准确性较高,PCR方法可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筛选,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可准确鉴定。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耐药趋势,需要定期监测,以阐明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ompc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检测了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成功扩增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470 bp的ompc特异性基因片段,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志贺氏菌4 种食品中常见的病原菌均未扩增出相应片段。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检测到最低1 pg/μL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16.
牛奶中志贺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 (ipaH)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引物, 扩增特异的326 bp核酸片段, 经过优化PCR扩增条件, 建立了志贺氏菌特异、敏感、快速的PCR检测方法, 并对牛奶中的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 志贺氏菌参考菌株均能扩增出特异的核酸片段, 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 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到1.75×102 cfu/mL.人工污染牛奶的模拟检测结果表明, PCR方法的检测限为1.75×103 cfu/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2018~2020年间分离自广东地区桶装水中的6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探讨其对11种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27F/1492R通用引物对目标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后,采用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药敏实验应用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检测。结果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1株共可分为3个分支,分别包含15株一支、1株一支、45株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27853一支;药敏结果显示61株铜绿假单胞菌处于较低耐药水平,对所有测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2%,但仍发现一株6重耐药菌株。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广东地区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资源库及药敏数据库,为之后的污染溯源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保障广大消费群众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荧光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相结合的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毒素A基因(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 PEA)序列,设计LAMP引物,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其在人工污染矿泉水中的检出限进行评价。结果该方法与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对纯菌液和人工污染矿泉水的检出限均可达到5.2 CFU/mL。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为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l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y, MALDI-TOF MS)快速鉴定和聚类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 aeruginosa)。方法 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P. aeruginosa的20株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CICC 21636)进行MALDI-TOF MS检测。经离线微生物鉴定软件分析, 所有菌株均报告为P. aeruginosa。获取21株 P. aeruginosa的特征蛋白质指纹图谱, 建立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自建数据库, 并采用 P. aeruginosa标准菌株CICC 21636进行验证。结果 Pseudomonas aeruginosa自建数据库对P. aeruginosa的鉴定结果较设备自带数据库明显提高。而且自建数据库信息基础上, 进一步对21株P. aeruginosa进行聚类分型, 实现了对不同来源P. aeruginosa可能污染源的追溯。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高通量的全新技术手段, MALDI-TOF MS能够实现对P. aeruginosa的特异性快速鉴定, 能满足在公共安全卫生、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口岸快速通关方面对P. aeruginosa的快速鉴定需求。  相似文献   

20.
贾飞  闫文杰  戴瑞彤  刘毅  李兴民 《食品科学》2021,42(18):284-291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阻抗传感器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在电极表面,并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随后将纳米金沉积在电极表面,最后将巯基修饰的铜绿假单胞菌适配体通过金硫共价键结合在纳米金表面,制成工作电极。用扫描电镜观察合成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材料的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对组装电极的每一步进行电化学表征。当铜绿假单胞菌在适配体修饰的电极表面孵育后,适配体会将目标菌捕获在电极表面,阻碍电极表面电子传输,导致阻值上升,根据电阻变化值可实现对目标菌的定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 CFU/mL,检出限可达4 CFU/mL,本实验方法是已知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灵敏度最高的电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