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动静态转子分离器性能的试验装置;以煤粉为物料,对分离器在不同风量、不同转子转速和不同给粉浓度的务件下进行了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减小风量、提高转速和降低给粉浓度可使出口煤粉变细,‰可以达到5.43%,此时综合分离效率为52.46%。若调整这3个参数时会对分离效率和阻力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需要通过详细的分析比较和具体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研究动静态分离器性能的试验装置,使用煤粉为物料,对分离器在不同动态叶片倾角和不同转子转速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动态叶片倾角为45°时分离器的综合性能最好,R45可以达到3.95%,此时综合分离效率为55.32%,阻力损失为846 Pa。动态叶片倾角和转子转速增加都会使分离器出口煤粉变细,而综合分离效率存在最高值,阻力损失则存在着最低值。  相似文献   

3.
旋转煤粉分离器是制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性能指标有分离器出口煤粉细度、综合分离效率及通风阻力等,直接影响制粉系统和锅炉的经济性。用Fluent软件对旋转煤粉分离器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分离器的流场分布规律及各性能指标随转子转速的变化趋势,对进一步了解旋转煤粉分离器的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MPS89k中速磨煤机直叶片旋转煤粉分离器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截面弯扭动叶的旋转煤粉分离器.利用Fluent软件对该分离器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叶片结构的综合性能,获得了转子动叶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新型变截面弯扭动叶旋转煤粉分离器转子动叶的最佳扭转角度为25°,转子动叶最佳结构下的流场分布比较均匀,静叶两端气流回流减少,静叶底部冲刷和磨损程度减小,使用寿命延长;转子动叶最佳结构下的出口煤粉细度为1.39%,综合分离效率为95.83%,该分离器内部气固两相流场的通风阻力为1 174 Pa,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动态分离器在不同转子转速和碾磨出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现场取样测试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入口不同粒径煤粉的质量占比进行设置,使模拟结果可以与现场测试入炉煤粉细度进行对比,得出了较为可靠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碾磨出力较高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_(90)减幅变慢,转子转速为67.5 r/min左右较合适,转子转速过高会使分离电耗迅速增加而入炉煤粉细度改善不明显;碾磨出力较低时提高转子转速,入炉煤粉细度R_(90)的减幅逐渐加快,设置较高的转子转速可使煤粉更细,低负荷下稳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对1台HP型中速磨煤机建立了完整的几何模型,模拟了内部气-固2相流动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磨煤机内最高风速和最大阻力均出现在风环叶片区域,因此该叶片角度是重要的设计参数;随着动态分离器转速的提高,磨煤机阻力略有提高,但幅度很小,而一次风量对磨煤机阻力的影响更大。模拟再现了煤粉颗粒粗细分离过程,粗颗粒被分离下来,重新进行研磨,而粒径合格的煤粉则被气流带出磨煤机。煤粉的分离效率主要受动态分离器转速影响,转速越高,磨煤机出口的煤粉粒径越小。模拟得到的煤粉分离效率曲线与设计值非常吻合,表明计算模型可靠,能够为磨煤机变工况运行特性及设备改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型燃煤机组,制粉系统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的好坏,一次风量大小对炉膛煤粉的燃烧有较大的影响。以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一次风量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磨煤机出力下,一次风量增大,煤粉细度呈现非线性增加,当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量大于90 t/h时,煤粉细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在磨煤机出力45 t/h时,随着一次风量的增大,磨煤机电流减小,分离器电流增大;当一次风量的减小时,锅炉排烟温度降低,锅炉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动力工程学报》2017,(12):983-991
为了对MPS型中速磨煤机运行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价与控制,建立了综合磨煤机研磨与干燥过程、煤粉分离过程以及返料过程的数学模型,将MPS型中速磨煤机分为磨盘区、研磨区、初步分离区、分离器和磨煤机外壁5个部分,建立了煤粉质量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平衡方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该磨煤机动态模型进行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在磨煤机给定运行工况下,当一次风温、一次风量、给煤量阶跃扰动时,磨煤机出力、磨煤机出口温度和外壁温度变化仿真曲线与实际运行相符;在不同干燥剂量和分离器转速下,煤粉细度变化与实际运行相符.  相似文献   

9.
《节能》2020,(3)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制粉系统MPS235HP-Ⅱ型中速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堵磨、煤粉细度不合格以及磨煤机振动等问题,分析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磨辊加载力以及磨煤机出口动态分离器转速对磨煤机运行参数的影响,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找出合适的风煤比、加载力以及分离器转速。通过分析得出,磨煤机实际风煤比与设计曲线匹配,且在设计风煤比下,不存在堵磨情况;同时,随着分离器转速增加,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变细,当分离器转速在65~70 r/min时,磨煤机电流和煤粉细度较合适,煤粉经济细度最好;同时,提高磨煤机加载力可以使煤粉细度更细,而且加载力降低会导致磨煤机碾磨出力下降,石子煤量增加,严重会导致堵磨。  相似文献   

10.
《动力工程》2012,32(2)
为了提高旋转煤粉分离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弯扭动叶旋转煤粉分离器,并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与直叶旋转煤粉分离器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弯扭动叶旋转煤粉分离器流场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分离特性、较低的通风阻力及转子功耗,为旋转煤粉分离器的制造及改造提供了新的选择途径,对分离器分离效率的提高及电厂的节能降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ze and density on the segregation of particles in the static classifier of vertical spindle mill, classification tests of coal were conducted in a lab-scale classifier, and its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by classification efficiency. Results show that yield and fineness of pulverized fuel? (PF), as well as the class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ize, would be improved by increasing the air volume. While 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efficiency reaches around 40% and keeps stable. Meanwhile, the separation phenomenon in the classification process was revealed by comparing the ash content between the feed and PF. Results show that ash content of each size fraction decreases after classification and presents growing trend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size in PF. Separation effect is especially obvious for coarse particles, and its intensity increases as air volume reduces. Furthermore, such a phenomenon is also verified by industrial data, which proves again that minerals with high density would accumulate in the classifier reject. Deviations in bypass fraction, actual cut size, and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between regarding coal as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were calculated. Thus, to be more accurate, dens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al particle behavior within classifier.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W火焰锅炉在燃烧无烟煤过程中对煤粉细度的要求,几乎所有W火焰锅炉均采用了配备钢球磨煤机的制粉系统。控制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一次风煤粉浓度,并使其维持在最佳值附近是保证锅炉燃烧效率的基础条件。研究了不同直径钢球装载比例对磨煤机煤粉细度特性的影响,通过优化磨煤机不同直径钢球装载比例、多点修正一次风流量测量偏差等技术,提高了磨煤机出口煤粉细度,减小了一次风流量测量偏差,从而改善了锅炉运行特性,提高了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一座小型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不同条件下,两种煤粉气流的强迫点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火炬引燃煤粉气流,存在一个对应于最低煤粉浓度的最佳点燃速度;煤粉气流的着火界限主要受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煤种和煤粉细度的影响;提高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和煤粉细度均可使着火范围变宽,挥发份含量高的煤种点火容易。在相同条件下,直流煤粉气流比旋转煤粉气流容易点燃。  相似文献   

14.
竖直上升转水平圆形弯管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竖直上升转水平圆形弯管内煤粉空气两相流场和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表明 ,弯管外侧壁脊线附近煤粉浓度明显比内侧高 ,验证了弯管的浓淡分离原理 ,为进一步实施提高浓淡分离效果的各种改造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国伟  董芃  别如山 《动力工程》2013,(11):833-840,901
提出了利用高温氧气与高浓度煤粉气流直接混合来实现煤粉气流点火的无油点火方式,采用煤粉高温氧气无油点火实验装置对煤粉气流的高温氧气无油点火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点火装置的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氧气加热温度超过750℃后,设计工况条件下利用高温氧气可以顺利安全地实现煤粉气流的点火;提高一次风温度、增大一次风煤粉浓度及高温氧气风量或减小一次风速度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烧;煤粉气流在点火装置中心管喷口正前方首先开始着火,流场平均温度可达2 000 K以上,最高温度超过3 000 K,温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中心管轴线的两侧.  相似文献   

16.
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回顾了国内外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根据二次风的供入方式,一次风粉混合物煤粉浓度的不同将此类技术分为三类:普通型、分级燃烧型、浓缩型、浓缩型又分为高浓度型及浓淡型,总结了各种类型燃烧器在火焰稳定性、燃烧效率、NOx排放、结渣、高温腐蚀、调节性能等方面的特点,指出浓淡型旋流煤粉燃烧器是我国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130t_h煤粉锅炉风_粉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考虑了风一煤合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影响,运用能量法提出了一种测量一次风管中风-粉混合后煤粉浓度的方法,并介绍了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对一次风管中煤粉学,风速实现在线,实时监测的过程和方法。此在线监测系统在热力厂现场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能量分析与一次风煤粉浓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运行中,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煤粉流量的均匀性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次风煤粉浓度的准确测量一直是工程技术上的前沿问题,尤其是对乏气送粉锅炉进行煤粉浓度监测更是缺乏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一次风气流与煤粉颗粒混合过程的分析,从开放系统的能量方程出发,确立了乏气送粉锅炉一次风煤粉浓度的测量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一次风煤粉浓度在线监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