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环境和群体氛围对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减少内心的冲突,很多大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其他人的意见或群体的要求,选择从众的行为。大学生的从众主要表现在恋爱、就业、违纪行为及消费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从众、学习从众、入党从众等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成因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心理是人类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客观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者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和群体一致的现象,并且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生力军,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提出适当进行调节的策略,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国家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从众行为是群体中的常见现象。对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以多种形式开展群体心理教育与引导活动,从而增强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杨小波 《文教资料》2008,(30):175-176
从众行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众行为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认真分析大学生消极从众的表现和成因,控制消极从众行为的发生,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由于受到独特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处于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和群体生活环境下,其从众心理较强。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从众心理的表现和原因,尤其是消除大学生消极的从众心理,探索应对如默认"潜规则"等典型的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择业和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从众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泛地存在着.本文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影响大学生从众行为因素的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从众现象作出综合评价.最后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众观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大学生从众现象产生需求,分析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方式,提出了调控大学生从众行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现象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等行为。它不但弱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造成大学生独立性差,丧失人生理想、目标,而且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从众原因涉及个人心理、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诸方面,学校应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建立教育管理新机制,采取加强基础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从众心理是指在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的情况下,个体所具有的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顺从群体的压力,并让步于大多数人的意见的一种心理倾向;存在于大学生身上的从众现象有学习从众,参加公益活动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赌博从众等多种表现;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缺乏自信,感情脆弱,安全心理和害怕孤独是导致大学生从众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利用从众心理,通过加可校园化建设,班集体和宿舍建设,积极诱导学生社团,实行“导生制”等途径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72-174
地方高校大学生作为特定的群体,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从众行为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学习从众行为问卷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众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自编的大学生学习从众行为问卷信效度较高,问卷由受暗示性、趋利从众、趋弊从众三个维度组成,趋弊从众要高于趋利从众,从众行为普遍发生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性别、专业对从众行为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避免消极从众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杜允 《教学与管理》2012,(33):41-42
从众心理指的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方面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一种心理倾向。道德发展中的从众心理就是指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模式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1]。学生对教师以及对学校规范的接受是一种服从,是他  相似文献   

14.
徐学兰 《教育探索》2011,(10):156-157
大学生择业从众心理,主要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大学生群体规模的影响、对主客观实际情况认知不准确以及大学生个性特质差异等因素.克服大学生择业从众心理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引导与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要针对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客观实际,发挥从众心理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懂得了解他们的从众行为对我们更好的关注理解这个群体,从而更能有效的开展学生工作,使他们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学习,度过自己有意史的大学生注。研究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是一嘎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从众行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关注这个群体,理解他们,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使他们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学习,度过自己有意义的大学生涯。研究大学生的从众行为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博 《华章》2013,(23)
从众心理作为影响学生个体参加体育运动的一种外部动因,通过探究从众心理对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发挥从众心理在促进大学生积极锻炼的良好效应,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消费者从众心理视角,从个体、群体、情境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消费者抢红包从众行为的因素,构建消费者"抢红包"从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利用SPSS19.0和AMOS17.0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模型中各研究变量对抢红包从众行为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消费者抢红包活动的态度习惯、参与度以及群体一致性对其抢红包从众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蔡锐 《考试周刊》2014,(19):156-156
从众是指个体由于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的或个人的舆论上的压力,从而在观点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跟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少数青少年思想不成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极易从众。因此,如何引导中职生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克服和避免在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从众的副作用,对加强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