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对膀胱癌和膀胱内凝血块二维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比较,评价该技术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2例膀胱癌和18例膀胱内凝血块的患者,分别测量肿物及膀胱内凝血块的IBS值及其标化值(IBS%),全部病例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对照。 结果:膀胱癌组和膀胱内凝血块组平均图像强度(AII)、峰-峰强度(PPI)和图像强度标准差(SD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膀胱癌组标化IBS%值明显高于凝血块组,PPI和SDI值明显低于凝血块组。 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在膀胱癌和膀胱内凝血块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评价大鼠糖尿病模型肾实质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四、第十二、第二十四周应用AD技术检测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大鼠肾实质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同时检测肾脏病理指标.结果 ①糖尿病模型组肾实质血管周围的胶原面积(PVCA)、肾小球胶原的沉积评分(GCDS)、肾小管间质的病变评分(TILS)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P<0.05);②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实质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程进展而增高(P<0.05);③平均图像强度(IBS)%与肾实质纤维化各指标(GCDS、PVCA、TIL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AD技术可以检测到糖尿病大鼠肾实质纤维化,IBS%与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AD技术有望成为评价肾脏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测定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背向散射积分值及肾脏体积,进而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确诊的5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肌酐水平分为三组。Ⅰ组(早期DN)30例,男14例,女16例,Ⅱ组(临床期DN)16例,男7例,女9例,Ⅲ组(终末期DN)10例,男6例,女4例。正常对照组48例,男21例,女27例。二维超声测量肾脏长、宽、厚三个径线,计算肾脏体积。再测量肾实质及肾窦区IBS值,以二者之比为肾实质校正IBS值,肾实质校正IBS值×100%,即IBS%,所得结果与同年龄段正常对照组肾实质IBS%对比分析。[结果]①Ⅰ组肾实质IBS%平均值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Ⅱ组肾实质IBS%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Ⅲ组肾实质IBS%平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④Ⅰ组及Ⅱ组肾脏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且Ⅰ组及Ⅱ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肾脏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结论]将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与二维肾脏体积测量结合起来可以成为临床无痛创评价糖尿病肾病各期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兔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肾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雄性家兔15只,建立CRF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C—BSA前fwn)、注射C-BSA后2、4、6、8周(w2、W4、w6、w8)行二维超声检查,得出IBS值及标化IBS值(IBS%)并进行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测量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①肾皮质IBS%AkW,开始升高,各时间点与w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肾髓质IBS%hkW。开始升高,各时间点与w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皮质IBS%改变早于髓质IBS%。②二维超声显示,w2时长径及宽径均增大,各时间点与w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③Scr、BUNI,KW6开始升高,各时间点与w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④肾脏病理改变早期主要出现在皮质部,从w2开始显现,w8时最明显。结论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既能反映兔慢性肾衰的病理损害,又能为临床监测和评估慢性肾衰发展过程中肾功能损害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积分(IBS)技术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健康人应用IBS技术测定室间隔(IVS)和左室后壁(LVPW)心肌的心动周期时间、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异幅度(CVIB),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心肌重量。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中部的IBS%明显增高[(3.8&#177;1.4)VS(2.7&#177;0.9)和(3.63&#177;1.34)vs(2.58&#177;1.07),P〈0.01],CVIB明显减低[(8.9&#177;2.2)vs(10.3&#177;1.7)和(10.4&#177;2.7)VS(13.2&#177;5.3),P〈0.05],且室间隔IBS%与Ep/Ap呈负相关(r=-0.48,P〈0.01),CVIB与Ep/Ap呈正相关(r=0.64,P〈0.01);②糖尿病组左室心肌重量增加。结论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早期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的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6.
杨锦茹  张秉亨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68-1069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 IBS)与肾实质回声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临床确诊并经肾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脏弥漫性疾病患者分为尿毒症期 ( I)、氮质血症期 ( )和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三组 ,以正常人为对照组 ( )。测量肾实质及肾窦区 IBS值 ,以二者之比为肾实质标化 IBS值 ( IBS% )。结果 :肾实质回声增强则 IBS%值升高。结论 :背向散射积分为无创判定肾脏组织的微细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参数评估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42例无合并症和31例有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超声背向散射参数。结果发现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背向散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合并症的高血压病患者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背向散射积分周期性变异幅度(CVIB)、TG—CVIB及左室后壁TGIB均有显著变化。结论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可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病心肌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正常人肾实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IBS)值 ,为进一步探讨肾实质弥漫性病变打下基础。方法 :将受检者按不同年龄段分组 ,分别测量肾实质及肾窦区的IBS值 ,以二者之比为肾实质标化IBS值。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其IBS %值均有差异 (P <0 .0 1)。结论 :正常成人肾实质IBS %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变率显像(SRI)及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在综合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SONOS 7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及IBS技术对30例健康组(对照组)及3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分别进行左室局部心肌的应变、应变率曲线定量分析及测定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测量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即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室壁增厚率(△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组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应变(S)、应变率(SR)均明显降低(P〈0.01),MD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心肌的背向散射积分标化值(IBS%)显著增大(P〈0.01),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异幅度(CVIB)及变异率(CVIB%)减小(P〈0.01)。两组间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比较,SRI及IBS技术能较早地发现2-DM患者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可以为临床及时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分为两组,NLVH组(高血压非心肌肥厚组)30例: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 I)〈125 g/m^2(男),〈120 g/m^2(女);LVH组(高血压心肌肥厚组)37例:LVM I≥125 g/m^2(男),≥120 g/m^2(女)。选择门诊体检正常成人28例为对照组。用二维、M型超声检测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室间隔、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LVM)及LVM I;再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检测上述3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即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Ⅱ)、标化背向散射积分值(AⅡ%,室间隔与左心腔的AⅡ的比值)及背向散射积分心动周期变化幅度(PPI)。结果LVH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AⅡ、AⅡ%分别高于NLVH组及对照组(P〈0.05)。LVH组室间隔、左室后壁的PPI测值分别低于NLVH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可作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损害及其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秦杰  王棉 《吉林医学》2006,27(7):723-724,726
目的:探索声学密度技术在肾功能正常但肾组织活检发现异常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生化检查显示肾功能正常但是肾组织活检发现异常的患者50例,正常人22例(肾脏44只)。将正常对照组及病例组均分成<40岁,40~59岁及≥60岁三个年龄段,测量和分析各组肾皮质、髓质的IBS(Intergratedbackscatter,IBS)、校正的IBS(IBS%)。结果:①<40岁,40~59岁及≥60岁三个年龄段的病例组患者的肾皮质、髓质的IBS%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②<40岁的病例组的患者与40~59岁及≥60岁组患者比较,其肾皮质、髓质的IBS%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后两个年龄段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别。结论:①病例组患者的IBS%值已经发生了改变,利用声学密度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此类患者,利于早期治疗。②年龄对肾脏的IBS%值具有较明显的影响,在分析肾脏的声学密度特点时应引入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描述不同剂量有机磷中毒兔肾改变的价值。方法:建立兔急性有机磷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1h和3h对四个不同剂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行二维超声和IBS检查、二维超声观察肾回声,测量肾大小,IBS定量分析肾改变:结果:任一剂量组染毒后肾回声均无改变。随着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肾体积、长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积的变化早于长径。染毒1h后,3.75mL/kg组和5.00mL/kg组肾皮质和髓质IB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染毒3h后,2.50mL/kg组、3.75mL/kg组和5.00mL/kg组肾皮质和髓质IB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染毒剂量有机磷类化合物中毒兔肾IBS改变与其病理变化相关,超声检查可为诊断有机磷中毒肾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正常肾实质血流灌注评价的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9只,行肾脏动态增强MR检查,测量各肾皮质及髓质的信号强度,绘出其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记录皮质、髓质的平均峰值(P)及峰值/达峰时间比(P/T)。结果肾脏的灌注曲线(SI-T曲线)稳定,获得的血流灌注参数(Pc,Pm,Pc/Tc,Pm/Tm)具有一定规律,MR动态增强可反映出肾实质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论动态增强MR能够反映肾脏血流灌注的变化,为兔肾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7-H4对免疫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KM小鼠分为4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组(A组)、pcDNA3.1-mB7-H4-Fc组(B组)、pcDNA3.1组(C组)和刀豆球蛋白A(Con A)组(D组)。B组、C组和D组动物均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制备肝损伤模型。在Con A注射前1 d,分别给予B组每只小鼠注射pcDNA3.1-mB7-H4-Fc 100 μg和C组每只小鼠注射pcDNA3.1 100 μg。并于注射Con A后12 h、24 h和48 h,各组取5只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行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浓度的测定;引颈处死小鼠后取肝脏,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小鼠血清IL-4、IFN-γ、ALT和AST水平在注射Con A后各时点,B、C和D三组较A组均有升高( P<0.05),但B组较C组和D组减低, 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小鼠肝组织切片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组小鼠肝脏损伤均比C组和D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初步证实了B7-H4对Con A诱导的肝脏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B7-H4可能是通过抑制IL-4和IFN-γ的产生和/或分泌而发挥对肝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Lu R  Li M  Zhou JJ  Zhou KR  Gu H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59-2762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MR表现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肾嫌色细胞癌诊断准确性.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7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12例,术前经MR SE-T1WI、FSE-T2WI和扰相梯度回波动态增强成像,根据肾脏皮质及肿瘤强化百分比绘制动态增强曲线.回顾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12例嫌色细胞癌中,肿瘤位于肾皮质1例,肾髓质9例,难以判定2例.肿瘤呈球形9例,椭圆形3例,肿瘤境界清楚.MR信号均匀,T1WI、T2WI呈中等信号,所有病灶可见假包膜形成的低信号环,2例可见中央瘢痕.双期增强肿瘤皮髓交界期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20.3%,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215.4%;实质期肿瘤平均强化百分比为173.7%,同期肾脏皮质平均强化百分比为249.1%.结论 嫌色细胞癌是以肾髓质为中心的中等信号类球形肿瘤,信号均匀,假包膜明显,部分病例可见中央瘢痕,皮髓交界期呈中等强化,实质期多轻度持续强化,均低于肾脏皮质强化,MR诊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特点。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肿瘤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组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强化峰值(PV)和峰值时间(TTP)。结果:肿瘤组BF、BV、MTT和PS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相应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TTP与对照组肾皮质TTP差异无显著性,而PV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组BF低于对照组肾皮质、高于肾髓质;BV高于对照组肾皮质及肾髓质;MTT与PS高于对照组肾皮质、低于肾髓质;PV低于对照组肾皮质;TTP高于对照组肾皮质。结论:肾癌CT灌注参数BF、BV、MTT、PS、PV和TTP不同于正常肾皮、髓质,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