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患者 男,59岁。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年半,排柏油样便1 d于2002年8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胃镜检查:胃窦部见直径为3.5 cm的外突性肿块,表面污秽,不活动,活检质脆易出血。活检病理结果为胃窦部恶性肿瘤,倾向于低分化腺癌。于8月16日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大体标本病理检查:胃窦部见直径为3.0cm的球形隆起物,肿物中央凹陷呈黑色溃疡,胃小弯侧浆膜面有直径为0.8cm的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6岁,间断上腹部胀痛、黑便半年。患者半年前进食后出现上腹部憋胀、隐痛,间断性无放散,伴反酸、胃部烧灼感、黑便,无恶心、呕吐、腹泻,在家口服中成药物无效,2019年5月21日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图1):胃窦黏膜下隆起,间质瘤?脂肪瘤?胃溃疡、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活检:胃黏膜慢性炎,中度慢性炎,急性活动(++),HP(-)。  相似文献   

3.
阑尾息肉状腺瘤癌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4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 4小时入院 ,曾于 1998年 12月 9日在乡医院行阑尾切除术 ,手术切除阑尾困难 ,术中发现回盲部硬 ,考虑盲肠恶性病变 ,仅行盲肠病理活检关腹。病理结果未见癌细胞 ,随后二次钡剂灌肠摄片均未见回盲部异常。术后切口感染 ,经对症治疗好转。 1999年 5月 2 4日发现阑尾切口处有一瘘管 ,取材病理检查为腺癌 ,遂收入院治疗。查体 :瘦长体型 ,无贫血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全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麦氏点一长约 10cm手术瘢痕 ,上有一瘘管 ,直径0 .5cm左右 ,边缘有新鲜肉…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7岁,因中上腹隐痛不适1个月人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中上腹隐痛不适,与进食无关,偶有恶心呕吐,无泛酸、嗳气,呕血。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查体:一般情况好,腹部未及肿物。肛门指诊未及明显肿块。1周前胃镜检查提示胃癌,病理提示:胃腺癌。术前胃镜示:胃底体交界处可见1.5cm糜烂区,上覆白苔。病理提示胃腺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息肉,癌病理提示:乙状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诊断为:1.胃癌;2.乙状结肠癌。术中探查:胃部未扪及明确肿块,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疼痛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小弯病变而来就诊。入院后胃镜检查示胃窦小弯处可见4.5 cm×3.5 cm大小Ⅱa胃癌病变(图1A、1B),术前腹部B超、CT等检查均未见胃周围淋巴结肿大,超声分层显示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活检病理显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患者胃镜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998年至 2 0 0 1年收治的 4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结果  42例中良性 2 0例 ,交界性 1 5例 ,恶性 7例。 4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 1 4例取得活检 ,但仅 5例确诊 (3 5 7% ) ,另有1例疑及本病 ;2 0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确诊率为 40 % (8 2 0 ) ,另有 7例 (3 5 % )提示为本病。随访发现良性和交界性胃间质瘤在手术后均无复发 ,恶性胃间质瘤预后极差。结论 临床上对胃间质瘤的认识不足 ,应提高胃间质瘤术前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率和病变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胃的“一点癌”系指胃镜活检诊断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再发现癌细胞。此类病人少见,我们自1981年以来遇见4例,报告如下。 例1 男,61岁,因上腹痛伴嗳气4年余而做胃镜检查,见胃小弯部有结节状隆起,直径约0.8cm,表面糜烂充血,取局部组织6块送检,病理诊断为腺癌。行胃癌根治术,术中触胃小弯壁软,未及明显肿块。切开胃壁胃小弯后壁有0.7cm充血糜烂区。术后胃标本作连续节段切片均未见癌细胞。术后22天痊愈出院。随访11年健在。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6岁,主因“食欲不振月余,伴轻微腹胀”于2010年2月就诊,行第一次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侧可见数个直径约0.4cm半球或哑铃形息肉,活检1块”,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胃体粟粒大胃黏膜组织1块,黏膜层内见呈巢状分布之异型细胞,  相似文献   

9.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7岁,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20d伴下腹隐痛半月。查体腹壁未及明显肿块,中下腹轻压痛。在本院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三角区充血,并有一直径约0.5cm的乳头状突起,表面有尿盐结晶。取该处活检病理检查示腺性囊性膀胱炎。在外院CT检查示膀胱上方囊性肿块。血液肿瘤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描述,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无肝硬化。结果 13例均行脾切除+断流术+肝组织活检术,肝组织活检病理均可排除其他类型门静脉高压症,可提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随访,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近期内出血风险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改善。1例在术后第4年出现黑便状况。结论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病理的排除性诊断,多普勒超声对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相对于内科药物治疗,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术能够更有效治疗IPH,且治疗效果要好于肝硬化型门静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进食后梗阻感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进食米饭时梗阻感.但进食稀饭和流质时则无梗阻感,并感乏力,食欲无明显减退,肛门排便、排气顺畅,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贲门溃疡(性质待定)”,其病理检查诊断为“低分化腺癌”。查体:腹肌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左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以“贲门癌”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后.见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横结肠以下脏器被一层纤维组织覆盖,见有淡黄色液体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性,52岁,1996年6月因右大腿疼痛半年就诊,查体:一般可,全身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右大腿肿胀,压痛(+)。X线示右股骨中段肿瘤样改变,ET引导下穿刺活检未见肿瘤细胞,遂行右股骨病灶刮除术,未予内固定;术后病理示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术后摄片示右股骨病理性骨折。遂胫骨结节牵引50d,并接受正规放化疗。2001年7月行右股骨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病理仍可见小淋巴细胞(图1),予化疗5个疗程。术后10个月患者逐渐负重行走。2003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右大腿再次疼痛,X线片示右股骨骨折骨不连,内固定断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0岁。因左乳房肿块半个月入院。半个月前病人偶然扪及左乳房外上侧无痛性肿块,月经前后肿块无变化。1年前有右乳房纤维脉瘤手术史。体检:左乳房外观无特殊改变。外上象限触及直径约6cm大小囊性肿块,质软,无压痛,边界清,未及结节,能活动,与皮肤无粘连。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窝均未及淋巴结。术前诊断:左乳房囊性增生病。入院行左乳房区段切除术。标本肉眼观:肿块包膜完整,周围乳腺组织水肿,质脆。切开单房囊腔,见草黄色囊液约60ml,混浊有腥臭味。囊壁纤维化,增厚,质硬。内膜洁白,易剥离。病理诊断:左乳房汗腺囊…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41岁,因上腹疼痛并恶心呕吐2周就诊。病史:5年前,因上腹疼痛1周,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前壁溃疡,行内科保守治疗,1周后好转出院。半年后,患者突发全腹疼痛,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拒绝手术,保守治疗,半个月后痊愈出院。此次查体:上腹饱胀,可见胃型,腹软,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叩鼓音,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活跃。透视见胃胀气,胃内见液平。B超见胃潴留。血Na^ 130.6mmol/L,血K^ 3.34mmol/L,TCO2 38.6mmol/L。诊断为:幽门梗阻。给予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治疗6d,无好转,其间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直肠癌放疗后2年半,出现粘液血便、大便变细、次数增多1年半,加重1月”于2007年3月入院。患者2004年10月于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 cm截石位6点至9点处有一直肠肿物,呈溃疡型,占据1/2周肠腔,取活检病理示直肠腺癌。因瘤体较大、固定,直接手术可能会影响其远期疗效,遂决定先行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患者行放疗5周共25次,剂量50 Gy(2 Gy/次,5次/周)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放疗后曾于2004年12月行经肛门直肠肿物活检术2次,病理结果均显示坏死炎性渗出物、肉芽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仍建议患者行直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0岁.反复右上腹痛半年,无黄疸史,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型超声检查示双胆囊可能,每个胆囊内各有1枚息肉(图1),为切除胆囊入院.入院时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应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肝穿刺活检对血AFP阴性肝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笔者近3年来应用彩色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对23例HBsAg及AFP均为阴性的肝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23例患者均为B超、CT检查发现占位病变,无临床典型表现。肿瘤大小2~4cm,13例为单发结节,10例为多发结节。其中既往有肿瘤手术病史的11例,均无肝炎病史。经超声引导自动肝穿活检获得明确诊断。无腹壁针道肿瘤种植。提示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枪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血AFP阴性、临床诊断有疑问的患者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粗套管穿刺活检针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前行病变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54例胸腰椎椎体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15~78岁,平均50.6岁;男30例,女24例.均有局部疼痛,12例伴下肢不同程度的放射痛;43例局部压痛,下肢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术前均行脊柱X线片和CT检查,均为单椎体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椎体骨质破坏,其中胸椎30例(T4 7例,T5 2例,T6 7例,T7 8例,T8 5例,T11 1例),腰椎24例(L1 1例,L28例,L3 4例,L4 5例,L5 6例),均在手术治疗前行CT引导下粗套管穿刺活检针病变穿刺活检.比较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无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恶性肿瘤28例,良性肿瘤1例,可疑恶性肿瘤1例,正常组织1例,炎性病变23例,共52例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96.3%;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51例,诊断符合率为98.1%.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可疑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正常组织,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1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化脓性感染,术后病理诊断为结核.结论:粗套管穿刺活检针在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中能够取得较为充足的标本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6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2月"入院.患者病后体重下降20 kg.2年前因右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外院胃镜活检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有糖尿病史11个月.查体: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不大,上腹无压痛,肛诊未及肿物,指套无染血.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65岁。上腹部疼痛不适半月。查体未见异常。纤维胃镜检查见食管下段偏前壁有一2cm×2.5cm×1cm肿物,表面光滑,基底较宽,粘膜无破坏,胃粘膜充血。肿物活检病理:食管下段平滑肌母细胞瘤。194年6月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手术。术中见食管下段距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