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吸引管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观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使用后手术吸引管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 使用后的手术吸引管经A、B、C 3种预处理方法处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后按相同清洗方法进行清洗干燥后,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A、B、C 3组手术吸引管清洗质量合格率依次为97.78%、77.78%和62.2%,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A组预处理方法,即使用后立即将吸引管插入注射用水,踩动脚踏持续负压吸引3 s,卸下吸引管,湿纱布擦拭外表面,最有利于确保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b> 通过对比观察3种器械预处理方法的工作效率和清洗质量,探讨器械使用后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方法 <\b> 将手术后带有新鲜血液污染的器械270件分为A、B、C 3组,每组90件,分别采用湿棉布擦拭、棉布擦拭+多酶溶液浸泡和保湿剂泡沫喷洒等3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放入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清洗,比较清洗质量及效率。结果 <\b> A、B、C 3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7.7%、100.0%和100.0%;平均耗时分别为4.9 s/把、14 s/把和1 s/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手术后的器械立即采用保湿剂泡沫喷洒方式进行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预处理的工作效率和器械的终末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研发新型管腔清洗架在外来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为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提供方便、实用、高效的清洗装置。方法〓通过目测和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结果〓目测法检查,A、B和C组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为100%。ATP生物荧光法检查,A、B和C组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相对光单位(RLU)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主研发新型管腔清洗架可以有效提高管腔类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清洗方法对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探索更有效的处理流程以提高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对3种方法清洗硬式内镜器械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检测清洗后的硬式内镜器械,洁净质量以C组方法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7.6%和95.8%;B组合格率分别为85.7%和77.4%;A组合格率分别为73.8%和66.1%。结论 对于使用后的硬式内镜器械采用多酶浸泡5 min+超声清洗5 min+高压水枪冲洗5次+蒸汽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法,能显著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清洗方法对医用橡胶吸耳球的清洗效果。方法 将集中回收的医用橡胶吸耳球600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清洗机清洗法和手工清洗法,对清洗质量进行目测、残留液检测和隐血试验检测。结果 3种检测方法,清洗机清洗合格率达分别为98.0%、90.0%和86.7%;手工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7.3%、96.7%和94.3%,两种清洗方法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工清洗法效果明显优于清洗机清洗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管道清洗刷在清洗乳头切开刀中的效果。方法 用两组不同清洗方法清洗乳头切开刀,A组为酶洗+超声清洗+干燥,B组为酶洗+自制管道清洗刷刷洗+超声清洗+95%酒精干燥。通过目测法、悬挂法、活菌数检测法比较两组清洗效果。结果 经目测法检测乳头切开刀清洗效果合格率分别为94.4%和98.9%;悬挂检测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92.2%和97.8%;活菌数检测法检测清洗效果合格率为86.7%和100%。结论 自制管道清洗刷在清洗乳头切开刀中清洗效果良好,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提高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保证植入性医疗器械安全。方法 选择胫腓骨手术盒装外来器械90套,将器械盒和钳类器械分别分为手工清洗组、喷淋清洗组和手工+喷淋清洗组3组,每组各30套;将管腔器械、螺钉、钢板分为手工清洗组、超声清洗组和超声+手工清洗组3组,每组各30件。结果 目测器械盒和钳类器械3组清洗方法结果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血试验:钢板3种清洗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钳类器械、螺钉、管腔器械3种清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来手术器械经过分类清洗能达到满意清洗效果,保证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印模托盘最佳清洗方法。方法 将120件口腔印模托盘分A、B、C 3组,每组40个,通过肉眼目测、放大镜观察以及ATP检测法对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清洗方法的口腔印模托盘进行清洗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手术器械泡沫保湿剂对口腔印模托盘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8.1%、95.2%和94.3%;采用纯化水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3.2%、88.5%和70.3%;采用清水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85.3%、81.7%和65.6%;目测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7.5%、92.5%和100.0%;用放大镜观察法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2.5%、87.5%和97.5%;用ATP检测法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75.0%、80.0%和92.5%。结论 使用后经手术器械泡沫保湿剂预处理,采用清水浸泡5 min+水垢去除剂20 min+碱性还原电位水15 min+热水高压枪对口腔印模托盘进行清洗,清洗合格率高,降低了口腔印模托盘的返洗率,减少了表面磨损和腐蚀,从而有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4月从手术室回收的腹腔镜手术器械200件,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100件。A组采用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组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清洗。对清洗效果检测采用目测及白纱布检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和茚三酮残留蛋白检测法,对比分析2组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 A组3种检测结果分别为91%、88%和93%;B组检测结果分别为99%、98%和100%,B组的清洗效果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减压沸腾清洗机的清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且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同时与目测法作比较。结果 按照本研究清洗程序清洗后的240件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检测合格率98.8%,放大镜观察法检测合格率82.1%;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清洗方法、不同存放时间的医疗器械清洗后所测定的RLU对数值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TP荧光法检测值(RLU)的对数值与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呈正线性相关(P<0.001),回归模型显著(F=22.38,P<0.001),但校正R2为0.20,拟合优度一般。结论 该医院医疗器械肉眼裸视法及放大镜观察法合格率较高,清洗方法、存放时间可影响医疗器械清洗效果,ATP荧光检测法检测结果与肉眼观察法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选择适合投入使用前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分别应用手工刷洗、全自动机械喷淋、超声清洗+手工刷洗3种清洗方法对平面、有齿和管腔类新器械进行清洗,用10倍放大镜检查清洗效果。结果 平面类新器械用3种方法清洗合格率无明显差异;有齿和管腔类新器械用全自动机械喷淋清洗合格率低于用手工刷洗或超声清洗+手工刷洗法。结论 采用手工刷洗或超声清洗+手工刷洗清洁结构复杂的新器械,可提高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镜清洗“盲区”的清洗方法,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将诊疗后污染的60例次电子胃镜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将污染后的内镜按照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观察组:在酶洗的基础上加用蘸有稀释后的多酶洗液(1∶〖KG-*2〗150)纱布反复擦洗胃镜的清洗“盲区”(操作部、钳道口、先端部、吸引及送气送水口)。两组均在次洗结束后分别在“盲区”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计数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细菌培养计数和ATP生物荧光法读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多酶清洗液对胃镜清洗“盲区”进行反复擦拭,能明显提高内镜的清洗质量,保证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2种清洗技术对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神经外科手术器械1 000件,包括动脉持瘤钳200件、下弯吸引器200件、4 mm椎板咬骨钳200件、反张钳200件和蛇型臂200件,随机平均分配到压力蒸汽喷枪清洗组和超声清洗组,每种类型器械各组100件。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压力蒸汽喷枪清洗的神经外科器械,目测法检测合格率范围在93%~96%,ATP法检测合格率范围91%~94%。超声清洗的神经外科器械,目测法检测合格率范围为82%~86%|ATP法检测合格率范围为70%~77%。结论 压力蒸汽喷枪清洗效果比超声清洗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估ATP生物荧光检测试剂用于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ATP水样检测拭子和检测试剂盒,分别对三类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采用ATP水样检测拭子和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超声清洗的医疗器械,去除率分别为99.80%和99.91%|两种ATP荧光检测试剂对三类(复杂结构、管腔和实体)医疗器械清洗后的测试结果对数值的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962、0.973、0.955(P<0.01)。结论 两种ATP荧光检测试剂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ATP水样检测拭子更适用于清洗现场ATP测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血管钳咬合面的清洗效果。方法 抽取骨科四肢骨折择期手术术后血管钳12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件,实验组在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齿牙槽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用力刷洗,对照组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在齿牙槽上来回平刷。采用目测、8倍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清洗质量。结果 经目测法检查两组器械合格率均为100%。8倍放大镜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91.66%和55.00%,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P生物荧光检测,顺咬合面齿牙槽走向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76.66%和20.00%;咬合面齿牙槽平擦拭采样,试验组和对照组合格率分别为85.00%和51.66%,试验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刷洗血管钳咬合面时,顺咬合面齿牙细小凹凸槽走向来回刷洗可显著提高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2种清洗消毒器对腔镜器械的清洗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2种清洗消毒器清洗腔镜器械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清洗消毒干燥后2组腔镜器械目测、杰力试纸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合格率均无差别(均P>0.05),但喷淋清洗消毒器处理速度较慢,干燥合格率较低。相同腔镜器械一锅次装载量试验组(6套)多于对照组(2套),工作效率提高。结论 2种清洗消毒机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比较可靠,但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干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HT5"H〗摘要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手柄清洗标准化处理程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对某医院眼科超声乳化手柄清洗标准化处理程序及其应用效果进行抽样监测与评价。结果 2组器械表面清洗质量评价,目测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3.75%和97.94%|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1.54%和97.12%。2组超声乳化手柄管腔清洗质量评价,目测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22%和97.94%|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9.97%和96.15%。结论 采用标准化处理程序,能够显著提高眼科精密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降低其损坏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印模托盘最佳清洗方法。方法 将120件口腔印模托盘分A、B、C 3组,每组40个,通过肉眼目测、放大镜观察以及ATP检测法对采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清洗方法的口腔印模托盘进行清洗效果的评价,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手术器械泡沫保湿剂对口腔印模托盘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8.1%、95.2%和94.3%;采用纯化水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93.2%、88.5%和70.3%;采用清水进行预处理后清洗,目测法、放大镜观察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合格率依次为85.3%、81.7%和65.6%;目测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7.5%、92.5%和100.0%;用放大镜观察法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2.5%、87.5%和97.5%;用ATP检测法评价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75.0%、80.0%和92.5%。结论 使用后经手术器械泡沫保湿剂预处理,采用清水浸泡5 min+水垢去除剂20 min+碱性还原电位水15 min+热水高压枪对口腔印模托盘进行清洗,清洗合格率高,降低了口腔印模托盘的返洗率,减少了表面磨损和腐蚀,从而有利于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HT5"H〗摘要〓目的〓观察医院搭配不同材料手柄的骨折术后取出器械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定量法分别对搭配3种不同材料手柄的取出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定量法观察3组取出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对照组为67.5%和85.0%,试验1组为97.5%和92.5%,试验2组为100.0%和98.8%,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取出器械灭菌合格率对照组为85.0%,试验1组为98.8%,试验2组为10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材料手柄的取出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优于其他2种材料的取出器械。  相似文献   

20.
〖HT5”H〗摘要 目的 探讨追溯管理系统流程化质控管理措施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的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比较追溯管理系统流程化质控管理使用前后医疗器械清洗后消毒质量、包装质量评分、洗涤质量评分、满意度和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清洗后回收、包装、灭菌、洗涤合格率(99.60%、99.50%、99.40%、99.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0%、93.90%、93.60%、94.00%)。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后包装治疗评分(92.14±11.28)分、洗涤质量评分(91.36±11.8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35±6.34分、77.52±6.93分)。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后各临床科室对服务满意度、护士对器械清洗满意度(98.00%、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00%、82.50%)。使用观察组医疗器械治疗的患者感染率(0.00%)明显低于使用对照组医疗器械治疗的患者(13.00%)。结论 追溯管理系统流程化质控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