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瑶  陈叶芳  胡斌 《新中医》2023,55(8):168-171
目的:观察阴阳平衡透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阴阳平衡透刺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评定量表评价上肢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阳平衡透刺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上肢痉挛症状,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络透刺联合麦粒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可改善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太阴阳明平衡刺法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太阴阳明平衡刺法,取穴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平衡刺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取穴以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3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7d,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6.1%;愈显率治疗组76.7%,对照组5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太阴阳明平衡刺法治疗脑卒中下肢偏瘫较传统针刺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刺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肌力、肢体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平衡阴阳刺法能使患侧肢体的肌力和活动能力在短时间均有较大的改善。结论:平衡阴阳刺法能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缓解痉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恢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巴氯芬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痉挛程度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恢刺能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偏瘫痉挛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抗痉挛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对2组患者分别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对照组为78.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透刺联合运动疗法与单纯透刺、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透刺组、运动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其中联合组和透刺组各脱落2例,运动组脱落1例。3组均行常规作业疗法、Bobath运动等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透刺组行患侧合谷与后溪、外关与四渎相互透刺;运动组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的持续主动或被动运动;联合组予透刺(同透刺组)结合运动疗法(同运动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次,休息1 d,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手痉挛指数、手腕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手痉挛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手腕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手痉挛指数评分降低幅度大于透刺组及运动组(P<0.01),手腕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高幅度大于透刺组及运动组(P<0.01),运动组及透刺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透刺及运动疗法相比,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必要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75例采用经筋排剌法配合皮肤针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的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上肢痉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治疗组为9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显著。结论:经筋排刺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恢复过程的一个病理变化,若治疗不当,常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因此,如何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成为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问题。2007年2月-2009年5月,笔者以五腧穴为主采用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56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拮抗肌透刺法和阳明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同时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40例,予以拮抗肌透刺法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阳明经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4周为1个疗程。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痉挛程度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拮抗肌透刺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疗效优于阳明经针刺法。  相似文献   

11.
赵丽  江钢辉 《新中医》2012,(3):110-111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阴阳法即泻阴补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3.3%,2组痉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阴阳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拘挛方热敷,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两组上肢肌张力分级、痉挛程度的变化;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分级、肌张力分级及痉挛程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肌痉挛程度,提升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各20例;3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刺1组加用传统针刺法,针刺2组加用醒脑阴阳透刺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且针刺2组优于明显针刺1组(P<0.01)。(2)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计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剪切波速度(SWV),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MAS分级、患侧上肢肌群SWV、上肢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的冲击波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在必要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MAS)、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脑复康、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状况及上肢痉挛程度评定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在治疗下肢痉挛的主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太溪)基础上加阳陵泉透刺阴陵泉,上下午各1次,1月为一个疗程,每五天休息两天,连续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0例,显效4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阳陵泉透刺阴陵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亚楠  李真  王梦淼 《新中医》2024,56(3):139-144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通络方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肢体功能、步态参数及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77.36%(P<0.05)。治疗后,2 组Fugl-Meyer 评 定量表(FMA)、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 平衡量表(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 观察组FMA、HFAC、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步速、步幅、步频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步速、步幅、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表(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SS、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调节步态参数,改 善神经功能缺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合拮抗肌群透刺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总有效率及患肢运动功能、痉挛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CS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拮抗肌群透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