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住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该医院住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0例,感染率为34.9%。从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0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8株、革兰阳性菌9株和真菌3株。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高龄、术后低温、进食及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体温、引流时间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病原菌分布状况,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医院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673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8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3%。从48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株总数的71.64%。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阑尾坏疽化脓或穿孔和中转开腹等因素是急诊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革兰阴性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6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为4.66%。从感染患者感染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到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61.82%,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为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危险因素明确,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急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胃肠道手术患者69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9%。从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分别为72.55%和25.49%。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手术切口长度≥10 cm、体质指数≥25 kg/m2、罹患糖尿病、开腹手术、合并腹腔感染、Ⅲ类手术切口等因素构成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明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在医院妇产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的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共有29例发生了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88%。29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检出了3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有22株(占64.71%),11株(32.35%)及1株(占2.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体质指数≥25 kg/m2、血红蛋白数值<90 g/L、合并糖尿病、夏季手术以及合并盆腔炎等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其与患者的肥胖程度、失血程度、血糖情况、手术季节及是否合并盆腔炎等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围术期相关因素,为做好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917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SSI 102例,感染发生率为11.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化疗、手术方式、引流管放置天数、血糖等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SSI相关因素复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行骨科植入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1 498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7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47%。从67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1.73%、35.80%和2.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超过70岁、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气压止血时间>90 min、合并低蛋白血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术中使用大功率电刀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共分析某医院实施心脏外科手术1 377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06例,术后感染率为7.70%。复合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的术后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2.92%和21.15%。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部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肺部疾病、手术前曾感染、术前住院时间长和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因素构成心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风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究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医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全麻患者8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骨科老年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在术后共有7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7.91%),其中共检出9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占76.09%|革兰阳性菌18株,占19.57%|真菌4株,占4.3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0岁、合并COPD史、合并吸烟史以及机械通气时间≥180 min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插管前口腔清洁、使用一次性喉镜和使用人工鼻则是避免全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骨科老年气管插管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导致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索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别进行χ2检验与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548例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有31例发生了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66%。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中共检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有11株(26.83%)、27株(65.85%)、3株(7.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数≥3人、Ⅲ类切口、术中没有保温、术中手术室温度不适宜、手术室空气菌落数≥200 cfu/m3是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与手术室类型、术中参观人数、切口类别、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手术室的空气消毒情况等有一定关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院手术室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9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全身麻醉下行急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有43例(占7.20%)罹患切口感染,分离出55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有35株(63.64%)、16株(29.09%)和4株(7.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70岁、术前系统未完成自净或故障、术中低体温、手术切口Ⅱ或Ⅲ类、手术间空气的菌落数量≥200 cfu/m3以及手术参与人数≥6人等是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腔镜手术则是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急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因创伤性胫腓骨骨折而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398名创伤性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有33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29%,33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的比例最高(占总菌株数的55.7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60岁、胫腓骨Ⅲ型骨折、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以及联用抗菌药物等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使用VSD引流是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避免发生切口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革兰阳性菌是导致创伤性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危险因素明确,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轻中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96例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有41例(8.27%)发生了医院感染,手术切口、泌尿系统和阴道及盆腔是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好发的部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中度贫血、术中失血量≥200 mL及术前低蛋白血症是导致轻中度贫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围术期输血是避免轻中度贫血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轻中度贫血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与多种因素有关,围术期输血可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气管插管患者急诊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98例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8例,感染率为6.88%。从48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含40株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和2株真菌。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吸烟史、误吸、留置胃管以及气管插管≥2次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某院消化内科老年AP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析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老年AP患者206例,发生感染76例,感染率为36.8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腹腔感染为主,分别占38.55%、31.33%。感染部位检出的10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以及真菌分别占70.59%、26.47%、2.94%,革兰阴性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排首位,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入住ICU、APACHEII≥8分、糖尿病是老年AP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AP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检出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种因素与其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某医院397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397例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共有30例发生了产褥感染,感染率为7.56%。从30例产褥感染的产妇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3%,革兰阴性菌占70.37%。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35岁、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围术期血红蛋白数值<90 g/L、手术时间≥90 min以及术前合并生殖道感染等是引起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相关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因素促使产褥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旨在探究基层医院住院的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医院烧伤科住院的患者37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对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8例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7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63%,而78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40.78%),革兰阴性菌58株(56.31%),真菌3株(2.91%);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合并低蛋白血症以及住院时间≥30 d是导致基层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病房消毒次数≥2次/d则是避免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 基层医院烧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虽然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最高,但革兰阳性菌亦占有较大比例。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HT5”H〗摘要 目的 调查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流行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某部队医院胸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回顾性调查患者术后感染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手术患者357例,发生术后感染43例,感染率为12.04%。感染部位培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革兰阳性菌19株、真菌4株|分离多重耐药菌9株,包括CRAB 4株、CRPA 2株、MRSA 2株及CRE 1株。感染部位统计前3位是下呼吸道、切口感染、泌尿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低蛋白血症、使用呼吸机、手术类型、转入ICU、术后住院天数≥10 d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切口感染为主,早期干预感染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基层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学特点及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98名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共有82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是6.32%;分离培养出10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比例最高,共检出64株,占总菌株数的6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年龄≥70岁、糖尿病史、低蛋白血症、意识昏迷、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等是导致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其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Whonet数据处理软件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骨关节术老年患者638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2%;共分离出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4.9%、61.9%和3.2%。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患者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并发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时间≥3 h、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管和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长期吸烟、住院时间≥15 d、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和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加强老年骨关节手术患者病原菌及肺部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