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根据美国心血管造影及介入协会(SCAI)新标准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最新的SCAI标准选取我院PCI术后PMI的患者3 371例(3 516例次择期PCI),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造影结果以及操作特点,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识别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共发生108次(3.1%)PMI。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比值比(OR)=1.037,95%可信区间(CI):1.016~1.058]、处理多支血管病变(OR=1.697,95%CI:1.095~2.629)、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OR=1.869,95%CI:1.213~2.878)以及靶病变总长度(OR=1.016,95%CI:1.009~1.024)是P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多支病变PCI、至少处理一处分叉病变以及靶病变总长度是发生P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2年内再狭窄(ISR)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植入DES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PASS估计模型产生队列样本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DES-ISR)及非狭窄组(non-DES-ISR),对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单因素和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Nomogram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其检验效能。结果模型产生队列共1741例,233例(13.4%)在植入DES后2年内确诊ISR,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ES-ISR的预测因素为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OR=2.77,95%CI:1.41~5.47,P=0.003)、血脂异常(OR=1.90,95%CI:1.30~2.78,P=0.001)、空腹血糖(FPG)≥6.5 mmol/L(OR=5.50,95%CI:3.05~9.92,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7.26,95%CI:3.27~16.11,P<0.001)、冠状动脉弥漫病变(OR=1.80,95%CI:1.13~2.88,P=0.014)、首次PCI操作时间≥60 min(OR=2.62,95%CI:1.13~6.05,P=0.024)和首次PCI为急诊(OR=2.20,95%CI:1.48~3.28,P<0.001)。模型验证队列102例,DES-ISR发生风险随Nomogram评分增高而增加,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95%CI:0.753~0.829,P=0.019)。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以及PCI操作程序是DES-ISR的重要预测因素,Nomogram能够较好地识别DES-ISR高危人群,能够为高危人群的随访干预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置入支架数目与围术期心肌梗死(PMI)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的年龄60岁老年ACS患者100例,根据置入支架数目分为单支架组64例(置入支架1枚);多支架组36例(置入支架≥2枚)。比较2组PMI发生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入选患者中,PMI发生率为22.0%。单支架组较多支架组PMI发生率显著降低(15.6%vs 33.3%,P=0.040)。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88)。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数目(OR=3.22,95%CI:1.16~8.92,P=0.024)和用替格瑞洛(OR=0.54,95%CI:0.31~0.92,P=0.024)是PCI相关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随着PCI置入支架数增多,老年ACS患者PCI相关PMI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间,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接受DES置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ST的8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同期未出现ST的患者243例(1∶3)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支架内血栓形成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ES置入术后S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自身免疫性疾病(OR=120.078,95%CI=1.386~10404.459,P=0.035)、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OR=14.085,95%CI=2.215~89.573,P=0.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OR=19.985,95%CI=2.945~135.630,P=0.002)、空腹血糖(OR=1.977,95%CI=1.281~3.053,P=0.002)。结论:研究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首发为急性心肌梗死、LVEF<50%、空腹血糖升高是DES置入术后发生S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月于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就诊的PCI术后疑似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126例的资料,其中男性87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7.2±9.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n=36)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TG、TC、LDL-C水平,支架长度和支架数量均增加,HDL-C水平和支架直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糖尿病(OR=7.130,95%CI:1.680~12.754)、术后吸烟(OR=2.419,95%CI:1.013~6.21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OR=10.537,95%CI:3.678~18.845)、支架长度(OR=1.593,95%CI:1.072~2.393)和支架数量(OR=2.541,95%CI:1.169~3.745)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直径(OR=0.659,95%CI:0.485~0.873)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吸烟、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支架长度和数量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大的支架直径则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旋磨与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支架对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PCI治疗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旋磨术后支架植入(旋磨组,32例)和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对照组,40例),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平均支架直径显著大于对照组[3.25(3.00,3.50)mm比3.00(2.81,3.25)mm,P=0.002]。旋磨组球囊预扩张次数、预扩张最大压力、球囊后扩张次数和后扩张最大压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磨组术后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3.34±0.28)mm比(3.15±0.27)mm,P=0.005]。旋磨组手术即刻成功率(96.9%)大于对照组(92.5%),总MACCE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2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手术史[危险比(RR)为1.155(95%CI 0.030~0.691,P=0.015)]及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危险比(RR)为2.326(95%CI 0.721~0.988,P=0.035)]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YNTAX评分为23~32分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旋磨术有提高手术即刻成功率、降低短期不良事件的趋势,PCI手术史、球囊预扩张最大压力是6个月内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佳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3.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326,95%CI 1.168~1.505)、冠心病家族史(OR=1.852,95%CI 1.369~2.505)、病变支数(≥2)(OR=1.682,95%CI 1.382~2.047)、Killip′s分级Ⅲ~Ⅳ级(OR=1.693,95%CI 1.428~2.007)和发病至PCI时间(OR=1.785,95%CI 1.425~2.236),P均0.01;保护因素有TIMI 3级(OR=0.623,95%CI 0.518~0.749)、应用替罗非班(OR=0.452,95%CI 0.367~0.557),P均0.01。结论: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病变支数≥2、心功能差和发病至PCI时间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IMI 3级和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连续性入选的3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74)及非支架内再狭窄(non-ISR)组(n=294)。应用Cox’s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SR组较non-ISR组具有更高的VLDL-C、TG、UA、病变血管数目、多支病变、SYNTAX评分及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史,non-ISR组具有较高的饮酒史。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DM),DES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LDL(HR=1.85,95%CI=1.24~2.77,P=0.002)、UA(每增加50μmol/L,HR=1.19,95%CI=1.05~1.34,P=0.006)、SYNTAX评分(每增加5分,HR=1.34,95%CI=1.03~1.74,P=0.031)、既往PCI病史(HR=3.43,95%CI=1.57~7.80,P=0.003)。结论:研究提示VLDL-C、SYNTAX评分、血尿酸水平、既往PCI病史是DM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新发需要透析(new requirement for dialysis,NRD)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2 712例行PCI治疗的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90 mL/min),以患者术后的院内新发NRD为主要终点,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发生新发NRD的危险因素。结果 34(1.25%)例患者发生NR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糖尿病(OR=3.9,95%CI:1.4~11.1,P0.05)、严重肾病(OR=3.3,95%CI:1.1~9.9,P0.05,P0.05)、低血压(OR=11.5,95%CI:2.0~17,P0.05)、心力衰竭(OR=4.1,95%CI:1.4~11.5,P0.05)、急性心肌梗死(OR=3.2,95%CI:1.1~9.4,P0.05)是NR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低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严重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行PCI治疗的肾病患者术后新发NRD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早期风险评估及积极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共1 007例,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其对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共33例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3.3%。PCI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诊PCI(OR=8.59)、肾功能不全(OR=4.53)、急性心肌梗死(OR=6.83)、左室射血分数50%(OR=3.53),左主干病变(OR=6.12)、C型病变(OR=5.90)、置入支架数≥3(OR=4.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8。结论:急诊PCI治疗、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置入支架数≥3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回归模型对PCI后院内死亡事件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2009~2018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评估影响PCI后住院死亡率的医院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心血管介入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的数据库,将纳入研究的56家医院根据最新的中国医疗等级评定分为三甲医院和非三甲医院,分别比较2009~2018年总体PCI后住院死亡率,急诊PCI后住院死亡率和择期PCI后住院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PCI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医院相关因素。结果:10年间北京地区整体PCI后住院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变,其中三甲医院的择期PCI后住院死亡率呈明显降低趋势(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护士人数(OR=0.923,95%CI:0.886~0.956,P=0.034)、冠心病专用导管室间数(OR=0.947,95%CI:0.863~0.992,P=0.021)和心内科排名(OR=0.552,95%CI:0.397~0.874,P=0.047)与整体PCI后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冠心病专用导管室间数(OR=0.845,95%CI:0.767~0.916,P=0.012)与三甲医院PCI后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而具备高级职称介入医师人数(OR=0.082,95%CI:0.031~0.523,P=0.032)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数目(OR=0.471,95%CI:0.034~0.891,P=0.021)与非三甲医院住院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结论:2009~2018年间,北京地区整体PCI后住院死亡率未见明显改变,但三甲医院的择期PCI后住院死亡率呈明显降低趋势。非三甲医院应当增加高级职称医师的培训和IABP的配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vs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女性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AMI患者284例,男216例,女68例,比较女性与男性患者临床特点、合并症、PCI及院内预后的差异,随访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价影响患者死亡及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入院时心率偏快、TIMI分级及GRACE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比例明显降低(30.9%vs 48.6%,P=0.012);院内死亡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vs 9.3%,P=0.077),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男性(27.9%vs 15.7%,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95%CI:1.035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1.123,P=0.000)和Killip分级(OR=1.901,95%CI:1.373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2.633,P=0.000)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1.040,95%CI:1.008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1.074,P=0.015)、Killip分级(OR=1.543,95%CI:1.170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2.034,P=0.002)是3个月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CI(OR=0.090,95%CI:0.0260.306,P=0.000)是3个月MACE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心功能差、危险程度高,接受PCI比例低,但性别本身并非预测院内死亡及3个月随访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术前抗栓治疗关系密切,但至今还没有理想的临床指标评价PCI术前的抗栓治疗效果。Sonoclot是一种以血液黏度为基础体外实时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方法。本研究拟入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前进行Sonoclot检测,评价Sonoclot指标与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寻找可以评价PCI术前抗栓疗效的指标。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收住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心肌标记物升高至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与否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使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 coagulation&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SCA,SIENCO,Inc,USA)完成ACT(activited clotting time,激活凝血时间)、CR(clot rate,凝血速率)、PF(platelet function,血小板功能)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共入组患者246例,其中,男性163例(66.3%),女性83例(33.7%),年龄分布于27~87岁之间,平均(64.3±11.2)岁。其中119例(48.4%)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与未发生者相比,性别、术中肝素用量、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Sonoclot测得的肝素化前CR(gbCR)在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1.32比19.83,t=-2.000,P<0.05)。进一步按照gbCR的75%分位数(gbCR=24)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果显示,gbCR高于四分位数患者围手术期心梗风险明显增加(OR:1.94,95%CI:1.05~3.59,P=0.04)。对性别、年龄、BMI、多支血管病变、肝素用量、PT值、FIB值、gbCR等多个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bCR是PCI围手术期心梗的独立预测因素(OR=2.36,95%CI:1.05~5.28)。结论肝素化前CR值与PCI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对该指标的监测可能会预测PCI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入住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690例,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实践指南》CI-AKI定义将STEMI患者分为CI-AKI组和非CI-AKI组。收集一般人口资料、实验室指标、介入治疗资料、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与CI-AKI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CI-AKI组患者60例(8.7%)。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入院肾功能不全(OR=2.249,95%CI:1.004~5.038,P=0.049)、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OR=3.569,95%CI:1.630~7.816,P=0.001)、心原性休克(OR=4.972,95%CI:1.905~12.972,P=0.001)及对数(ln)峰值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OR=2.544,95%CI:1.817~3.562,P<0.001)与CI-AKI独立相关。将上述危险因素联合构建预测模型,与Mehran评分、ln峰值NT-proBNP进行ROC曲线分析及比较,AUC分别为0.823、0.769及0.802(P均<0.001)。结论:在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中CI-AKI发病率较高,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心原性休克及峰值NT-proBNP是CI-AKI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后发生早期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E+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DCAD患者。术前收集患者的年龄、性...  相似文献   

17.
Luo Y  Lü L  Li GL  Pi YQ  Zeng C  Pan YZ  Lei XM  Liu Z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8):691-69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直接PCI且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AMI患者228例。MIRI判断标准为AMI直接PCI开通IRA后数分钟内急性发生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或需电复律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IRA前向血流≤TIMI2级且除外因造影可见的血栓、栓塞、夹层或痉挛等所致急性闭塞。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18个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I发病时间≤6h(P=0.014)、下壁梗死(P=0.006)和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 1级(P=0.028)是MIR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多支血管病变(P=0.063)和肾功能不全(P=0.067)也是危险因子;而梗死前心绞痛是独立保护因子(P=0.005)。结论AMI发病时间短、下壁梗死、PCI前IRA前向血流≤TIMI1级、多支血管病变和肾功能不全增加直接PCI术MIRI发生的危险性,而梗死前心绞痛则可减少MI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CABG术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中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LCOS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发生术后LCOS,发生率为12.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年龄>60岁(P=0.019)、血肌酐浓度(P<0.001)、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01)、心律失常(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P<0.001),术中CPB时间>100 min(P=0.009)、失血量>800 mL(P=0.005)、移植桥血管流量(P=0.032)及多支血管病变(P=0.0031)与LCOS有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到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OR=5.802,95%CI:2.290~14.699,P=0.000)、LVEF<45%(OR=7.139,95%CI:2.620~19.452,P=0.000),术中CPB时间>100 min(OR=3.211,95%CI:1.243~8.292,P=0.016)、多支血管病变(OR=5.698,95%CI:2.746~13.567,P=0.002)及失血量>800 mL(OR=0.427,95%CI:0.193~0.948,P=0.036)是LC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LVEF<45%,术中CPB时间>100 min及失血量>800 m L是CHD患者CABG术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非肾科病房老年人急性肾损伤(AKI)后的肾科医师会诊率,比较邀请肾科医师会诊和没有邀请会诊的2组老年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肾科医师早期会诊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639例。根据有无邀请肾科医师会诊分为2组:会诊组(n=154)和未会诊组(n=485),其中会诊组又依据会诊时间的早晚分为2个亚组:早期会诊组(n=95)和延迟会诊组(n=59)。早期会诊定义为AKI发生后48 h内邀请会诊,晚期会诊定义为AKI发生48 h后邀请会诊。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会诊及会诊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639例患者,中位年龄87(84,91)岁。24.1%(154/639)的患者邀请了肾科医师会诊,中位会诊时间是AKI发生后2(1,4)d;其中61.7%(95/154)的患者为早期会诊,中位会诊时间是AKI发生后1(1,2)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邀请肾科医师会诊的患者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的比例较高(OR=1.685,95%CI 1.057~2.687,P=0.028)、AKI诊断时间早(OR=0.899,95%CI 0.821~0.985,P=0.022)、血肌酐(SCr)峰值水平(OR=1.005,95%CI 1.002~1.007,P0.001)和血尿素氮(BUN)水平(OR=1.020,95%CI 1.001~1.039,P=0.036)均较未邀请肾科医师会诊的患者高。肾科医师会诊有38.3%(59/154)是滞后的(48 h),中位会诊时间是AKI发生后4(3,8)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诊断时间较晚(OR=1.214,95%CI 1.041~1.416,P=0.013)、尿量不减少(OR=0.115,95%CI 0.014~0.953,P=0.045)和尿酸水平不高(OR=0.997,95%CI 0.994~0.999,P=0.014)是影响肾科医师早期会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KI诊断时间不仅影响肾科医师会诊,也是导致会诊不及时的原因,早期诊断AKI有助于肾科医师的早期会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