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山体是山地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文化景观资源,具有形成城市冷岛、提供文化游憩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系统服 务功能。保证城市山体生态空间生态流的完整性,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景观绩效,是改善山地城市人居环境的有 效途径。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山体生态修复的契机下,基于碎片化整理的理念,构建以“保护山体识别 - 低效城市空间 识别 - 整体性保护策略提出”为主要步骤的山体保护与绩效提升途径,并以典型山地城市——十堰市的中心城区为例进行 实践。与多数山地城市类似,十堰市主城区山体空间保护以高程控制为主,仅保护规定高程的山体空间造成生态空间在城市 中孤岛化分布,山脚和山谷等空间较多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占据,生态流被割裂,生态效益较低。因此,基于整体性保护的理 念,首先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识别出需要保护的山体,进而基于景观格局指数识别出侵蚀山体的小面积、破碎化的低效 建设用地,由此提出优化的途径,以较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景观绩效,为十堰市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市发展背景下,空间扩张、人口和产业聚集等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以资源枯竭型山地城市的发展转型为契机,立足生态智慧的实践,在构建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生态病"治理逻辑与城市山地修复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山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山地安全性修复、山地功能修复和山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并提出分期分类创面稳固、分类提升,群落优化、浅山区多元化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策略,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是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景观生态学"过程-格局-功能"研究框架,将生态结构系统、生态过程完整、生态功能稳定作为生态服务高效的目标导向,构建了"源地识别-廊道优化-节点选取-网络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网络构建途径。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对泰山区域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等模型方法,识别与优化了泰山区域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泰山区域生态网络。  相似文献   

4.
童潇  林蔚  李晖 《园林》2023,(3):84-9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维护典型区域生态安全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北部生态屏障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识别生态源地,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并通过电流密度判断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以确定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1)共识别出54处生态源地1973 km^(2),呈现“东北部多,西南部少”的特点,94条生态廊道,共379.43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25条。(2)识别待修复关键区域包括16处生态“夹点”、9处主要生态障碍点、34处次要生态障碍点和55处生态断裂点,主要位于流域下游的城市建设区域和相邻源地之间。根据各关键区域的空间分布关系和土地利用现状提出核心保护类、诊断提升类、重点修复类、调整重塑类和源地贯通区5种修复类型并提出相应策略,为流域型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波  贺萌  彭琳  曾星月 《中国园林》2023,39(7):35-39
生态网络构建是应对城市生境破碎化的重要途径,其中,研究尺度范围、目标物种(或类群)特性及相应阻力面的设置是影响其合理性的关键因素。以2种林鸟为焦点物种,重点探讨了山地城市高密度城区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和典型结构特征,以及保护物种生态网络的伞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鸟类迁移能力的中观尺度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更加真实、可靠,也具有更强的实践指导意义;2)对于林鸟迁移扩散而言,规模较大的源地斑块和生境质量较好的小型源地斑块都很重要,而沿江山体绿地可能是林鸟迁徙的重要踏脚石;3)以保护物种作为焦点物种的生态网络对于常见种具有伞护作用,但从城市生态系统完整性角度考虑,针对常见种构建互补型生态网络也很重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结合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夹点”识别结果对山地城市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完善,包括对滨江绿地、山体崖线、冲沟和次级河流等典型景观空间宽度和连续性进行修复,对关键节点型小规模绿地空间的保护和生境质量提升,以及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牛萌  刘华  穆晓红 《园林》2024,(1):48-57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相似文献   

7.
王云才  盛硕 《风景园林》2020,27(8):62-68
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带来生态空间破碎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下降、生态环境问题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是导致城市人地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必然途径。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占比大、地形复杂,协调人地关系面临更多挑战。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基于生态梯度分析构建生态空间保护与人地关系协调的逻辑与实践框架。以南水北调中线上重要的山地城市——十堰市为例,分析生态问题并诊断生态空间破碎化为根源,整体性保护主要生态要素和核心生态功能,识别其中人类活动干扰空间和潜在威胁空间,划定多梯度保护与修复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导则,协调城市发展中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袁艳华  徐建刚 《城市规划》2015,39(5):105-112
以长汀县汀州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环境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敏感性生态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借助最小耗费路径模型,构建县城潜在的生态廊道,形成以山体、绿地等为主的斑块,绿带、河流为主的景观廊道,河流、绿地组成复杂多元化的网络体系,土地利用作为景观基底,城市景观要素形成的三维空间为城市景观体,形成"斑-廊-网-基-体"模式的立体生态空间。构建汀州城区景观生态网络体系,探讨其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以期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山地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采石山体破损的生态景观建筑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城市生态修复理念,以北京门头沟区樱桃沟石灰矿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和济南西部新城山水修趣园为例,对两个山体破损修复项目的共性生态要素,和各自具有的特殊生态修复特色进行研究,通过生态景观建筑进行了不同的生态建筑综合系统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0.
王佳煜  陈天 《风景园林》2021,28(12):16-22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议题,科学构建重点修复区域识别方法与技术体系是实现精准高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决定性前提。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例,整合传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效能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等研究方法,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技术框架。设定ESs优先、CER优先以及ESs-CER协同3类修复情景,并采用元胞自动机(CA)动态模拟土地利用扩张趋势,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块与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并评测综合修复效能。研究发现:ESs-CER协同修复情景能够兼容生态系统保护与城市发展效益,有助于定量划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该方法明确了各生态修复区功能定位与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为系统性、针对性地修复国土空间生态关键区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颂  刘蕾 《中国园林》2020,36(2):11-16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金陵明珠"玄武湖作为南京的核心生态斑块与重要游憩地,其水环境治理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比玄武湖周边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过程差异,聚焦水系水域、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方面解读玄武湖水环境系统退化的成因,针对湖泊水环境的状况,采取生态恢复法则,探索城市湖泊水环境生态恢复的路径,旨在最大限度改善湖泊小流域自然水文过程,结合拟自然的代偿性工程措施作为补充,运用生态智慧修复、优化城市湖泊水环境,对于众多城市湖泊面临的共性问题具有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陵明珠”玄武湖作为南京的核心生态斑块与重 要游憩地,其水环境治理是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比 玄武湖周边城市建设前后的水文过程差异,聚焦水系水域、 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方面解读玄武湖水环境系统退化的成 因,针对湖泊水环境的状况,采取生态恢复法则,探索城市 湖泊水环境生态恢复的路径,旨在最大限度改善湖泊小流域 自然水文过程,结合拟自然的代偿性工程措施作为补充,运 用生态智慧修复、优化城市湖泊水环境,对于众多城市湖泊 面临的共性问题具有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山地城市具有复杂的地形条件,因此也相应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山地城市的生态现状及相关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生态要素与山地城市的有机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管理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优化国 土空间格局的重要途径。城市中心城区生态空间稀缺、生态环 境压力大、居民需求多样,面临着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 大、生态管控复杂的问题。因此,量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 和需求,识别生态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异,是提升生 态系统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城市用地空间进行 科学规划管控的关键。以桂林市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生态系统 服务供需比测度城市水源涵养、降温效益、雨洪调节、碳汇服 务、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服务7项生态系统服务供 需水平,并基于聚类分析识别了5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簇,耦合 供需匹配与失衡区、生态保护区,划定三级生态保护与管控区 和两类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区。依据分区的生态本底特点、分 区内各类服务供需水平等,提出分级分类的管控指引和优化策 略,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工程视角下的单体矿山修复项目,或是纯生态视角下的修复优先级研究,少有体现国土空间尺度下矿山生态修复的统筹决策思路。以典型的矿山城市江西省丰城市为例,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本底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社会发展诉求,判定矿山中生态–社会复合效益最大化的重点投入区及其他分区,并提出不同区域的修复策略。结果表明:丰城市采矿用地面积大、分布广;具有生态重要性的矿山占比达一半,但其中需要高投入进行修复的区域仅为十分之一;位于自然恢复区与低投入修复区的矿山占比最高,印证了国土空间尺度下基于自然途径的生态修复合理性。研究补充了矿山生态修复在宏观尺度决策的不足,摈弃均匀做功的生态修复模式,根据空间差异选择区域与策略,兼具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视角,实现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也使矿山生态修复专项规划能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城市经过快速掠夺式的发展已经造成绿地生态空间锐减,水体资源缺乏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突出和城市棕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内大量存在的棕地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棕地的修复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在建立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棕地修复逻辑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棕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棕地安全性修复、棕地功能修复和棕地景观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提出分期分类多元化再生,分类利用城市功能活化,去棕还绿抗污染植物配置棕地修复的生态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结合撤市改区的历史机遇 ,从城市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 ,对广州市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因子评价 ,得出土地的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度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针对市域和都会区空间生态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确保 2 1世纪广州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的跃升。并试图确立以生态优先的“山水城市”为价值取向的广州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尝试使用位置大数据,基于使用强度、生态敏感度(SE)与景观安全格局(LSP)指标对福州市晋安区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空间维度上的公园使用强度差异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表明:1)不同空间维度的使用强度对城市公园生态功能的影响,生态敏感度大于景观安全格局;2)生态敏感度与使用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