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查阅相关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勘探出土瓷片、整器资料与相关研究结论,对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进行比较,发现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褐瓷、黑瓷瓷片及残器与吕大临家族墓出土的瓷器,从形制、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等具有明显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研究后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相当部分属于富平银沟遗址瓷窑场生产的瓷器。  相似文献   

2.
湖泗窑遗址群的发现改写了湖北地区无瓷器生产的历史。龙窑遗址与残器堆积数百座,所产青瓷与青白瓷产品造型与装饰都具有典型的湖北地区特色,其重要的文物和文化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湖泗窑遗址群的保护与开发,其物质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吉安县南朝齐永明十年墓出土了十六件青瓷,本文通过对这批文物进行整理和分析,认为:这批青瓷器出土有明确的纪年,其器形、胎质、釉色等方面比较符合洪州窑南朝时期青瓷的特点,对研究洪州窑青瓷和江西青瓷的发展及其分期断代有一定意义。这批随葬瓷器组合应与当时有一定修养的士人才相匹配,因此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当时士人的社会风尚和社会习俗,可以为研究南朝时期庐陵地区的社会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制瓷史从青瓷开始,最早的瓷器便是越窑青瓷。从东汉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以来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制瓷历史。以浙江地区为中心的越窑系青瓷的烧造历史几乎贯穿了中国制瓷史的始终。因此,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瓷器鼻祖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浙江是我国乃至世界瓷器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南方青釉瓷产地的代表,已先后创烧和发展了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著名的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等享誉中外的青釉名瓷.在本工作中,采选了这3类青瓷标本中具有代表性的64件标本,对这些标本的胎、釉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工艺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等数据处理方法,展现了3类青瓷各自不同的元素组成模式和显微结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南方3种青釉名瓷的相互关系和工艺演变.  相似文献   

6.
南充地区宋代瓷器窖藏主要有阆中、营山和顺庆三处,出土的宋瓷以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为大宗,另有少量宋广元窑黑釉瓷等器物,主要器型有碗、盘、瓶、碟、盏等。埋藏方法主要为地穴入藏,将瓷器放置硕大陶缸中或藏于扣合铁锅内。宋元战争可能是形成南充地区宋代瓷器窖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吴志红 《陶瓷研究》1999,14(3):52-54
青花瓷是明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瓷,它在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瓷罐作为一种容器,最早见于商代原始瓷,江西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小口折肩罐为当时的典型器,到东周流行青瓷双朵罐,汉至唐代常见青瓷四系罐,宋代有直口筒形罐,至元代多见荷叶形盖罐,到明代的青花瓷罐基本上为圆鼓腹,矮圈足的型制,且几乎每代都有出土,它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一种主要产品。从馆藏出土实物看,明青花瓷罐除嘉靖二十五年益庄王妃墓出的4件青花龙凤纹罐和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的2件青花双龙瑞兽纹罐、2件青花龙纹罐外,基本上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8.
钟起保 《陶瓷研究》2012,(1):118-120
通过对越窑青瓷的历史概况、工艺过程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的归纳与分析,探析了历史上重要时期越窑青瓷工艺特征及其艺术特点,阐述了越窑青瓷至今依然令人喜爱且久负盛名的本质原因,从而为越窑青瓷的现代变革与创新研制提供有益的参考。一、越窑瓷器概况越窑是我国浙江东部地区瓷窑的统称,也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是最著名的青瓷窑系。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人们对汝官窑瓷器器形多样化的需求,辅助陶瓷设计师继承和创新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风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方法和模型。通过对原始汝官窑瓷器及参考产品族陶瓷卫浴盆的大量收集、筛选和分类,分析找出影响瓷器器形的设计要素,提取出具有表征性的器形特征,结合形状文法规则库对汝官窑瓷器器形进行演变,将生成的曲线集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得出方案,以实现汝官窑瓷器器形的多样化。将形状文法运用在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中,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促进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与风格的延续。  相似文献   

10.
高丽青瓷是受越窑影响开始制作的,并在发展中,与中国南方和北方瓷窑持续保持着联系。本文分析了高丽青瓷和北宋瓷器的关系,并由此梳理出,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高丽青瓷通过在器型、装饰纹样、制作技法等方面的改进和创造,从而形成独创性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景德镇陶瓷》2006,16(4):35-35
随着丽阳民窑遗址挖掘的深入,其地下遗存极其丰富,已出土五代青瓷、宋代青白瓷等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器型,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实行省级乃至国家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丽青瓷是受越窑影响开始制作的,并在发展中,与中国南方和北方瓷窑持续保持着联系。本文分析了高丽青瓷和北宋瓷器的关系,并由此梳理出,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高丽青瓷通过在器型、装饰纹样、制作技法等方面的改进和创造,从而形成独创性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龙泉青瓷是我国著名的瓷器品种,传统的龙泉青瓷装饰以素为美,突出釉色和器形的美感因素,装饰手法一般用刻花、镂空和釉面开片等为主,陶瓷彩绘在龙泉青瓷上使用较少。在龙泉青瓷上彩绘是现代龙泉工艺创新的一种方式,本文就这一命题,探讨中国花鸟画和龙泉青瓷的结合,分析各种制约因素,探讨绘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青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代表之一,在坯体上施青色的釉,再经由还原气焰中烧制而成,历史上诸如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等瓷器都是指的青瓷。青瓷的材质细腻,线条流畅明快,造型端庄典雅,色泽纯洁斑斓,自古就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赞誉,是瓷中之花,名贵奇珍,青瓷的形体创作伴随着青瓷的历史与时俱进,搭配其独特的材质美,成就了当代青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相似文献   

16.
一、绪言浙江省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主要产区之一,早在东汉时已生产出合乎标准的青瓷和黑瓷。从三国到西晋时,越窑的瓷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产品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东晋时,以青瓷和黑瓷兼烧而闻名于世的德清窑兴起,不过其烧造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一百余年,但不论从器形或外表或内在  相似文献   

17.
浅谈鲁青瓷     
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最早青的青瓷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东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出现了,也宣告了人类由陶器向瓷器时代的过渡。鲁青瓷最早发源于北朝,534—550年是北朝时候,淄川寨里窑兴起,以烧造青釉瓷首开淄博瓷器先河,为北方最早青瓷产地。南北朝时期,制陶工匠们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飞越。隋唐五代,淄博又有新窑场兴起,"磁村窑"自唐代中期开始由烧制陶器转入生产黑釉瓷、青釉瓷及酱色瓷、茶叶末釉等产品,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北宋至金,淄博窑厂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生产规模扩大,烧造地点之多、品种之丰、产量之大、均属空前。  相似文献   

18.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中韩两国的青瓷文化。青瓷工艺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点。在中国,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上虞窑、越窑、瓯窑、婺州窑、秘色窑、龙泉窑、交坛下官窑等,构筑了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龙泉青瓷超越群伦,创造了青瓷的高峰。本文分析了中国青瓷与高丽青瓷在釉料及造型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汝窑,系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晚期,以进贡宫廷用瓷为主,窑以地(汝州)名,仅有瓷器传世,而并未发现确切的烧造遗址。汝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拥有天青、豆青、粉青等诸品。画家李苦禅先生有言"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相似文献   

20.
金文丽 《中国陶瓷》2007,43(11):77-79
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烧造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在工艺器形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中国龙泉的地理位置、当地名窑的瓷业基础、北方制瓷技艺、外贸、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突出龙泉青瓷对后来中国瓷器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