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8年10月31日是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一个“转折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在线发表了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LAC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结果[1]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结果[2],两者都认为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较低。这颠覆了腹腔镜手术既往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也为妇科内镜界敲响了警钟。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2.
2018年10月31日是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一个“转折点”,《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在线发表了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LAC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结果[1]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结果[2],两者都认为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早期子宫颈癌微创手术病死率、复发率均较高,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较低。这颠覆了腹腔镜手术既往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也为妇科内镜界敲响了警钟。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子宫颈癌发病大国,新发病例为9.89万/年,死亡病例3.05万/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9%[1]。根据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的资料,我国72.7%的子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为ⅠA1~ⅡA2期可手术病例,接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患者占72.9%[2]。此外,与西方国家不同,手术病例多是我国子宫颈癌诊疗中的一大特点。根据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的数据,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比例从2009年的7.8%快速升高,至2016年腹腔镜手术占比高达79.1%,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在中国深受医生患者的喜爱。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8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11月15日正式发表)两项临床研究:安德森癌症中心Ramirez等[1]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ervical Cancer(LACC)的RCT研究文章和美国哈佛医学院Melamed等[2]的回顾性文章,两篇文章比较了早期宫颈癌开腹和腹腔镜/机器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肿瘤学结局。两者的结论认为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传统腹腔镜/机器人组具有比开腹组较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较高的病死率。这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是一个重要警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子宫颈癌发病大国,新发病例为9.89万/年,死亡病例3.05万/年,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9%[1]。根据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的资料,我国72.7%的子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为ⅠA1~ⅡA2期可手术病例,接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患者占72.9%[2]。此外,与西方国家不同,手术病例多是我国子宫颈癌诊疗中的一大特点。根据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的数据,中国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比例从2009年的7.8%快速升高,至2016年腹腔镜手术占比高达79.1%,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在中国深受医生患者的喜爱。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6.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早期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式。由于腹腔镜手术在围手术期结局上的优势,且肿瘤治疗结局与开腹手术相似,逐渐成为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直到2018年1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2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复发率更高、生存期更短。这使得子宫颈癌的微创手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2019年12月《妇科肿瘤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大数据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无疑对于子宫颈癌微创手术是雪上加霜的考验,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文章将从妇科肿瘤医生视角就无瘤原则、无瘤技术及腹腔镜操作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ERAS)的提出,如何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探寻更加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方式成为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从提升医疗技术的角度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微创外科领域正经历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腹腔镜(LESS)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演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创手术设备和器械的不断开发,手术入路正从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乃至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演变。NOTES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如口腔、肛门、尿道、阴道等,将内镜送入人体自然腔道,并穿透管壁到达胸、腹、盆腔内,建立操作通道和气腹,对器官进行诊治的内镜外科学[1],其理念来自于外科领域对于有创向微创再向“无创”手术方向发展追求的结果。在保证手术安全性、彻底切除肿瘤与病变组织、保留器官功能的前提下,是一种减轻患者疼痛和不适感、体表无瘢痕、机体反应小、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手术方式与途径,这是每一位外科医生所追求的。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9.
2018年LACC研究提出腹腔镜子宫颈癌微创手术显著增加复发风险,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也基于FIGO(2018)新分期对子宫颈癌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正,指出开腹手术途径是早期子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标准和经典途径。从管理层面,我们应该重视医疗不良事件与医疗缺陷等医疗质量安全问题,理性分析子宫颈癌腹腔镜微创手术现状,在规范化诊疗基础上科学引领子宫颈癌微创手术推陈出新,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文献报道的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较差的肿瘤学结局,可能与腹腔镜子宫颈癌手术没有充分遵循无瘤原则有关,并提出了基于无瘤原则的免举宫器的腹腔镜子宫颈癌手术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发出全球消除子宫颈癌的行动计划[1]。我国作为子宫颈癌发病人数众多的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2019年我国发表的《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全面介绍了HPV相关疾病,特别是详细介绍了关于HPV疫苗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规范使用HPV疫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癌在欧洲已不常见,但仍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手术是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质量控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成本,为多学科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施质量管理计划可提高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2020年1月8日《国际妇癌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发表了《欧洲妇科肿瘤学会子宫颈癌手术治疗质量指标》,了解欧洲子宫颈癌手术质控内容和流程,对于我国子宫颈癌的治疗工作有参考价值,现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3.
        阴道手术助产(operative vaginal birth)是指在第二产程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直接牵引胎头以加快或实现胎儿阴道分娩的重要手段[1],是处理难产的重要操作方法。目前,阴道手术助产已成为现代产程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当情况下使用可保证母儿安全,避免中转剖宫产,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在154号指南《阴道手术助产(2015版)》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发布了第219号妇产科临床管理指南--《阴道手术助产(2020版)》[2]。该指南涉及阴道手术助产的器械选择和技术应用、母婴并发症、禁忌证及替代方式等。现将指南解读如下。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癌是妇科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3]。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新发病例9.89万例,每年有3.05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为了解中国子宫颈癌的诊疗规范化情况,本研究依托由郎景和院士领导、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负责实施的“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简称1538项目),对63 926例子宫颈癌住院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我国子宫颈癌患者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诊疗规范化提供数据资料。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癌症协会(ACS)于2020年7月30日更新了普通风险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建议[1]。ACS建议25岁女性初始子宫颈癌筛查,25~65岁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强烈建议);若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结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检查(可接受)。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6.
        子宫切除是妇科临床最常实施的手术操作之一,子宫(子宫颈)良性疾病患者多因指征需要而选择子宫切除术[1]。经典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广义上子宫切除指征还包括其他盆腔疾病及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等。传统意义上的开腹子宫切除术是经典的手术方式,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认识的提高,子宫切除的路径选择已形成经腹、阴式、腹腔镜、腹腔镜辅助阴式和机器人辅助等多种路径并存的局面,并且各种手术路径和手术方式的子宫切除术均已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17.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作为早期宫颈癌(FIGOⅠB1~ⅡA1期)标准的治疗方式。由于微创手术在围手术期结局上优于开腹手术,而肿瘤结局无劣势,微创手术在20世纪后逐渐成为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选择之一。直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2018年发表了来自MD安德森中心的两项研究,提示微创手术相比于开腹手术有更高的复发率和更低的总生存率。此后,关于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争议不断。文章将分析目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争议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院所施行的子宫颈癌手术术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所施行的子宫颈癌手术术式李诚信1周昌素2(1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1956年始我院施行杨学志提出的子宫颈癌广泛性根治摘除术[1],在此术式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许多改进的术式[2-4],重点采用冈林式荻野改变法和子宫动脉输尿管支保存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条件下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长期肿瘤学结局。方法基于中国子宫颈癌临床诊疗大数据库,筛选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真实世界研究及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通过K-M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对两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初步筛选纳入ⅡA2期子宫颈癌1575例,腹腔镜组394例,开腹组1181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和5年无瘤生存率(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48%vs. 83.33%,P=0.505;DFS:78.02%vs. 78.76%,P=0.578);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89例和74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5.62%vs. 83.79%,P=0.612;DFS:78.52%vs. 79.25%,P=0.772);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2)进一步限制纳入手术类型为QM-B型或QM-C型子宫切除的病例后,腹腔镜组379例,开腹组1067例。匹配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11%vs. 84.53%,P=0.573;DFS:79.02%vs. 79.81%,P=0.58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患者死亡或者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1∶2 PSM匹配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纳入371例和713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5年OS和5年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77.27%vs. 86.00%,P=0.382;DFS:79.48%vs. 81.89%,P=0.365);Cox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并非子宫颈癌患者死亡以及复发/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结论从手术途径方面进行多层次对比分析显示,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长期肿瘤学结局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随着微创外科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ERAS)的提出,如何在保障疗效的前提下探寻更加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方式成为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同时从提升医疗技术的角度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微创外科领域正经历从多孔腹腔镜向单孔腹腔镜(LESS)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演变。 浏览更多请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