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将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工艺技术应用在绵羊皮铬鞣过程中,在试验研究绵羊皮铬鞣操作废液循环利用工艺的基础上,系统检测并分析循环操作液的特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同时也对相应蓝湿革的基本品质进行了综合评判。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循环液中Cr2O3、总有机碳、CODCr和氨氮等含量指标各自均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并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累积平衡;操作液在循环过程中能够完全抑制六价铬的产生,所得绵羊蓝湿革品质稳定,其综合性能与常规铬鞣蓝湿革基本接近。研究结果揭示了绵羊皮铬鞣工序实施废液循环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通过效益评估显示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技术在绵羊皮铬鞣工艺中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黄牛酸皮为试验原料,按照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工艺进行30次鞣制试验,对鞣制后的蓝湿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每次废液循环工艺鞣制的蓝湿革的Ts、粒面颜色和平细度以及革纤维的分散程度均趋于一致;每次循环鞣制过程中铬鞣剂的吸收程度也趋于平衡,而且铬鞣剂在纤维中的渗透性和分布状态均无明显差异;TG-DSC综合热分析结果证明了循环工艺得到的蓝湿革的热稳定性与常规铬鞣工艺鞣制的蓝湿革相近。说明宝斯卡铬鞣废液循环工艺所得到的黄牛蓝湿革品质稳定、性能优良,该循环工艺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性三聚氰胺树脂、改性戊二醛、铬鞣剂等设计皮革少铬结合鞣正交试验,以结合鞣所得的蓝湿革收缩温度、撕裂强度、粒面平细度以及鞣制废液的铬含量、COD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少铬鞣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2%两性三聚氰胺树脂、1%改性戊二醛依次对黄牛浸酸皮进行预鞣,然后采用3%铬鞣剂对其进行主鞣,所得蓝湿革收缩温度为95.8℃,撕裂强度为41.71 N/mm,粒面平细度良好,综合性能最优;鞣制废液中铬含量为58.0 mg/L、COD含量为6 670.0 mg/L,均低于常规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COD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T112)在山羊皮无盐小浸酸铬鞣工序中的应用,以蓝湿革的收缩温度、铬鞣废液中Cr2O3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了鞣制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鞣制工艺为T112用量2.0%,T112鞣制结束pH值为3.5,铬粉用量3.0%。采用最佳鞣制工艺鞣制后蓝湿革收缩温度达到106.0℃,废液中Cr2O3含量降至176.2mg/L,复鞣后,坯革的抗张强度达15.8N/mm2,撕裂强度为59.3N/mm,断裂伸长率为76.5%,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山羊服装用革行业标准,并且坯革的柔软度可达4.4mm。扫描电镜结果表明:T112的引入能够有效提高纤维的分散性能,同时未破坏胶原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比了常规浸酸、甲基磺酸浸酸、芳香族磺酸无盐浸酸三种浸酸方法对铬鞣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三种铬鞣废液直接循环利用过程中废液中铬含量、氯离子等的变化及其对铬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浸酸-铬鞣工艺相比,甲基磺酸和芳香族磺酸浸酸铬鞣均能使铬鞣废液铬质量浓度从1142 mg/L降低到153.5 mg/L以下;铬鞣废液被直接循...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在三明治式铬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丙烯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出了一种水溶性低聚物。将该低聚物用于先铬鞣 ,后低聚物鞣 ,再铬鞣的“三明治式铬鞣”过程中 ,以改善皮对铬的吸收。结果表明 :在标准铬粉总用量 4%的条件下 ,该低聚物可将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从Cr2 O3 2 46g/L降低到Cr2 O3 0 1 2 g/L ,可将蓝湿革的收缩温度从 95℃提高到 1 0 6℃。鞣制出的革在染色性能和物理性能方面与纯铬鞣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将5.0%复配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3和3.75%合成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4,分别配合4.0%的铬粉应用于小浸酸少铬鞣工序中,鞣制后蓝湿革收缩温度分别为100℃和98℃,鞣制废液中Cr_2O_3的含量分别为214.3mg/L和331.7mg/L。与常规铬鞣革相比,采用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配合4.0%铬粉鞣制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有所提高,柔软度略有降低。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配合少量铬粉鞣制后,坯革的纤维粗大、饱满,分散性良好,并且没有破坏胶原的微观结构。比较2种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的应用结果,复配型纳米复合少铬鞣助剂KRT-113的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典型制革企业牛皮蓝湿革、羊皮蓝湿革鞣后湿整理各工序废水的铬浓度,并分析了废水中铬的分布特点及来源。结果表明,在鞣后湿整理过程,各工序均有铬释放。铬复鞣是导致湿整理废水中铬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蓝湿革中铬的释放也是废水中铬的重要来源;即使对铬鞣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湿整理工段释放的铬也会导致综合废水中的铬显著超标。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铬鞣废液的循环利用方法及其优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铬鞣废液有效回用于复鞣的工艺,复鞣废液Cr2O3含量低于0.1g/L,可直接排放,能实现铬鞣废液的封闭循环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典型制革企业牛皮蓝湿革、羊皮蓝湿革鞣后湿整理各工序废水的铬浓度,并分析了废水中铬的分布特点及来源。结果表明,在鞣后湿整理过程,各工序均有铬释放。铬复鞣是导致湿整理废水中铬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而蓝湿革中铬的释放也是废水中铬的重要来源;即使对铬鞣废液进行了循环利用,湿整理工段释放的铬也会导致综合废水中的铬显著超标。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木质素磺酸钠(木钠)作为铬鞣助剂的可能性。从蓝湿革的Cr2O3含量、废液的Cr含量和坯革的物理性能等方面考察了木钠的助铬鞣效果。结果表明,提碱后加入木钠可以提高皮胶原的铬吸收率,有效减少废液中铬的排放量,同时增加蓝湿革的收缩温度、厚度和紧实度。木钠助铬鞣的最佳工艺为:铬粉6.0%,转动2h;提碱至pH3.8~4.0;木钠1.0%,转动1h;升温至40℃,转动2h;出鼓,搭马静置24h。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甲基磺酸在蓝湿革酸洗-铬复鞣工序中的应用对铬复鞣效果及成革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甲酸酸洗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蓝湿革铬复鞣过程中,用甲基磺酸及其钠盐替代甲酸及甲酸钠能有效促进铬在蓝湿革各部位的吸收性能,使铬吸收率由常规工艺的73.6%提高到93.9%,废液中铬浓度降低到175 mg/L左右,提高铬复鞣蓝湿革内铬分布的均匀性,促进鞣后加脂剂等材料的均匀渗透和分布,改善坯革胶原纤维的松散均匀性。  相似文献   

13.
将芳砜型鞣剂用于预鞣建立了无盐浸酸高吸收铬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预鞣的最佳条件为,芳砜型鞣剂用量4%,pH值6.0,温度35℃,时间4h:预鞣皮的收缩温度可达68℃。在无盐浸酸后用5%的标准铬粉鞣制,铬鞣废液中的铬含量可降至0.2gCr2O3/1以下,得到的蓝湿革与常规铬鞣蓝湿革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普通铬粉和高吸收铬粉鞣制浸酸牛皮,对铬鞣剂的吸收情况和鞣革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吸收铬粉鞣革后废液中Cr2O3含量(0.84g/L)明显低于普通铬粉鞣革后废液中Cr2O3含量(0.96g/L),Cr2O3吸收率提高了4.2%,并且高吸收铬粉鞣制后成革中的六价铬含量(3.4mg/kg)明显低于普通铬粉鞣革的六价铬含量(4.9mg/kg),高吸收铬粉鞣制有利于清洁化生产;高吸收铬粉鞣革与普通铬粉鞣革均耐煮沸;在Cr2O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吸收铬粉鞣革在蓝革增重率、物理机械性能及感官性能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铬粉鞣革。  相似文献   

15.
对宝斯卡铬鞣废液封闭循环工艺技术应用的操作液进行了特征分析检测,并与常规铬鞣废液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铬鞣废液封闭循环过程中的操作液中的六价铬被完全抑制,废液中Cr_2O_3、总有机碳、COD_(Cr)和氨氮等含量指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趋于累积平衡。研究结果揭示了铬鞣废液封闭循环工艺操作液的变化特征及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效益评估计算显示该工艺技术可明显节约水资源,减少中性盐和铬鞣剂的用量,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型铬鞣交联剂的应用,探索出一种生产高质量服装毛革产品的铬鞣液循环利用技术,并探讨该技术中铬吸收对坯革收缩温度影响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可行的实施工艺。在铬鞣循环废液中铬粉耗用量为20g/L,铬交联剂用量为1.2g/L,使用自动提碱剂提碱时,坯革收缩温度能达到100℃以上,坯革的质量与常规铬鞣的坯革质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铬鞣过程中,应用多元醛酸帮助减少铬鞣废液中的残留铬含量。当采用多元醛酸用于帮助铬鞣,铬粉用量为3%时,废液中Cr2O3含量可以降至0·3g/L以下,收缩温度可达100℃以上,而且不影响后工序的染色、乳液加油操作,对成革的物理机械性能也无不良影响。这种多元醛酸助铬鞣工艺大大减少了传统铬鞣的废液含铬量,减轻了废铬液对环境的污染,是少铬鞣工艺中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就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和铬鞣剂用量及初鞣pH等因素,对HET-铬结合鞣坯革状态、收缩温度以及废液铬含量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少铬鞣时HET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HET-铬结合鞣最佳鞣制工艺为:初鞣pH 3.5~3.6、HET用量3%、铬鞣剂用量4%,所得坯革粒面细致、革身丰满、部位差小,收缩温度达95℃。HET的加入可改善坯革粒面细致性,提高初鞣pH。在该结合鞣工艺中,铬鞣剂用量仅为常规用量的50%,废鞣液铬含量降低至130 mg/L,较常规铬鞣减少84%,坯革中六价铬含量仅为0.45 mg/kg;经复鞣加脂后坯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及规定负荷伸长率满足鞋面革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常规铬鞣工艺与无铬多金属鞣剂ZAT鞣工艺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ZAT鞣性强,收缩温度达到91.9℃,废液中锆离子的浓度为276 mg/L,锆离子的吸收率达到95.32%;铬鞣皮的收缩温度虽然高,达到116℃,但废液中铬离子的浓度为1467 mg/L,铬离子的吸收率仅为72.58%。研究了八种加脂剂对ZAT鞣皮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脂剂对ZAT鞣皮革的收缩温度具有不同的影响,特别是PF磷酸化合成加脂剂加脂的皮革的收缩温度相比初鞣皮胚下降了15℃,应避免使用。究其原因为PF磷酸化合成加脂剂,含有磷酸根离子,与锆离子结合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从而严重影响ZAT鞣制皮胚的收缩温度。其他加脂剂对ZAT鞣皮革的收缩温度则影响不大。此外,GHL、SP11加脂剂加脂后的皮胚白度好,柔软舒适,非常适合用于白色革和浅色革。  相似文献   

20.
对浸酸助剂DIMTAN HC在酸性条件下抑制裸皮膨胀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分别进行了传统浸酸鞣制和少盐浸酸鞣制,对废液中Cl-和SO24-含量、铬鞣剂的吸收情况及成革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浸酸时使用2%的DIMTAN HC可有效抑制裸皮的增重和增厚;浸酸时加入DIMTAN HC可显著降低鞣制废液中的Cl-、SO24-含量,降幅分别为68.3%和55.2%;少盐浸酸鞣制的废液中Cr2O3含量(0.82 g/L)明显低于传统浸酸鞣制的废液中Cr2O3含量(4.02 g/L),成革中的Cr2O3含量增加至4.12%;在Cr2O3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DIMTAN HC的少盐浸酸鞣革的机械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优于传统浸酸鞣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