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128例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术前1d、营养支持第1d和支持1w后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营养支持1d T2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除CD8+)均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T1水平,CD8+则明显低于T1水平,且T2时期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干预中,可显著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喉癌手术治疗后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符合要求的喉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均衡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出现腹痛、腹泻、咽瘘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喉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可提升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探讨增强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和运动耐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方案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加强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水平、肺通气功能变化以及运动耐量等指标,并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6min步行距离(6WMD)、最大摄氧量(VO_2max)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3w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增强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提高运动耐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68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静脉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3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晚期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和进一步预防癌症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乳清蛋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均治疗28d。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为59.45±22.25kg、72.05±7.42g/d L、16.02±2.75g/d L和41.15±3.68g/d L,均高于对照组的45.42±13.95kg、56.73±6.98g/d L、8.24±2.63g/d L和29.34±2.75g/d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Ig A、Ig G、Ig M等免疫球蛋白以及CD4+、CD4+/CD8+等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上升,对照组治疗21d后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出现升高,且治疗14d、21d以及28d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2=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营养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和护理前后营养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和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角色实现、心理状态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结论:对COPD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情况,并分析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对临床疗效、免疫指标、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非急性加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再选取3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每组180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干预前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特点。观察组Ⅰ患者给予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Ⅱ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营养支持,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免疫指标、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并采用CAT评分法评价慢阻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Ⅱ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观察组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Ⅱ患者的肺活量、第1秒用力肺活量、第1秒率、Fe NO、Th1/Th2、CAT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观察组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的康复,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小组对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的营养支持小组为患者提供专业化营养支持;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相关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显著(P 0. 05)。SGA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状况良好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应用专业的营养支持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营养全面提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对症治疗基础上行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和比较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肠内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两组体重比较无差异(P0. 05),但观察组三角肌皮皱厚度和上臂围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营养干预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 57,P0. 01)。结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减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在院内均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出院后拔除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继续保留肠内营养支持,持续时间为4w。观察和比较两组出院时或出院后4w各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出院时体重下降和上臂围测量值以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 05),出院后4w观察组体重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上臂围测量值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出院后4w观察组功能状态(KP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和EORTC OLQ—C30量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患者行家庭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联合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程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持续1周后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介素-17 (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分布水平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血清中HMGB-1、IL-17、MCP-1、CRP、PC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及CD4~+/CD8~+比值大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分布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皮疹水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弥散内血管内凝血、脓毒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间心力衰竭、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制剂应用同时采用谷氨酰胺、低分子肝素进行联合干预,可积极提升疗效并均衡机体炎症反应、免疫紊乱,一定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55例)和常规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低流量吸氧以及支气管舒张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干预,观察周期为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指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其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可作为改善患者预后以及延缓其病情进展速度的一种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2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31例)与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营养情况比对照组好,P 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黄栌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观察组口服恩替卡韦和复方黄栌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应答率(91.67%)、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3%,73.33%),且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和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各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21、IL-10、IL-22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IL-2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IL-2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显著增加,CD8~+水平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CHB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HBV-DNA载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肝功能状态和肝组织学炎症,提高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案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禁食水,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入院后24h内行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营养支持,待患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对照组相同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和营养支持4w后各营养指标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正氮平衡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25,P0.01)。结论: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7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前白蛋白(349. 88±20. 76g/L)、白蛋白(37. 83±4. 43g/L)、上臂三头肌肌围(27. 54±2. 87cm)与对照组患者的335. 91±20. 32g/L、31. 28±4. 01g/L、23. 18±2. 39cm相比明显较高(P <0. 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情感职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高(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 43%)与对照组患者(10. 00%)相比明显较低(P <0. 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给予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临床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高营养风险患者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给予传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心功能变化和营养改变情况,观察两组营养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共7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78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2.86%;营养支持后观察组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型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29,P0.05)。结论:对老年CHF患者行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营养干预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血糖水平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围产期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 15,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 22,P 0. 01)。结论:给予GDM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紫薯花色苷(PSPA)免疫调节作用,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SPA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PSPA对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PSPA各浓度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SPA 20 mg/mL浓度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极显著(p<0.01)高于阳性对照组。PSPA 2.5 mg/mL浓度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PSPA 5、10和20 mg/mL浓度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SPA 2.0浓度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阳性对照组。PSPA各浓度组处于S期的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PSPA 20 mg/mL浓度组处于S期的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阳性对照组。表明PSPA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D4+/CD8+亚群比值、增加进入S期细胞的百分率,从而调节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结论:PSPA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和临床治疗情况,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