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知信行模式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健康行为及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3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措施,观察组则进行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知信行评分、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等。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知识、信念及行为能力,降低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412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患者焦虑总评分为63.84±4.51,抑郁总评分为56.44±13.15;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角色、躯体功能及活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7.82±18.83、66.83±15.76和61.54±11.62;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机体疼痛呈正相关(P0.05),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精神健康呈负相关(P0.05)。结论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生活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4例。分别于放疗前、放疗4 w末、放疗结束后1个月使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病理分型、TNM分期进行分析。结果放疗前肺癌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为(52.94±10.68)分,明显高于放疗4 w末的(45.38±14.93)分,但低于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69.76±18.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放疗4 w末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上述指标较放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4 w末、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咯血评分较放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疼痛评分在放疗4 w末较放疗前明显升高,放疗结束后1个月时较放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一条目中仅有便秘评分在放疗4 w末明显高于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的肺癌患者放疗结束后1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的近期生存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应对男性、年龄≥60岁、TNM分期Ⅳ期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与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指标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两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起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并观察同伴互动干预效果。方法:将2018年1~2019年4月收治的54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分析肺癌手术患者心理问题,并予以观察组同伴互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观察组患者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关系敏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偏执、强迫症状、精神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关系敏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退避、自责和幻想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肺癌手术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躯体化、关系敏感心理,给予同伴互动干预可改善其不良心理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分类在髓系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0例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护理措施分类。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系白血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分类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时)的抑郁、焦虑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术后7天及术后1个月,干预组的整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4个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标准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9%,高于对照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死亡焦虑水平及伴高死亡焦虑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死亡焦虑量表和肿瘤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对279例住院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高死亡焦虑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死亡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癌症患者死亡焦虑总体得分为6.48±3.19分.其中高死亡焦虑142例.癌症伴高死亡焦虑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八个维度均低于低死亡焦虑组(P<0.05);其总体生存质量、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与死亡焦虑得分呈负相关(P<0.05),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便秘领域得分与死亡焦虑成正相关(P<0.05).结论:癌症伴高死亡焦虑患者的死亡焦虑水平明显影响该类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基于纽曼系统模式的三级预防在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纽曼系统理论的三级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QLQ-CCC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抑郁评分(51.43±4.21)、焦虑评分(57.02±5.94)低于对照组抑郁(59.27±5.14)、焦虑(59.82±4.79)评分(t=8.830,2.746,P<0.05);观察组总体感觉(59.34±4.21)、心理(25.47±1.81)、社会(16.75±1.29)、躯体(37.17±3.7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感觉(51.71±5.78)、心理(22.55±1.66)、社会(13.46±1.84)、躯体(32.44±3.14)评分(t=7.985,2.746,10.956,7.282,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29.14±4.52)、自我照护责任感(28.41±4.21)、自我概念(28.11±3.14)、健康知识掌握情况(29.14±3.1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25.41±3.16)、自我照护责任感(24.71±3.38)、自我概念(24.27±3.84)、健康知识掌握情况(27.88±3.41)评分(t=5.061,5.129,5.815,14.132,P<0.05)。结论 基于纽曼系统理论的三级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肺癌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6例。其中术前期30例,术后期28例,内分泌治疗期28例。使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评估入选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术前期心理弹性总评分(46.80±9.21)分、术后期(42.29±8.57)分、内分泌治疗期(39.65±9.83)分,各阶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坚韧维度、乐观维度评分在前列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治疗阶段患者的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5个维度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期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明显相关(均P0.05),术后期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明显相关(均P0.05),内分泌治疗期前列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不同治疗阶段均存在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降低问题,其中以术后期和内分泌治疗期较明显,心理弹性与生存质量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患者抑郁伴发特征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2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基本资料调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HAMD-24)对其进行抑郁状况评估,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和胰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特异量表(QLQ-PAN-26)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入选的8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63例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为76.83%,其中20例(占31.75%)为重度抑郁。早期(Ⅰ+Ⅱ期)肿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Ⅲ+Ⅳ期)患者(P0.05);行手术治疗、同步化疗的患者其抑郁发生率分别高于非手术治疗、非化疗患者(P0.05)。在QLQ-C30量表中,抑郁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健康状况等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5);抑郁组患者的疲倦、恶心和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丧失、腹泻、经济困难等症状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5);抑郁组患者的气促、便秘症状指标得分高于非抑郁组患者,但两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QLQ-PAN-26量表中,抑郁组患者的癌性疼痛指标得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5);抑郁组患者的饮食消化症状指标得分高于非抑郁组患者,但两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患者的健康护理满意度指标得分低于非抑郁组患者,但两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Spersma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疼痛、失眠、食欲丧失、癌性疼痛等指标与抑郁状况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社会功能、恶心和呕吐、腹泻、经济困难与抑郁状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重;在胰腺癌患者诊疗期间,医护人员应及时发现伴发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健康教育对减轻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抑郁情绪及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1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个性化的临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后抑郁情绪的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1.2)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1.3±3.1)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59.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八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F-36八个维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八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存在焦虑与抑郁症状的消化内科患者进行多方面个性化的临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圳市结核病患者焦虑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现况研究,分别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焦虑自评量表,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焦虑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深圳市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总体得分为57.04±17.13;36.7%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其中轻度焦虑患者占78.6%,中度焦虑患者占21.4%;生理功能(r=-0.371,P0.05)和总体健康(r=-0.336,P0.05)与焦虑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生理功能对焦虑情绪有预测作用(R=0.481,R~2=0.232,P0.05)。结论深圳市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焦虑情绪越轻,且躯体功能对焦虑情绪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五个维度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3.21±8.97)、(70.11±8.23)、(76.53±10.53)、(80.24±8.97)、(71.93±12.16)分,对照组分别为(60.53±4.68)、(63.52±5.11)、(65.21±6.07)、(64.64±5.78)、(59.83±8.8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00、4.632、6.317、9.915、5.45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分分别为(47.65±4.22)、(43.29±4.01)分,对照组为(52.09±6.43)、(48.13±5.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5、4.981,均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方法对30名失眠症患者和28名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失眠症组SCL-90评定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GQOLI-74评定中主观满意度及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和工作与学习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业余娱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失眠症患者的心身健康状况差,往往伴有躯体化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进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差.  相似文献   

16.
李秀玲  徐建国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656-1658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96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团体心理治疗,能减少其负性情绪,降低其焦虑、抑郁发生率,并改善生存质量,可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MS)妇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FMS妇女65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4 kg/m2) 36例与非肥胖组(BMI≤24 kg/m2) 29例,采用5点口述疼痛评分问卷(VARS-5)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疲劳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抑郁和焦虑心理进行评价,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36 (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肥胖组患者VARS-5和VAS评分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FSS、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患者SF-36量表中生活质量共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非肥胖组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胖的FMS妇女关节疼痛、疲劳、焦虑及抑郁等症状相对较非肥胖妇女更重,而且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消极情感状态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妇科于2013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罗伊适应模式展开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结果两组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91、0.703,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89、11.427,均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躯体化症状评分(敌对性、躯体化、恐怖、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1、1.267、0.980、1.125、0.843、0.764、1.084、0.463和0.356,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敌对性、躯体化、恐怖、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901、8.350、11.267、9.378、10.270、8.462、9.301、6.470和8.972,均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子宫肌瘤患者,有助于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改善机体躯体功能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可行性。方法:研究选取接收的104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情况、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角色功能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20.
舒桂华  梁琪  陶月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21-422,426
目的 探讨学龄期矮小儿童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或)心理弹性量表(RS)个性问卷,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矮小门诊确诊为矮小症的82例9 ~ 14岁身材矮小儿童和7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矮小儿童有焦虑障碍的比例(43.90%)与对照组( 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6,P<0.01);有抑郁障碍的比例(18.30%)高于对照组(1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0.05);两组儿童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抑郁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心理弹性评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焦虑各因子及总分,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0~-0.33,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矮小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等情绪,心理弹性好的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轻.应注重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