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祝薇雅  李鹏波 《中国园林》2022,38(5):110-115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四要素之一,是改善自然环境、提升游览体验的重要因子。量化植物景观布局、科学地规划公园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难点,也是数字景观应用于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在剖析植物景观布局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Ecotect和Grasshopper软件,从环境要素、景观要素和人群需求3个方面提炼参数与规则,构建了基于设计逻辑的点、线、面植物景观布局参数化模型。并以天津水西庄公园为例,对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参数化布局模式图的生成,探讨了耦合设计场地及人群需求等多因素的精细化布局方法,以期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强 《居业》2021,(2):30-31
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中,园林工程绿化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城市化的深入,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内容更加广泛.当前,加强对绿化景观工程的研究意义深远,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在追求环境及精神需求,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质量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同时风景园林工程具有优化生活环境等功能,要加强对植物景观的研究,重视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创建更舒适宜人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依托城市河道的景观带设计中,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提炼,并将园林系统和景观要素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使景观带有机承载多元的文化内涵.研究了如何在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进行可持续景观设计,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场所,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对于灾后重建的项目,设计中将对灾后人们的关爱作为重点考虑,期望通过绿色景观抚平地震给北川人民带来的创伤.关键诃:风景园林;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景观设计;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4.
作为风景园林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设计类型,纪念性景观因其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特征成为社会性思想传达的主要载体,因此往往能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社会效应和影响,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永恒的研究课题之一.试以历经3年创作周期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为线索,论述了高海拔恶劣的特殊生境下景观设计的变通途径,深度探讨了属于中国地域性和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模式及其可能的拓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作为风景园林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设计类型,纪念性景观因其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特征成为社会性思想传达的主要载体,因此往往能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社会效应和影响,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永恒的研究课题之一.试以历经3年创作周期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为线索,论述了高海拔恶劣的特殊生境下景观设计的变通途径,深度探讨了属于中国地域性和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模式及其可能的拓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风景园林学中一种非常重要而特殊的设计类型,纪念性景观因其强烈的政治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特征成为社会性思想传达的主要载体,因此往往能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社会效应和影响力,是风景园林设计创作永恒的研究课题之一.试以历经3年创作周期的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为线索,论述了高海拔恶劣的特殊生境下景观设计的变通途径,深度探讨了属于中国地域性的和当代性的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模式及其可能的拓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
景观艺术是时代变迁的反映,每个时代的园林景观设计都与本时代的文化遥相呼应。而景观设计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同样也起着弘扬城市文化的作用。所以,城市文化与风景园林是息息相关的。城市文化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使风景园林及景观设计在视觉与审美方面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表达景观符号,也弘扬地域文化。本文以探讨城市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契机,加强关注城市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水体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之一,而被广泛应用,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水景工程往往不能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笔者以聊城市东阿县污水处理厂庭院环境设计为例,提出了因地制宜,尊重场地的环境特质,充分利用再处理水进行景观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2)
<正>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中,地形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在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形成景观高潮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地形的设计与景观之间是密切相结合的。地形的设计重要包括竖向设计和平面设计两个部分,二者之间的具有不同的作用,以此,在进行不同的地形设计时,因为地形的载体作用,地形是景观的基本,往往形成景观的基础骨架,同时也对景观空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艺术化设计地形对整体园林景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  相似文献   

10.
郭宏峰  李辉 《华中建筑》2007,25(3):149-151
该文针对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中"视觉至上"的倾向,阐述并分析了声环境研究领域中"声景观"这一新理念的特点,及其给景观设计带来的新的切入点和设计手法.同时,以浙江省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为例,探讨了声景观的设计要素、正负设计手法、声景观的空间构成、声景观要素的功能等声景观在景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该研究不仅对声景观的解析及其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可以为景观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徐卫创 《中外建筑》2009,(7):123-125
滨水绿地对一个城市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城市的生态肺,也是市民游憩、观光的理想场所。城市滨水绿地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以中汾泾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陵园是人类生命尽头的最终归属地,堪称人生的最后花园。陵园的发展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路与国际化接轨,越来越认识到现代陵园不旦是逝者的安祥之地,同时也是后人缅怀先人的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景观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应运而生的陵园景观也出现在了陵园的建设中。当代陵园亟待推广的今天,现代陵园的发展应该何去何从呢?是一味的照搬外国还是墨守成规遵循老祖宗的传统?带着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山西弘德陵园的项且实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例上的研究,分析出一些适合于我国现阶段陵园建设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在景观环境设计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当代中国陵园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刘晓鞠  王凯 《山西建筑》2007,33(29):35-36
针对现代人们热衷于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的浪潮,分析了以往对待河流的方式,通过遂宁市安居区琼江河岸线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这个实例,探讨人们该以怎样的方式介入城市河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冬 《山西建筑》2010,36(21):35-37
阐述了昆明市一些新建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进一步呼吁设计师以改善社会生态环境,造福于民为己任,以期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职业的社会需求看我国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娅  谷学治 《中国园林》2010,26(2):70-73
从专业教育工作者与职业风景园林师的双向视角,探讨了当今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与行业职业化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职业风景园林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条件,提出在大学园林专业的本科教育阶段中,以设计课程为核心,建立完善的KAS教学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化风景园林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生态学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景观(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将生态学的方法引入景观规划设计的教学中,将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教学重点也从侧重不同景观类型设计规范和经验的传授到更注重设计方法、设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著: 《风景园林》2019,26(7):8-25
当代风景园林项目中所蕴含的设计哲学和形式来源缺乏一种系统的分类与讨论。通过提出11种类型,构建一种当代分类法。这些类型包括:场所精神、反传统主义、奇观、赛博格、数字景观、不确定性、管理主义、行动主义、弹性、景观都市主义和宏大规划。分类不企图将风景园林师的所有工作归入明确类型,而是强调其可识别性特质,不仅对特定项目,对整个风景园林学科也具有重要作用。每一种类型既可作为潜在语言工具,为当代设计构建更广泛的讨论基础,又可作为明确主题,帮助设计师更自觉地探索设计的原创性。望以此激发对景观类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周璐 《山西建筑》2012,38(11):30-31
对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进行综合分析,关注其中体现出的生态的设计理念,阐述国内对工业景观重视度不够的现状,希望引起更多设计者对生态理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吸引力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景观吸引力的构成要素有:以城市聚居者为主的主体因素,令主体产生城市环境意识的城市景观客体因素,以及主客体相互间的协调关系。健康活跃的城市文化引导城市聚居者参与构建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背后     
<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迅速改变世界,人工智能已经全面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设计师终将面临机器的威胁,人工智能在未来会接手设计师的工作。这不禁让人想起19世纪中叶社会大变革时期欧洲知识界的恐慌与迷茫,以及由此开始的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19世纪中叶的欧洲在整体上已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与手工业相比,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大量地位低微的民众有了购买日常用品的可能,于是机器产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对传统的手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然而人们似乎无力应对社会和技术的空前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