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于硅钢而言,残留的钛元素对磁性能存在有害影响,因此需尽可能降低钢中的钛质量分数。统计了一段时期内生产的不同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中间包钢水钛质量分数,进而分析了不同牌号无取向硅钢钢水钛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取向硅钢钢水钛质量分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硅铁合金、脱硫喷粉过程和中间包钢水增钛,正常的平均增钛量分别为0.001 5%、0.000 3%和0.000 6%;随着无取向硅钢牌号的提高,中间包钢水平均钛质量分数随之增加;随着各牌号无取向硅钢中硅质量分数的提高,RH终点钢水平均钛质量分数也增加,且硅质量分数由0.31%提高至3.05%,则RH终点钢水平均钛质量分数由0.000 75%增加至0.002 03%。  相似文献   

2.
《钢铁》2018,(11)
针对铝镇静无取向硅钢成品硫质量分数超标问题,开发了RH脱硫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脱硫渣系以及工艺参数,使RH工位脱硫率达到30%~60%,W800系列无取向硅钢成品w([S])≤0.005 0%,达标率由72.19%提高至98%以上,同时确保了RH出钢w(T[O])0.002 0%,w([N])0.001 5%。通过转炉出钢和RH过程炉渣脱氧改质,将RH出钢渣中w((TFe))控制在3%以下,RH过程炉渣碱度保持在5.0以上,使渣-钢之间硫的分配比达到80~260,有助于提高RH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太钢第二炼钢厂生产无取向高牌号冷轧硅钢深脱硫的工艺特点,分析了无取向高牌号冷轧硅钢生产中取得的脱硫效果并针对RH生产过程中影响脱硫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脱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钢铁公司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生产取向硅钢,通过低温加热一次冷轧法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产品,炼钢及热轧采用CSP生产试制取向硅钢。生产中对转炉冶炼、LF精炼、RH真空处理、板坯连铸保护浇注、热轧等工序进行工艺实践优化,采用全铁水冶炼,出钢预脱氧后加入硅铁、锡锭进行合金化,LF精炼使用精炼调渣剂确保顶渣埋弧效果,RH真空处理采用轻处理模式进行真空循环,浇注过程采用全程保护浇注等,合理实现了对钢水及成品中N等成分的控制,铸坯全氧质量分数控制在0.000 7%~0.002 4%,氮的质量分数为0.007 1%~0.008 1%,使取向硅钢满足下一步冷轧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从生产组织、原辅材料准备到工艺过程、成分控制,全面介绍了涟钢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W350的炼钢生产控制情况,并对钢包顶渣、连铸保护渣、夹杂物做了简要分析研究。生产实践表明:涟钢具备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W350的能力,所试制产品达到了预期目标,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优化高牌号硅钢RH到站条件、降低氩前硫含量、优化强制脱碳工艺、使用无碳钢包、规范真空槽化冷钢时间、归纳总结铝、硅配加公式等方式,优化后RH吨钢脱硫剂由3.25 kg/t钢下降到2.1 kg/t钢,脱硫比例减少了20.2%. RH脱碳时间15 min,钢水成品碳稳定控制在0.0017%.高牌无取向硅钢平均冶炼周期为37 min,下降了8 min.  相似文献   

7.
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在发电机领域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电机设计及制造工艺要求,指导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AW310产品的优化升级。50AW310DF专用钢电磁性能、磁化特性及产品综合质量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鞍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并以此明确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品种今后研制及发展的路径及方向。  相似文献   

8.
吴明  李应江 《钢铁》2011,46(2):30-34
结合冶炼无取向硅钢的生产实际,对钢中硫的来源,以及炉渣性质、钢水温度、底吹强度对脱硫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转炉钢中硫的主要来源为铁水、废钢、铁水渣及石灰带入;冶炼硅钢时,终渣碱度为3.0~3.5,w((FeO))≤20%,终点钢水温度大于等于1680℃,加大底吹搅拌强度能提高转炉脱硫效果.硅钢平均出钢硫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以CaO-CaF2复合渣系为脱硫剂,在RH精炼过程采用真空投入法进行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深脱硫工业试验,采用KTH模型计算分析了RH炉渣成分对硫容量C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炉渣成分控制在 w((CaO))/w((SiO2))为5~7, w((CaO))/w((Al2O3))为1.5~1.8, w((Al2O3))为25%~30%,w((FeO+MnO))<5%,脱硫剂加入量为6~8kg/t时,钢中硫质量分数从平均0.0031%降低到0.0018%,最高脱硫率达到47.1%,平均脱硫率为41.7%。  相似文献   

10.
光红兵  林媛  张文康 《中国冶金》2023,(12):122-127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采用一次冷轧制造工艺时,热轧板必须常化,主要目的是使热轧板组织更加均匀、再结晶晶粒增多,同时使晶粒和析出物粗化,强化有利织构,提高磁性能。但为进一步降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制造成本,通过优化热变形工艺,促进动态再结晶,使实现免常化“一次冷轧”生产低成本高牌号硅钢成为一种可能。针对免常化2.5%(Si+Al)(质量分数)的50W400钢开展了3种不同热轧工艺调整试验,并对试验后热轧板组织和最终成品组织、织构、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加热温度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但总体对成品磁性能有害;在不提高加热温度的前提下,通过将粗轧5道次变为3道次,提高粗轧终轧温度,加大各道次压下量,可促进热轧动态再结晶,使热轧板再结晶晶粒明显增多且粗化,强化了成品中有利的{110}〈001〉织构,磁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结果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免常化低成本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钢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没有电磁搅拌和常化退火设备的情况下,利用罩式炉退火设备,通过制定合理的化学成分和工艺制度,生产出高牌号50BW350无取向硅钢产品,磁感达到1.70 T,铁损达到3.1 W/kg,满足标准要求,实现了高牌号无取向硅钢50BW350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探讨了生产工艺及成分体系对含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元素具有晶粒细化作用,能够抑制热轧组织再结晶,以及减少成品晶粒尺寸,因而会对磁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无铝钢中,随着磷含量增加,消除应力退火前、后,磁感变化不大,而铁损逐渐上升;含铝钢中,无论硅含量高低,随着磷含量增加,磁感均单调、快速递减,但随着硅含量升高,磷含量对铁损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弱。采用中间退火处理后,少量的磷含量便能有效改善磁感,而对铁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Recent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silicon levels improve ladle desulfurization of aluminum-killed steel. A kinetic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presented in part I of this paper, demonstrating that increased silicon levels in steel suppress the consumption of aluminum by parasitic reactions like silica reduction and FeO/MnO reduction, thus making more aluminum available at the interface for desulfurization. The results are increases in the rate and the extent of desulfurization. Predic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induction furnace melts using 1 kg of steel and 0.1 kg sla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ilicon on the desulfurization reaction and that alumina can be reduced out of the slag and aluminum picked up by the steel, if the silicon content in the steel is high en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model predictions. Plant trials also show that with increased silicon content, both the rate and extent of desulfurization increase; incorporating silicon early into the ladle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leads to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aluminum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4.
 高强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于高速电机,要求其具备高强度和优异磁性能,但目前无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和强度难以兼顾。因此,设计并制备了添加微量Cr的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通过光学显微镜、EBSD、万能拉伸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磁性能测量仪等研究了Cr对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微观组织、织构、力学性能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抑制了热轧组织的回复,使常化和退火组织再结晶减弱,常化和退火后有利织构面积分数增加,不利织构面积分数减小。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使含Nb无取向硅钢的屈服强度显著增大,磁感略升高,但对铁损几乎没有影响。Cr对屈服强度的影响一方面是由于Cr的固溶强化作用,另一方面Cr促进了Nb的析出而使Nb的析出强化效果增强;而Cr提高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的磁感主要是由于促进有利织构形成的同时抑制了不利织构的形成,使得织构因子增大;添加Cr使无取向硅钢的电阻率增加从而使铁损降低,同时Cr促进了Nb的析出,而这种富Nb析出相不仅抑制晶粒长大且会阻碍磁畴移动而使铁损增高,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Cr对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的铁损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含Nb高强无取向硅钢中添加微量Cr,会由于Cr的固溶作用以及其促进Nb的析出而提高钢的强度并提高钢的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15.
苗晓  张文康  王一德 《特殊钢》2011,32(6):56-59
通过实验室2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和锻轧研究了0.26%~0.95%Al含量对0.5 mm 2.2%Si无取向硅钢冷轧板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26%~0.81%Al含量时,随钢中Al含量的增加,成品退火钢板的晶粒尺寸增加同时铁损减少;当Al含量大于0.81%时,随Al含量增加,钢板的晶粒尺寸减小,同时铁损增加。Al含量对硅钢板磁感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2.2%Si无取向硅钢的合适Al含量为0.48%~0.81%。  相似文献   

16.
通钢利用先进的铁水脱硫、180t顶底复吹转炉、RH真空处理等设备以及板坯连铸连轧机生产冷轧硅钢热轧原料,再利用单机架六辊可逆轧机一次冷轧成型,总压下率78%,最后经过连续退火炉处理,成功开发了50W8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结果表明:开发的50W800板平均磁性性能铁损P1.5/50≈5.08W/kg,磁感B50=1.73T;产品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单嘴精炼炉是由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真空钢水精炼设备。它具有结构简单、精炼效率高、真空冶炼喷溅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冶金工作者所认识。通过在工业性生产中冶炼轴承钢、超低碳钢和无取向硅钢等品种的实践表明:该炉型在深脱碳、脱硫、脱氧和夹杂物去除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冶金特性,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精炼效果。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对单嘴精炼炉的主要操作参数:如吹气流量、吹气位置、浸渍管内径、浸渍管插入深度等工艺参数和流动特性均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摸索,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随着单嘴精炼炉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种新型炉外精炼设备必将发挥其自身特点,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本文也介绍了由日本新日铁提出的REDA精炼炉,它的装备和原理与单嘴精炼炉有一定的相似性,已经被成功应用于超低碳钢及不锈钢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许彦波  刘健  易正鑫  康健 《电工钢》2023,5(1):48-51
常化酸洗是生产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本文介绍了常化酸洗机组关键工艺设备选型,从生产工艺角度对焊机、常化炉、酸洗段等关键工艺设备的选型给予了一些建议,为以后类似机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全三脱”工艺少渣冶炼,进一步降低辅料消耗,首钢京唐开发了热态脱硫渣、液态脱碳渣及铸余渣钢直接返回利用工艺。对热态渣、钢的可回收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工业试验验证了工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回收利用5 t的脱硫渣,脱硫剂消耗可降低30%~40%,铁水温降相对减少10~15 ℃,总渣量减少30%~40%,同时可降低铁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脱碳渣,每炉回收热态渣20 t,可节约石灰3.2 t,若铁水硅质量分数小于0.15%,脱磷炉可不加石灰,钢铁料消耗相应减少2.4 kg/t,并且可取消萤石及轻烧的使用,可实现脱磷炉零辅料消耗;对于钢包铸余,通过控制高炉出铁量,将精炼工序RH/LF/CAS产生的热态精炼渣及钢包铸余兑入半钢包,连同半钢一起兑入脱碳炉中进行冶炼,铸余钢回包次数可达到6~8次,实现液态铸余直接回收。  相似文献   

20.
贾成义 《山西冶金》2012,35(1):23-24
研究了碳、硅、铝合金元素的含量变化对无取向电工钢磁时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含量是影响无取向电工钢磁时效的主要因素,硅、铝合金元素由于其影响碳元素的分布对电工钢磁时效也有重要影响;当w(C)小于0.003%时,无取向电工钢无明显的磁时效现象,当w(C)大于0.003%时,无取向电工钢容易产生磁时效现象,且磁时效随着w(Si+Al)的增加而降低,当w(Si+Al)大于2.5%时,无取向电工钢磁时效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