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海滨  李娜 《科技信息》2006,(10):139-140
本文论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生理生化的影响及营养恢复,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海滨  孙海涛  邱慧娟 《甘肃科技》2007,23(12):110-113
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许多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初步发现了高原训练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存在问题,但由于高原训练涉及的因素和环节较多,每个环节的不同变化都可能影响高原训练的效果。文章论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生理生化的影响及营养恢复,为教练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便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各国的训练实践证实,高原训练是发展有氧耐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但是,高愿训练与平地训练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负荷量和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健美操训练的疲劳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和笔多年训练的经验,探索和研究适合健美操训练疲劳恢复的手段和方法,目的在于促进健美操的科学训练,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训练水平,以及加强自我保护和医务监督等,为健美操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是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过程,同样也是机体进行超量恢复和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过程,认识和了解篮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疲劳的产生机理、分型、诊断,采取有效的恢复手段,将有助于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信 《科技信息》2011,(10):I0256-I0256,I0258
从高原训练5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起源于国外,并且在国际上发展得很好,好些国家运动成绩的取得都受益于高原训练。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体育训练工作者几乎一致认为:高原训练完全能作为提高体能类项目运动能力的重要辅助训练手段,国际体育科研也将它作为热点研究,纵观我国高原训练的发展历程,采用了高原训练手段训练的项目倒是30项有余,高原训练基地也建立17个之多,但是我国在高原训练的所获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赛艇队女子双桨组8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记录高原训练中每日训练负荷,测量两次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运动能力的变化及循环血红蛋白、铁蛋白和皮质醇浓度,用以比较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奥运会年两次高原训练负荷特征及有氧运动能力变化.结果发现:1)两次高原训练的训练量相近,均以水上训练为主,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占比95% 以上;无...  相似文献   

8.
疲劳、恢复与训练高度相关,故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被奉为训练学的经典名言。广东男乒运动员训练疲劳的成因既有躯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教练员必须定期对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生理、生化、免疫和心理等多项指标进行监测,以分析运动员疲劳累积的程度,并要求运动员一起采取多种恢复手段来消除疲劳,促进恢复,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跳高运动员的疲劳是在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的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度下降或一部分运动单位不能参加收缩所致。如果在持续大负荷的训练安排无节奏,缺少调整,继续保持原有的运动量,会使疲劳程度加深。为了更好充分发挥跳高运动员的技术与个人的特点完美的结合,以提高跳高运动员达到更高水平,疲劳的恢复成为了教练员和运动员关注的重点,而消除疲劳的方法也是多种的,如良好的睡眠与安静休息,活动性休息,物理性恢复手段,合理补充营养,心理调节等。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通过对12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布变化规律,进一步监控和探讨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11名平均年龄为15岁的业余运动员,在进行12周的交替训练及其前后的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研究结果: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前后比较NEUT水平降低,表明12周交替训练对运动员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一定影响,其细胞免疫功能第2阶段明显较第1阶段稳定。建议:在研究类似大学生的青少年群体的运动员免疫功能时,应考虑到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身体和心理发育等特征,周边环境,训练量和强度,尤其是海拔高度和缺氧环境等;在高原和亚高原训练中,应十分重视检测运动员各免疫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调控营养和调整训练。  相似文献   

11.
游泳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的实效性,以3个阶段完成了1次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划分及要求:第一阶段以大运动量的低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3-4mmol/L;第二阶段以无氧阈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4-6mmol/L;第三阶段以血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8-12mmol/L。在高原训练3周后的比赛中,3名运动员提高了个人最好成绩,2名运动员接近个人最好成绩,证明此次高原训练较好地利用了高原效应,防止了缺氧引起的过度疲劳,在短期内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大女足在2002年全国女足联赛中进攻情况的临场统计,并与全国九运会女足比赛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大女足在比赛中造成进攻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传球失误,指出加强传接球训练是当前提高我国优秀女子足球队进攻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江苏省女子足球队备战十一届全运会大负荷训练进行录像记录与数据分析,并通过POLAR表进行实时心率监控,对训练负荷强度、密度等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江苏女足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实际负荷情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赛前足球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素质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运动员对比赛现实情景的观察感知、瞬时的思维判断与决策意向,以及准确合理的行动应答。影响运动员心理素质主要是记忆与思维、行动与反馈,以及无意识控制机能对个人技术打法运用的控制能力。比赛处于劣势情况下运动员保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有:设置情景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心理训练和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综述传统高原训练、亚高原训练、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概念、内容安排、优点、应用以及对机体机能的影响,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训练模式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希望能为科学的进行运动训练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女足和日本女足的比赛进攻技战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同时借鉴日本女足进攻技战术方面成功的经验,为中国女足的再次复兴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女子的审美意识及心理因素、政策因素、后备人才及经费因素影响了我国那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国家应从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员的招生、就业政策层面予以扶持,通过宣传,转变社会对女足的认识,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积极筹措经费,为高校女足运动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特点和其供能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运动生物化学在足球技术训练中的应用和速度与技术结合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合肥市小学女子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足球场地设施配备基本满足需求,指导员的配备不足、业务知识不完善、工资待遇低,总体经费投入不足,比赛次数少,系统性的比赛机制不健全。提出改善足球相关政策、加强指导员的队伍建设、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健全比赛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女子足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与体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质标准是足球竞技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选材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对兰州市女子足球队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形态、机能、素质方面的测量与研究.依据女子足球的特点和生理学规律,阐述了女子足球运动员选材的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