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县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工作应以关注农村、关爱农业、关心农民为己任,义不容辞地服务好“三农”。然而,目前的现状却令人忧虑:离“三农”最近的地县级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离农村越来越遥远,与农业越来越生疏,对农民越来越陌生。农民听广播、看电视不是信号差,就是节目不对路。笔认为,地县广播电视对农宣传要跨越思想障碍、节目创新和情感交流三道坎。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对农村广播节目呈滑坡状态,收听率下降,原因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忽视了广播特点和听众心理,从而弱化了节目的可听性和感染力,而音响是广播最重要的特点。而对农广播节目,在地市县一级、甚至省级,带音响的作品很少。大量的是播音员读稿、是报刊杂志的有声版。对这种倒置,应该说看到了,只不过是我们——特别是基层的广播工作人员麻木不仁而已。因为电视更能被受众关注,画面新闻少就会提意见;而广播不易被受众关注,这样就掩盖了音响不足或缺乏而造成的听众危机问题。音响在对农广播节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重要的。农…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广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发展,是时代对农村广播节目新的要求。而随着广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广播技术飞速发展,过去在对农宣传中承担“普及”工作的乡村广播站(室)的纷纷隐退、挑大梁的县级广播台(站)“并转”,促使地市级城市电台在对农宣传上,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广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发展,是时代对农村广播节目新的要求。而随着广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广播技术飞速发展,过去在对农宣传中承担“普及”工作的乡村广播站(室)的纷纷隐退、挑大梁的县级广播台(站)“并转”,促使地市级城市电台在对农宣传上,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姚烨 《河北广播》2007,(4):49-51
广播产生之初,最大的市场是广大农村,对农节目一直是广播节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也对广播有着强烈的诉求和情感依赖,是广播最重要的受众群体。根据相关的调查,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我国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还呈现广播最高,其次是电视、报纸的状况;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电视得到迅猛发展,出现电视最高,其次是广播、报纸的状况。而当前,则是电视一枝独秀、广播、报纸不相上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我国对农村广播宣传的现状一分为二的讲,当前我国对农广播宣传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省级及特区以上大台,多数台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据1996年出版的《中国广播电视总汇》提供的资料,我国省级及特区以卜大台50多家,其中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的只有17家,仅占1/3左右。连有的农业大省的骨干台都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多数是放在经济栏目或综合栏目中,而且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目”。(真正当作“重点栏目”在办,办得最好的,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们坚…  相似文献   

7.
农业在国家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对农村的相关宣传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对农广播的频率逐年增加,更为农村宣传工作增添了活力。但与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让对农广播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对农广播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对农广播的发展寻求新的市场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国家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对农村的相关宣传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对农广播的频率逐年增加,更为农村宣传工作增添了活力。但与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让对农广播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对农广播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对农广播的发展寻求新的市场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余军 《新闻前哨》2006,(9):50-50
在我国开办的1800多套广播节目、2200多套电视节目中,电视开办专业对农频道的只有山东、吉林两家,广播只有陕西、山东两家。在省级电视台中,只有16家开办了农村专栏,开办率仅为4%。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行量曾达十几万、几十万甚至超百万份的农村报纸,现在普遍陷入生存困境。还有接近一亿农民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  相似文献   

10.
“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它是作品中的“珍品”。电视多出精品,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精心策划。一、策划,电视宣传中用的越来越多的词语近几年,电视里的策划、总策划、策划中心等词语和头衔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听广播看影视节目也把策划成功与  相似文献   

11.
评论在所有新闻媒体的宣传中,都是发挥旗帜作用的。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办报”,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也是哑巴办电视。 县级电视台的受众大部分在农村,因此,要办好评论节目,就必须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农村、农业、农  相似文献   

12.
陈臻 《新闻窗》2009,(4):44-45
今年5月,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广播电台对热爱广播事业的60多名通讯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笔者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来自基层的通讯员对广播产生了许多担忧一有的认为由于受报纸、电视和网络的冲击,广播会无法生存,甚至会被淘汰;有的老通讯员担心由于部分领导认为广播宣传起不了多大作用,把乡镇原来最吃香、最快捷的广播站都撤掉了,国家今后将不重视广播……再加上覆盖工作不是太理想、某些政府官员认为广播“口说无凭”,不能为他的政绩营造氛围,因此广播可有可无。无形中让许多广播工作者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和90年代初,市级电台的对农节目几起几落,争论的焦点是市级台要不要面向农村。有人认为,市级电台论政策的权威性不如中央台和省台,论贴近性不如县级台。进入90年代以来,城市新闻媒体虽然林林总总,但真正把好的栏目办到农村去的并不多。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顺应广播深化改革的需求,发挥广播优势,拓展市级电台对农宣传的空间,与市属县(市)区10家电台联网开办《市县台农村大联播》专栏。由于创意新、受众多、定位准、精品多,该栏目创办两午多时间,就被评为“南通市广播电视五大名牌专栏”和“第二届江苏广播电视优秀专  相似文献   

14.
刘瑞忠 《新闻爱好者》2008,(11):120-120
县级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各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也大多与农民有关,一直以来都被地方党委、政府作为对农宣传的主要工具,也被农村群众看成是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由于农村听众居住分散,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对农广播专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办好对农广播专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农广播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办好对农广播显得愈加重要。如今,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变富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陈勇 《声屏世界》2009,(3):62-63
萧山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有线广播、电视三个对农节目组联合在萧山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27个镇、街、场)、较长时间(为期3个月)的有关“三农”需求和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实效的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广播电视这一精神产品的独特需求,进一步认识了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当今我国新闻界是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三足鼎立的框架结构的话,那么广播在对农宣传中目前仍占有独特的优势。 农村广播宣传如何不辜负党的重托,肩负起历史重任,对农民进行持之以恒、潜移默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呢?从广播宣传的特点与效果来讲,多少也得讲究点教育的艺术性。 一要人耳——这是通过广播宣传,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动用广播搞好农民社教的首要一环。广播宣传能否达到上口入耳、喜  相似文献   

18.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9.
萧山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有线广播、电视三个对农节目组联合在萧山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27个镇、街、场)、较长时间(为期3个月)的有关"三农"需求和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实效的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广播电视这一精神产品的独特需求,进一步认识了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节目一向十分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推出《田野新风》节目,每周一档。当时张家港还没有报纸和电视媒体,广播在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导向作用。1999年12月18日,对农广播直播节目《走进乡村》正式开播,节目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和增收致富信息,反映农村的新人新事,深受广大农民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