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 PR及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Her-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的表达.结果:E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复发呈正相关.结论:ER、PR、Her-2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 2)在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7例绝经后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HER 2定位和蛋白表达,比较它们相互之间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关系。结果 ER、PR定位于细胞核, HER 2定位于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9 1%、45 6%及 50 9%。E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 271,P<0 05),与PR呈正相关(rs=0 748,P<0 01),与HER 2呈负相关 (rs=-0 347,P<0 01 );HER 2不仅与ER呈负相关 (rs= - 0 347,P<0 01),且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 (rs=0 269,P<0 05 )。ER、PR、HER 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ER、PR、HER 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于术后指导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在绝经后,ER、PR、HER 2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用以判断预后的意义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和71.2%(47/6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D44v6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0例良性增生病变标本中Fhit基因及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为27.34%(35/128),明显低于其在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绝经情况、肿瘤长径、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Fhit蛋白表达与ER及PR表达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Fhit蛋白的表达对于乳腺癌诊断、肿瘤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5例乳腺增生病标本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47.5%,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均未发生甲基化;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PR、C-erbB-2阳性表达无相关性,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在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进展中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ER PR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ER和PR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②统计学处理:本结果采用x^2、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38/50)和0.00%(0/1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②Surviv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R、PR和发病年龄无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旭伟  缑文斌 《农垦医学》2012,34(2):105-109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抑癌基因nm2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和nm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E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及肿瘤大小呈负相关,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2)PR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肿瘤TNM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3)Her-2表达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4)乳腺癌I期nm23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明显高于II、III期乳腺癌,nm2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5)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nm23表达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与Her-2表达呈负相关;癌组织中Her-2与ER表达呈负相关,与PR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R、PR、Her-2和nm23的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癌病理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P、LRP表达及其与临床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33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MRP、LRP、C-erbB2、P53和ER、PR表达的联合检测,并与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RP高表达率为8.13%,在≤45岁与>45岁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8%和10.95%(P<0.05).在ER(-)与ER( )患者中MRP高表达率分别为14.19%和4.55%,两者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C-erbB2( )与C-erbB2(-)患者中MRP高表达率分别为10.70%和4.83%,两者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PR( )LRP高表达率66.67%,PR(-)为54 31%,两者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MRP、LRP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RP高表达可能与老年乳腺癌对化疗不敏感的特点及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尤其是与三苯氧胺的治疗不敏感有关.MRP、LRP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p53 蛋白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检测p53 在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蛋白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常规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的蛋白表达。结果:p53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I 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 级(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 无明显相关。ER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表达率低于ER 阴性的表达率(P<0.01),ER 和PR 共同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ER 或PR 阴性的表达率(P<0.05)。p53 蛋白阳性患 者的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53 阴性患者(P<0.01),而且是HER2 阴性乳腺浸润导管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53 蛋白表达与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并且是其独立的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采用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程度,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ER、PR的关系。并取30例非癌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非癌乳腺组织的C-erbB-2表达率低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窝无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erbB-2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表达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位置、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PR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存在着C-erbB-2蛋白表达增高,C-erbB-2蛋白高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C-erbB-2蛋白表达可以作为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在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67%,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和乳腺导管原位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0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41.67%)和乳腺导管原位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孕激素受体(PR)情况、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PR、患者是否绝经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阳性表达与Survivi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COX-2与Surv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与Survivin阳性表达密切相关,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20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及P120的表达情况;84例乳腺癌病例中有43例同时取相应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的正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120蛋白在细胞膜正常表达率为39.3%.43例乳腺癌术中留取的新鲜肿瘤组织中P1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37.2%.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12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的异常表达可能反映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Bax 及Caspase 3 和凋亡指数(AI)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60 例世居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60 例藏族乳腺纤维瘤石蜡组织切片 中Bcl-2、Bax 和Caspase 3 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DNA 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 藏族乳腺浸 润性导管癌Bcl-2、Bax 及Caspase 3 的表达率分别为51.7%、76.7% 及60.0%,藏族乳腺纤维瘤组织的Bcl-2、 Bax 及Caspase 3 表达率分别为81.7%、85.0% 和8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纤维瘤Bcl-2 和Caspase 3 表 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纤维瘤组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I 阳性率与乳腺纤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低于乳腺纤维瘤。AI 与肿瘤直径、 TNM 分期、孕激素受体(PR)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cl-2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 素受体(ER)表达相关(P <0.05),Caspase 3 的表达与ER 表达相关(P <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 蛋白表达与Bax、Caspase 3 蛋白表达相关(P <0.05)。结论 藏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Caspase 3 蛋白 低表达;Bcl-2 的表达与Bax、Caspase 3 的表达相关;Bcl-2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 表达相关;藏族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中AI 低表达与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 3 的表达无关; AI 与肿瘤直径、TNM 分期、PR 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EphB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榆测65例浸润性导管癌以及12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EphB4、ER、PR、CerBb-2、P53的表达.结果 EphB4在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EphB4的表达与CerBb-2及肿瘤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元相关性(P>0.05).结论 EphB4 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1、BRCA2在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3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的表达情况,并联合ER、PR、CerBb-2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BRCA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是否绝经均有显著相关性(P<0 05),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 05).BRCA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是否绝经均有显著相关性(P<0 05),与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 05).②BRCA1、BRCA2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 355,-0 517,P<0 05).结论:BRCA1和BRCA2的突变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通过转录途径作用于CerBb-2,BRCA1和BRCA联合CerBb-2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S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判断和内分泌治疗指标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S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S2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常用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S2阳性表达率为42.10%(24/57),PS2阳性表达与ER、PR相关,但并不完全一致,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状况无关。结论 PS2阳性表达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分泌治疗的合理指标,但只能是作为对ER、PR不足的补充,并不能取代ER、PR,也不能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