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连珠 《前进》2011,(8):9-9
我省农业之长在于特色。省委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走出特色现代农业之路,就是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抓住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根本举措。为此,全省农业部门按照"板块规划、示范引领、项目带动、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张玲 《传承》2011,(21):26-28
依法治村的实质和核心是村民自治,依法治村就是依法进行村民自治。如何坚持依法治村,如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要处理好村民自治和坚持党组织领导的关系;二是要抓好"四大民主"的落实;三是要处理好村委会和村支部的关系;四是要全面推行一制三化。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做好农村工作,特别是发展"一村一业"的能力,市委决定对全市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题培训,共举办五期,历时一个月。5月28日,沈阳市村党组织书记"一村一业"专题研讨班在中共沈阳市委党校举  相似文献   

4.
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必须将其充分体现在破解当前农村最为紧迫的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空转村的“四空村”难题中。具体来说,要提高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破解空壳村难题;提高村级党组织的协调组织能力,破解空心村难题;提高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破解空巢村难题;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执行能力,破解空转村难题。  相似文献   

5.
《前进》2011,(9):60
袁纯清书记"7·29"讲话,科学定位了我省农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就是要走出特色现代农业之路;明确了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的具体抓手和切入点,就是要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全面贯彻落实袁书记的讲话精神,全省农业部门按照"板块规划、示范引领、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配合目前市委、市政府在我市农村广泛开展的"一村一业"为主题的新农村建设,我们将从本期开辟专栏,刊登有关发展"一村一业"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成果。本期发表的便是东陵区委党校的一篇力作。近几年来,东陵区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和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作用,始终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先后采取派年轻教师到具体工作部门实际锻炼,组成调研小组到区内乡、镇、街和区直属部门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了解区情,研究问题,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最近,围绕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发展"一村一业"问题,党校组织教师对全区各乡、镇、街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区发展"一村一业"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东陵区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峻峰 《桂海论丛》2002,18(3):46-48
文章通过对"乡政村治"治理模式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运行失当的表现和成因,提出完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要进一步完善乡政村治的体制和<村组法>的实施细则,在乡镇民主制度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8.
周作武 《湖湘论坛》2007,20(5):31-32
下派村干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团结,提升了村级党组织亲民的形象,夯实了村级党组织"执政"的业绩.但下派村干个人作用有限,村庄建设需要配套政策支持,村级党组织建设和村庄建设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根本性转变.下派村干工作核心应该放在支部自身建设和帮助建立一套决策民主、管理科学、运行通畅、配合协调、监督有效的"两委"运行机制,变"能人治村"为"制度治村".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起下派村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空巢村"的治安问题逐渐显现,目前已影响到农村管理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农村"空巢"现象十分普遍,要解决"空巢村"的发展问题,治安问题是首要着力点。围绕目前"空巢村"的情况,探究"空巢村"的形成原因、治安问题以及治理对策,旨在提升"空巢村"治安防控的基础和能力,为新时期中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肖亚歌 《人民论坛》2013,(12):52-5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村域经济发展存在突出的问题:服务村域经济的意识相当薄弱;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发展不平衡;发展村域经济的能力不足;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必要物质条件;家族势力、宗教势力渗透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保持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上下功夫,为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村转居"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把握好"村转居"过程中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创新、转型与升级之路,是夯实"村转居"后社会善治的经济基石,是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探索村党组织发展经济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序杭 《长白学刊》2006,1(3):24-27
村党组织要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进行创新,要从以“权力”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建立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服务作用、又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工作模式和党建工作模式,实现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7年来,他把年平均收入人均不足1000元的村变成了人均5200元的"别墅村",把"打架村"变成了守法明礼的文明村;7年来,他为村里建设垫支43万元……他就是自治区"扶贫攻坚好支书"——凌云县优秀共产党员、彩架村党支部书记劳伦。不言悔,为村建设垫支巨款2007年8月,劳伦还只是彩架村村委副主任。当时彩架村交通极不便,村民出行难成了焦点问题。劳伦主动站出来,带领群众建便民桥。通过走村串户的宣传,大家都乐意投工投劳,但施工资金一时拿不出来。劳伦二话不说,掏出身上所有的  相似文献   

14.
搞好沈阳建设新农村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在振兴沈阳全局中的地位。沈阳建设新农村要必须体现和突出沈阳是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这个特点;我们要利用沈阳是个开放城市的特点建设新农村;我们应该利用沈阳是个迅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城市这个条件做好工作。要充分认识沈阳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生产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创造适宜居住的环境;要充分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作用。充分认识建设一支过硬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必要性:村党组织书记们要超越自我,树立远大目标;要奉献自我,富裕一方百姓;要提高自我,争当优秀书记。  相似文献   

15.
卢展明 《前进》2012,(2):51-52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长子县依托降水、气温、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历史悠久、基础深厚的种植传统,以设施化为目标,以标准化为手段,积极集聚各种政策和要素,全力打造一流蔬菜生产大县,设施蔬菜成为全省的标杆。  相似文献   

16.
空巢村形成的机理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兵  彭蝶飞 《求索》2014,(1):131-134
空巢村制约了现代农村的发展。文章以理论与现实、传统与历史、机理与机制论证了空巢村何以形成和带来的问题;从政府要担当、社会要合力献策、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出台空巢村移民规制、强化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建立农村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提出了治理空巢村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树忠是青县流河镇南孙庄村人,青县政协委员,他既是南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又兼任中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南孙庄和中孙庄曾经是典型的"老大难"村,张树忠上任后,他带领两个村的村民修路、打井、清渠、改造中低产田、建家具园区,一系列的"组合拳"后,老百姓的心气顺了,民心齐了,干劲足了。这两个村也由过去的后进村,变成了和谐稳定的幸福村。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苏州阳城湖镇下属消泾村和枪堂村为例,尝试通过对其产业发展模式的归纳与总结,展现苏南地区普通乡镇当前的产业结构、产业生态化发展形势、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情况;继而发现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梦幻银杏村     
<正>远远望去,一片片银杏树林错落有致,将整个村子拥抱其间,每户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银杏树,真真正正一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和谐景致。整个村子拥小小的银杏谐景致。云南高黎贡山的云雾深处,有一个名为"江东"的古村落。村里的房前屋后,生长着大片拥有几百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江东村的古银杏数量之多、面积之广,令人惊叹不已,"银杏村"的美名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枣强县芍药村,自2007年10月组建新的村"两委"班子以来,短短4年多的时间,就从原来的一个穷村、乱村、上访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展、村民富裕、村容整洁、和谐安定的新农村,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省、市、县、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支部书记王文忠也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道德模范。一幢幢在建的新居,一排排蔬菜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