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磊  刘晶芝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39-6141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氏杆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许多国家,布氏杆菌对反刍动物和猪的感染都很严重,由于部分野生动物也感染了布氏杆菌,将对人和家畜构成一种潜在的危害。对布氏杆菌病的危害、检测、治疗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布氏疫苗通过滴鼻方式免疫豚鼠的免疫保护效果,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免疫30 d后进行心脏采血,制备肺泡灌洗液以及鼻腔灌洗液。ELISA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IgG抗体和免疫动物肺泡灌洗液、鼻腔灌洗液中IgG、IgA抗体;通过迟发型皮肤超敏实验进行体内细胞免疫评价;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经皮下和滴鼻两种途径攻击免疫动物,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主动免疫保护力。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将豚鼠免疫血清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2 h后皮下攻击M5羊布氏菌弱毒株,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免疫血清的被动免疫保护力。用ELISA法检测到经布氏活疫苗免疫的豚鼠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产生;疫苗免疫动物对Br PPD抗原迟发型超敏反应(DTH)阳转率均为100%;通过布氏菌活疫苗保护力分析,表明该疫苗的主动免疫以及免疫血清的被动免疫都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布氏菌活疫苗采用滴鼻方式免疫豚鼠,免疫后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检测皮下注射布氏菌活疫苗后小鼠产生长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保护力,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将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分别在免疫后1,3,6,12个月,采血分离血清及脾脏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抗Br-PPD Ig G抗体;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用ELISA方法检测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攻击免疫动物,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菌活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皮下注射免疫布氏菌活疫苗,免疫1,3,6和12个月,均能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保护力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免疫3个月效果最佳。通过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小鼠布氏菌活疫苗显示了很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能诱导长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保护力。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布氏杆菌SAT 为对照试验,建立了Dot PPA ELISA 检测猪布氏杆菌病抗体的方法,该法检测的猪IgG 含量可达6992×10- 9g,灵敏性高,不同猪抗PRV、PPV、HCV、JEV、CHL 等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此外该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快捷不需特殊试验条件、结果客观、肉眼易于判断、反应膜片可长期保存等优点。适宜在广大基层单位应用,对布病的快速诊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茄类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自制的 B、A、D、E 定型酶抗体及由其组成的全价酶标抗体,以免疫酶直接法染色检查了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及10株其它对照细菌感染致死小鼠脏器标本触片.并与脏器标本触片的免疫酶间接法染色,常规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作了比较.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定型的一种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自制的B、A、D、E定型酶抗体及由其组成的全价酶标抗体,以免疫酶直接法染色检查了2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及10株其它对照细菌感染致死小鼠脏器标本触片.并与脏器标本触片的免疫酶间接法染色,常规染色法及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作了比较.建立了多杀性巴氏杆菌诊断和定型的一种特异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物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动物布氏杆菌病流行范围广,遍布世界各地。动物布氏杆菌病曾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的牧区一度流行。因此,吉林省长岭县动物检疫站,对动物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极为重视。本文将针对动物布氏杆菌病及其防治技术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将单克隆抗体引入ELISA中,建立了快速检测空肠弯杆菌的间接法和BA法.两种方法分别能检出每毫升含1.6×10~5和3.2×10~4个空肠弯杆菌培养物,动态检测能检出每毫升含有10和5个空肠弯杆菌的24小时增菌培养物,不与鳗弧菌等20种对照菌呈交叉反应;对372份动物肛拭粪便标本检测结果,与常规分离鉴定法的总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和98.7%,敏感性分别为97.0%和98.8%,特异性皆为100%.并27小时内报告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天然植物化妆品中3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方法]设计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in)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结果]种动植物源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通过对人工感染膏状染发剂的PCR检测进行灵敏度验证,得出三种菌检出限:Klebsiella pneumoniae为4.5×10 CFU/mL;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6×102 CFU/mL;Bacillus licheniformisin为1×10 CFU/mL.[结论]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天然植物型化妆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并捕杀阳性者对奶牛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的控制效果,2009-2010年,持续监测12个感染程度各异的新建奶牛群。结果表明,当牛群初始感染率较低时,借助RBT与SAT能在较短时期内有效控制并净化布氏杆菌病;但在牛群感染率较高的情况下,上述手段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减毒活疫苗模拟感染试验进一步证实,RBT和SAT阳性结果的出现严重滞后于牛群真实感染,这可能是其不能有效防控布氏杆菌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I群禽腺病毒(FAVI)灭活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FAVI 33K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筛选和优化间接ELISA的条件,建立FAVI抗体的间接33K-ELISA检测方法,检验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鉴别检测FAVI活病毒感染血清和灭活苗免疫血清各50份。【结果】33K重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6.0 μg/mL,包被条件为37℃孵育1 h后4℃过夜,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奶,封闭时间1.0 h;待检血清稀释度1∶100,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1.0 h;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1∶3000,作用时间45 min。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的阴、阳性临界值为0.316。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鉴别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间接33K-ELIS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且能成功鉴别FAVI感染与灭活疫苗接种。【结论】间接33K-ELISA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于批量检测,可有效鉴别FAVI感染和灭活苗免疫接种,利于挑选出FAVI感染动物,为FAVI的防控与净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新老方法。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在全球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危害严重,基因苗即将为其防制提供保障。认为,细菌学检验和凝集试验测将淘汰;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不理想;放射免疫试验不能广泛运用;变态反应主要用于绵羊,也用于山羊的筛检,不作山羊个体的诊断依据。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尚无诊断标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方法,但不能区别疫苗抗体与致病株抗体。PCR可检1pg的布氏杆菌DNA,应用细菌DNA检测是最可靠的方法。最近建立的荧光探针分析可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诊断,可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弥补血清学和细菌学方法检测和诊断奶牛布鲁氏菌病存在的不足,根据编码牛种布鲁氏菌31KDa外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PCR引物,通过对影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的PCR方法。特异性检测表明,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该引物对引起奶牛布鲁氏菌病的牛种、羊种、猪种布鲁氏菌制备的模板DNA均能扩增出384bp目的基因片段,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流产沙门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巴氏杆菌制备的模板分别进行扩增均呈阴性。敏感性检测显示,最低可检出1.5pg的模板DNA。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奶牛布鲁氏菌病病原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酚水法提取布鲁氏杆菌脂多糖,分离、纯化并SDS-PAGE银染鉴定。纯化的细菌内毒素免疫小鼠,通过斑点ELISA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细菌内毒素免疫原性。采用热酚法能获得较高纯度的细菌内毒素,其免疫原性较高,斑点ELISA测血清效价达到1∶1 000 000,与全菌免疫原性接近。本研究为制备布鲁氏杆菌单克隆抗体和建立布鲁氏杆菌病快速诊断方法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种了狂犬病病毒SRV-9毒株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并对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了组织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的小脑分子层蒲肯野氏细胞胞浆出现明显的局灶型阳性颗粒。说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敏感度高、直观,可作为诊断狂犬病病毒的辅助性方法,对研究狂犬病病毒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及其他组织器官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A rapid method for staining R. orientalis is described. Smears of infected tissues are defatted and stained in a dilute aqueous solu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basic fuchsin. Smears thus stained show R. orientalis as blue organisms on a pinkish-purple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人群感染主要来源于感染的动物及被污染的畜产品,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控制动物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措施。现有国际参考疫苗主要有牛种疫苗株S19和羊种疫苗株Rev.1,这些疫苗为动物群布鲁氏菌病控制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时也存在关键的技术瓶颈问题,如安全性差,接种动物出现流产;血清抗体体内持续时间较长,干扰常规诊断等。随着布鲁氏菌基因组测序工作的相继完成及DNA重组技术的发展,新型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亚单位疫苗本着其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动物群布鲁氏菌病控制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布鲁氏菌病疫苗的发展史,并对布鲁氏菌病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