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监测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室壁的运动变化并结合相应的功能评价,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在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d对65例选择进行微创外科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频谱图测量右室侧壁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以及室间隔基底部(三尖瓣环处)、中间部的室壁分别在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峰值速度,并应用组织多普勒M型技术对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中部的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封堵前后对照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右室侧壁及室间隔的收缩期室壁运动峰值速度(s′)、舒张晚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a′)均显著减低(P〈0.01);右室侧壁及室间隔中间部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也较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所有患者室间隔中部与左室后壁的同向运动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微创外科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室壁的运动变化,可为临床评价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导管室介入封堵及外科小切口介入封堵都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封堵成功的关键在于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前对病例精确的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即刻评价。文章结合目前国内外文献及临床病例,对经胸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具有明确的功能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左心结构和二尖瓣环运动的影响。方法:纳入37例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0-60岁,根据缺损大小及边缘硬度选择对称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封堵前1 d、封堵后1个月、封堵后3个月行常规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结论:选入的37例患者中,有4例因获得的三维超声图像质量欠佳未列入统计,最终33例获得满意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图像并进入分析结果,33例术后封堵器位置均良好。封堵后1,3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均较封堵前增加(P0.05),且封堵后3个月效果更显著(P0.05);3个时间点二尖瓣环位移、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无差异。封堵器型号与左心房容积变化率、左心室容积变化率呈正相关,心内膜垫残端与二尖瓣环位移无相关性。表明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可增加左心房、左心室容量,对二尖瓣瓣环运动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容量及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方法:对23例成功行经导管ASD封堵术的患者,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3天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P浓度;并于术前、术后3天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右心室腔容量;并对ANP与肺动脉压(PAP)、右心室腔容量、右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D封堵术后3天血浆ANP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101.89±35.80ng/Lvs153.46±74.55ng/L,P<0.01);封堵术后3天右心室容量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SD患者血浆ANP浓度与PAP(r=0.74)、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0.50)、收缩末期容量(r=0.50)分别呈正相关(P均<0.05)、与右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8,P<0.05)。结论:ASD封堵术后血浆心钠素浓度明显降低,右心室腔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经胸超声筛选封堵术适应证36例先心病,其中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术中用经胸超声监测指导释放封堵器,即刻观察疗效。于胸骨旁四腔观、房间隔短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五腔观、大动脉短轴观、剑突下四腔心观分别观察封堵器的形态,瓣膜反流及封堵器周围分流情况。术后进行定期复查。结果26例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成功,总成功率100%。其中16例出现二、三尖瓣反流或残余分流,经调整封堵器的位置和方向后,10例反流即刻消失,6例术后1个月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可用来筛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例,术中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定位和释放,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右室双腔心的解剖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14年6月手术治疗76例右室双腔心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低温、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治手术.58例采用三尖瓣径路+右室流出道径路(A组),18例采用单纯三尖瓣径路或合并肺动脉径路(B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停机困难、大出血等情况发生.A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平均多巴胺用量、辅助通气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疏通术后收缩压差、主动脉阻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组无一例死亡.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7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3年,平均4.26年.所有患者无死亡,心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熟练掌握右室双腔心的病理解剖、正确有效地疏通右心室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三尖瓣或右心室流出道均可解除右室双腔心梗阻,但三尖瓣径路可获得更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肺动脉导管(PAC)、经动脉压力波形分析(FloTrac)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3种方法监测心脏外科患者心脏容量与血流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24例(C组).瓣膜置换患者39例(V组),采用PAC、FloTrac和TEE3种方法,监测液体负荷前后心脏容量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指数(C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系统脉管阻力指数(SVRI)、搏出量指数(SVI)、每搏量变异(SV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E—D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各临床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与容量治疗前比,PAC指标的变化:两组的CVP,C组的PCWP、RVEDVI、RVEF、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loTrac指标的变化:两组CI和SVI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VV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EE指标的变化:两组LVEDVI、CI、SVI、EDA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检验,两组RVEDVI、LVEDVI平均偏差分别为40.5、53.2mL:FloTrac的CI均小于TEE和PAC测量的CI(负偏差)。FloTrac与PAC的CI预测心脏收缩功能减退.采用接受操作特点(ROC)曲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8)。结论EDA和SVV预测液体负荷反应具有实时敏感性.RVEDVI连续监测意义更大。传统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困难时.可考虑用TEE或F10Trac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指导下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患儿的疗效。结果 47例成功,3例失败,术后随访1月~2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经胸超声指导下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及左心功能改变。方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施行经皮股静脉穿刺ASD封堵术患儿10例, 于术前、术后48h、3个月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容积采用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心室几何构型采用偏心率及左心室长径/短径比值评价。结果:ASD封堵术后48h, 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每搏量、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增大, 左心室偏心率及长径/短径比值缩小(P<0.05);左心室前负荷、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在短、中期随访中持续改善。术后及短、中期随访中左心室晚期充盈分数, 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ASD封堵术不仅根治了先天性解剖畸形, 纠正了血液动力学异常, 也改善了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 在短、中期随访中, 左心室功能及几何构型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方法、疗效等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9年9月,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封堵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24例。14例ASD采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小切口,经右心房途径封堵;16例ASD通过股静脉穿刺,经血管内途径封堵。24例VSD经剑突下小切口右室前壁途径封堵。结果 经胸封堵24例VSD,均顺利。经胸封堵ASD中,有1例在术后7 h发生封堵器移位,紧急开胸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取出封堵器,修补ASD。16例经股静脉途径封堵ASD中,手术顺利13例,封堵失败3例,封堵失败后改经胸小切口封堵2例,改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1例。46例随访3~103个月,平均(21.3±16.2)个月,未见封堵器移位、脱落、明显残余分流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或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封堵安全有效,无射线辐射,操作简单易普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5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确定有无二尖瓣返流;同时观察心脏收缩期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心房收缩时二尖瓣充盈峰速(Early mitral valve velocity/Mitral valve filling peak velocity during atrial contraction,E/A)。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血压、腰围、BMI指数、血脂、血糖以及血尿素氮无差异(p>0.05);研究组二尖瓣返流病例数多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E/A、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均高于常规组(P<0.05),而收缩期右房上下径、舒张期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分析发现,二尖瓣反流、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左房前后径与阵发性房颤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心脏超声特点包括: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心房扩大、二尖瓣返流等,与单纯高血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42例DHF患者(DHF组)的临床资料,并取同时期心脏超声检查正常42人作为对照组。全部对象均采用IE33超声诊断仪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及左右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E峰/A峰比值、E峰减速时间(DT),组织-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峰)和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峰),并测定E峰/E′峰比值等。结果 DHF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HF患者中女性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及左右径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HF组患者E峰/A峰比值高于对照组,A峰、DT、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组E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HF组E′峰和A′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对照组E峰/ E′峰比值均〈8,而DHF组E峰/E′峰比值均〉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心动图二尖瓣频谱多普勒和组织-频谱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可以辅助左心室DHF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右室心尖起搏患者的起搏QRS时限与左心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间不同步的关系。方法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共105例,通过常规体表心电图测得起搏QRS(pQRS)时限,运用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根部内径(AO)、左房内径(LA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pQRS时限与以上各心超指标的关系。结果 pQRS时限与LVDd、LVDs及IVST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4、0.385和0.289,前两者P〈0.01,后者P〈0.05),与LVEF负相关(r=-0.312,P〈0.05);pQRS时限与LAD的相关性更显著(r=0.595,P〈0.01)。以pQRS时限≥180ms诊断左房扩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9%和67.74%。结论对于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患者,pQRS时限与左心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pQRS时限延长(≥180ms),提示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室壁瘤切除术中应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导航,定量分析手术前后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功能,探讨对患者远期愈后的作用。方法64例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手术患者,分2组,每组32例。行3D-TEE为试验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9.9岁。对照组术中未行3D-TEE检查,其中男性29例,女性3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0.0岁。在患者手术前3d内、术后1年分别行3D-TTE检查,对照分析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手术患者心功能,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辅助治疗、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及治疗前后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5.88±6.60)%,每搏量(49.95±7.18)mL,心指数(2.17±0.44)IJ(min·m^2);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7.88±6.82)%,每搏量(40.54±10.12)mL,心指数(1.68±0.38)I/(min·m^2);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3D-TEE检查能够安全、便捷地评价室壁瘤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在术中应用3D-TEE为导航.更利于外科医生的判断和处理.对患者的远期效果应该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射血分数-压差比值评价伴左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可行性。方法80例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男32例,女性48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42岁。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EF),Bernoulli方程计算主动脉瓣口跨瓣压差(△P),Simpson容积描记法计算射血分数压差比值即EFPR(EFPR=EF/△P),分析AVA与△P、EFPR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比较△P、EFPR两参数评价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对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用Simpson容积描记法计算ERPR估测AVA较Bemoulli方程计算的△P法更准确(r=0.9172对r=-0.6796,P〈0.001);将EFPR小于1.0、△P大于10.7kda(80mmHg)来估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功能不全时,EFPR和△u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68.6%(P〈0.05)和98.3%、37.2%(P〈0.01),表明EFPR估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较高。结论EFPR能准确估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狭窄程度,特别对伴左心功能不全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狭窄程度的评价。EFPR较传统参数有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CHF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Ⅳ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人选者分为左心室正常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和左心室增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LTB4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CHF组患者血清LT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Ⅳ级的血清含量均高于Ⅱ级(P〈0.01),左室增大组较左室正常组LTB4血清含量显著升高(P〈0.01),LTB4的血清含量与CHF患者的严重程度及心脏左室增大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LTB4是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CHF相关的非创伤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冠心病室壁运动评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及短轴方向运动速度进行检测,并与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前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异常节段短轴方向运动速度与正常组相应节段波群比较,除心尖水平、后壁二尖瓣口水平和低位乳头肌水平的A波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明显的减低(P〈0.01);冠心病室壁运动异常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速度(S)及舒张速度(E和A)也明显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的速度(P〈0.01)。结论DTI将M型超声与多普勒超声技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评价心脏整体功能,而且还能够对局部室壁的运动速度进行分析,是一有价值的显像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水平对心脏形态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9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者孕晚期心脏房室腔大小、左室壁厚度,记录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UⅡ水平。结果(1)与正常妊娠组对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均增加(P〈0.01或〈0.05),血清UⅡ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上述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2)左室功能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CO、CI、EF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血清UⅡ水平与心脏形态及功能改变有关,UⅡ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心脏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