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3年起,我们吸取了外地经验,从大蚕省力化简易化饲养的角度,试验推广了“大蚕活络蚕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到1987年中秋蚕为止,全县已推广应用塑料编织布蚕台4180架,饲养蚕种34250张,占全县饲养总数的42%。蚕农节省一次性工具投资44.7万元,节省养蚕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1992年起,在我县千秋乡竹节村对大蚕叠式蚕台饲育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缓解了这一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蚕室、蚕具、劳力三者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从1992年起,在我县千秋乡竹节村对大蚕叠式蚕台饲育进行了试验和推广,缓解了“三者”不足的矛盾,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 1986~1987年,我们在沿口乡居子忠等12户开展了大蚕期蚕台无覆盖二回育的试验,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从1988年开始,在全乡逐步推广该项技术。全乡饲养小蚕除使用蚕匾、蚕菲外,90%的蚕户大蚕期均使用蚕台饲养,4龄蚕上蚕台,只覆盖蚕用薄膜3天左右,5龄起蚕上蚕台均不覆盖,不仅提高了养蚕工效,节省了蚕具投资,而且蚕作安全,蚕茧稳产。1988~1991年,全乡共养蚕27416张,平均张产茧37.8公斤,比全县同期平均张产茧30.4公斤,提高7.4公斤,比该乡推广此项技术前三年平均张产茧35.1公斤,提高2.7公斤。经多点调查,蚕  相似文献   

5.
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台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 1992年,“大蚕简易蚕台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特别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以后,蚕桑基建工作成绩很大,对蚕茧增产,提高茧质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小蚕室已经基本标准化,大蚕室有40%基本达到通风、换气、保温的要求。蚕具增添也很多,尤其是去年各地发动群众制作了40万只土蚕(?)与简易蚕台,今春约有54%的蚕种用(?)养蚕。  相似文献   

7.
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蚕桑生产劳动效率、降低蚕桑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汉台区于2014年在汉台区徐望镇进行大蚕省力化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养蚕对比试验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蚕省力化活动蚕台育比蚕箔育更省工省力,轻简化程度更高,节本增效明显,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完全适宜在农村规模种桑养蚕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上簇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养蚕过程中工作最繁忙、劳动最紧张的时期。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因劳力不足,操作粗放而降低养蚕成绩,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我社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数量的增加,这一矛盾日益显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1977年夏蚕期,在陈塘林业队进行了熟蚕自动上簇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即在全公社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近三年来,我社各蚕期的地蚕育和蚕台育,采用这一方法上簇的占养蚕张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 为加快简易活动蚕台养蚕技术的推广,我场于1995年春进行了简易活动蚕台与常规设施养蚕对比。现将情况浅介如下: 一、养蚕设施投入比较 从养蚕设施投入看(见表1、2)。常规设  相似文献   

10.
李庆英 《四川蚕业》2013,41(2):21-22,26
本文通过小蚕饲育方式、大蚕简易活动蚕台育与普通蚕箔育的对比试验。对蚕病的发生,蚕茧质量、产量,成本投入,劳动力投入,经济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小蚕共育与大蚕简易活动蚕台育相结合形成的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省劳力,减少劳动投入,节省成本,提高蚕茧产量和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原蚕生产普遍运用蚕台平面育,采用此法养蚕不但所需用具多、成本高,而且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特别是5龄期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劳力很难调度,原蚕点很难落实,严重影响了原蚕生产的实际效益。为了探索原蚕生产中的省力化饲育途径,我们借鉴了如东县蚕桑指导站采用特制塑料折蔟构建漏空透气蚕座、用片叶养蚕的新方法——大蚕漏空透气育技术,从2003年春季开始经过两年15个点的试验,掌握了详实的试验数据,并初步得出该项新技术在原蚕饲育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①原蚕种:2003年春季为黄海原种,由海安蚕种场提供;2004年春季…  相似文献   

12.
张俊英  方丽 《四川蚕业》2013,41(2):37-38
本文从科学养蚕新方法的推广普及入手,结合工作实际,立足试验示范,阐述了蚕台隔沙育的蚕台制作、技术操作要领,并通过对试验示范成效的剖析,总结出蚕台隔沙育的技术优点,提出了蚕台隔沙育大面积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平 《蚕学通讯》2005,25(4):45-45,55
桐梓县是遵义市蚕桑生产重点县,桑园面积1 600hm2,全县养蚕重点乡镇8个,共 40个村.重点村户均养蚕1~3张,平均每季投种1 500张以上.针对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多,养蚕劳动力缺乏的具体情况,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缺乏劳动力的养蚕户试行夏秋季大蚕期地面育的试点,经几年来的试验、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大蚕地面育不用蚕箔、蚕架,省工、省时、省成本;下地后不除沙,不伤蚕体,减少发病率,喂叶方便.在我县地蚕育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特别是夏秋季推广大蚕地育,比蚕箔育可降低温度1~2℃,避免了高温闷热环境对蚕儿生理的影响,减少了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现将大蚕地育技术要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1992年我们在吴江市屯村乡原蚕区根据蚕农蚕具不足的情况,设计制作了担架式的活络蚕台,首先在三友村推广应用。受到了蚕农普遍欢迎,1993年春在全乡推广。这种蚕台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减轻养蚕操作的劳动强度,能提高蚕室空间的利用率。这种活络蚕台分蚕架与蚕台两个部分,蚕架由两根长2.65m 的木柱或竹柱,上下各由长65cm 的横梁相连,下端装有脚座,以便竖放。在木柱或竹柱上钉有15cm  相似文献   

15.
<正> 由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和南充地区茧丝绸公司共同承担研制的蚕用消毒剂“养蚕欢”于1990年12月26日在蓉通过技术鉴定。“养蚕欢”的研制是省科委“七五”期间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5年来,经过中国蚕研所、西南农大等单位测试,南充、绵阳、万县等24个县(市)的攻毒试验、农村小区对比试验和中间性试验及农村运用,结果表明:“养蚕欢”对多种蚕病有较显著的消毒效果,它更具有用法简便,药效稳定,容易保存、成本低,使用安全等优点。1989年以来,推广“养蚕欢”315吨。  相似文献   

16.
大蚕蚕台饲育及熟蚕自动上蔟是目前农村养蚕生产上急待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显得尤为紧张,在栽桑、养蚕、上蔟等各个关键环节,由于劳动力奇缺造成技术不到位,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单产低,茧质下降,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我市官渡、狮滩等镇推广蚕台育自动上簇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我认为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县农村养蚕生产上普遍存在蚕座密度过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养蚕设备紧张;二是蚕农技术处理不熟悉,因而造成蚕茧产量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大蚕期4~5龄蚕采用不同的蚕座密度进行饲养试验,力求摸清目前推广的新品种蚕座密度与养蚕生产效益的关系,探讨较佳的蚕座面积标准,以达到既能不影响蚕茧的产质量,又能提高养蚕设备利用率,提高工效节约桑叶,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1试验品种、地点和方法1.1试验品种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正反交1.2试验时间地点2005年春蚕大蚕期,盘湾镇盘西村二组1.3试验方法采用1~3龄在相同饲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蚕饲育环节劳动强度大、蚕房利用率低等问题,研制了可垂直旋转的大蚕饲育架,该饲育架可完成蚕台定位取盘操作,实现撒粉消毒、给桑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并在完成指定动作后复位.通过对蚕台定位取盘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优化饲育架运转参数,开展大蚕饲育试验,结果表明:28个蚕台工作时运转稳定,在相同养蚕量情况下该饲育架可节约蚕房占地面积48%,且能有效降低大蚕饲育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1 为什么推广“一条龙”配套的养蚕技术体系我区近年蚕茧价格急剧下降,蚕农养蚕比较效益差,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全区近两年毁桑达2000万株左右,有桑不愿养蚕的农户较多,今年发种比去年减63060张,减发52%,产茧减少48%.今年在龙兴镇河埝村四社积极引导蚕农示范推广以省力化为重点的优质高产高效“一条龙”配套养蚕技术体系,就是针对蚕儿的生理特点,将常规技术合理地组装配套,重点是把小蚕专户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改造口袋蚕房,修建消毒池  相似文献   

20.
<正> 养蚕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养蚕业提出了集约化和省力化的要求,现行的养蚕方法占地多,劳动强度大,技术方面也较陈旧,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1997年我县在盘湾镇南盘村进行了五龄大棚地蚕条桑育的试验,之后向其它重点蚕区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深受蚕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