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普洱市梅毒、淋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普洱市2011-2012年梅毒、淋病疫情情况。[结果]两年间报告梅毒727例(男性267例、女性460例),报告淋病93例(男性69例、女性24例),梅毒占88.66%,淋病占11.34%。普洱市10县(区)均有报告,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5岁,20~40岁年龄组居多(占53.05%);职业以农民较多(占51.46%)。[结论]应当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性传播疾病诊治措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吴兴区2007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吴兴区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点,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性病疫情年报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累计报告性病发病率为504.5/10万,发病前3位是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和尖锐湿疣,发病年龄20-40岁多见;女性发病高于男性;职业以农民为主;文化程度以中学最多;主要传播途径为非婚不洁性接触。[结论]2007年吴兴区性病发病率较2006年略有上升趋势,梅毒和淋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吴国胜  牟建春  李芳  罗蟾卿 《卫生软科学》2012,26(8):750-751,753
[目的]了解红河州2004年~2011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河州2004年~2011年报告梅毒发病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河州2004年~2011年共报告梅毒17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0.79/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2.79/10万;女性患者远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82;高发年龄组为15岁~44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2.87%;重点人群是农民、家政及待业人员、工人和其他人员;近年来I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上升较快。[结论]红河州梅毒痰隋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宣威市梅毒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宣威市传染病疫情中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宣威市2005-2013年共报告梅毒1038例,年平均发病率7.69/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28/10万上升至2013年的12.49/10万;近年来男性报告发病率有所下降,女性报告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女性报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1:1.35;高发年龄组为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报告发病总数71.68%;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近年来隐性梅毒上升较快,其它梅毒有所下降,梅毒患者中隐性梅毒居多占67.24%,隐性梅毒中女性报告发病数高于男性。[结论]宣威市梅毒流行呈上升趋势,应针对梅毒疫情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工作,遏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王成科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1032-1034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成都双流口岸梅毒流行趋势状况,为制定口岸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双流口岸2007-2011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监测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124 304人,其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1 521人,阳性检出率1.22%,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以中间年龄组(30~49岁)、外派劳务人员阳性检出率高。30岁以下及高年龄组(5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结论外派劳务人员梅毒检出率较高,是双流口岸的主要传染病监测对象,提示应该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2004~200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18-419,422
[目的]分析海南省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近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9年梅毒年发病率及其在传染病疾病谱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海南省梅毒发病地区分布不均衡,高发地区为海口、三亚市;人群分布特征显示,不详、农民、其他、家务待业人群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64.97%。男女发病性别比例接近,以20~45岁年龄组性活跃人群发病为主,但0岁、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发病出现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蔓延的现象;病例发病以隐性梅毒为主、一、二期梅毒次之,且男女各期发病分布基本相似。[结论]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出现发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大疫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婚前检查人群中梅毒感染状况,以便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和阻断梅毒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对日照市2000~2004年婚前医学检查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查15325人,梅毒感染率为0.26%,男性高于女性,司机、机关干部高于其他职业人员。[结论]婚检人员中有人是梅毒感染者,建议对高危人群在结婚前进行梅毒等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绵阳市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涪城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淋病和梅毒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淋病累计发病752例,梅毒累计发病939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9.10/10万和23.85/10万。淋病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9.93/10万、女性为7.56/10万(P〈0.01);梅毒年均发病率,男性为23.97/10万、女性为23.72/10万(P〉0.05)。淋病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94.95%,农民占19.28%,工人占18.62%。梅毒病例中15~59岁人群占87.33%,农民占15.44%,工人占13.10%。[结论]涪城区2005~2010年淋病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梅毒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湖区2007年性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性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湖区2007年性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西湖区2007年共报告梅毒、淋病、尖锐混疣、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5种性病852例,发病率为184.53/10万,较2006年(175.12/10万)有上升趋势;非淋菌性尿道炎位居性病发病的首位;发病率老城区最高;男性发病以梅毒、淋病为主,女性发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组的青壮年,占发病总教的74.88%;职业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为主.[结论]西湖区2007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较2006年有上升趋势,性病发病率较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控制西湖区性病发病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5—2009年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泉州市5年梅毒疫情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结果]5年共报告梅毒10 229例,发病率由2005年的17.85/10万上升至2009年的34.98/10万,年均增幅18.7%;近年来隐性和胎传梅毒增幅较大;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07∶1;高发年龄组为20~39岁的性活跃期青壮年;重点人群是农民、工人和无(待)业者;本地发病人数多于外地;县级医疗单位、综合性医疗机构报告病例最多。[结论]泉州市梅毒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应继续广泛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明市1992-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三明市制定防治梅毒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 1992 - 2 0 0 1年三明市 12县 (市、区 )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0年来三明市梅毒病例呈上升趋势 ,以永安市、尤溪和沙县病例为多。 1992 - 1997年以 期梅毒为主 ,1998- 2 0 0 1年以 期为主。 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 , 期女性高于男性 (P<0 .0 5 )。梅毒患者发病集中在 2 0~ 39岁年龄组。 [结论 ]应加强三明市梅毒防治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规范诊疗和社区卫生等 ,以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绥中县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3800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18.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6%。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万),2007~2011年分别为85.89、110.42、136.17、124.11、136.99。2007~2011年年均发病率(/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67.07,肠道传染病为8.28,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9.7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33.66;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62.60)、乙肝(25.41)、流行性出血热(7.41)、戊肝(4.97)、梅毒(3.78);男性为154.46,女性为80.56;0-14岁为27.76,15~39岁为113.90,40~59岁为143.41,≥60岁为194.93;县城为98.61,农村为117.93。[结论]2007~2011年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梅毒和麻疹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武进区梅毒的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武进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期间,平均年报告发病率33.01/10万,其中隐形梅毒发病率最高,胎传梅毒发病率最低.不同年份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39岁年龄组中,女性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高于男性,而>50~岁年龄组发病率男性始终高于女性.主要职业人群为家务及待业、工人和农民,且农民的占比不断上升.不同乡镇梅毒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我区梅毒流行情况形式不容乐观,应针对重点人群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实施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治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凤翔县梅毒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方法对2002-2011年凤翔县梅毒疫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凤翔县共报告梅毒320例,报告发病率由2002年的0.59/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6.75/10万,年均增幅为39.00%;以Ⅰ期梅毒和隐形梅毒为主;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9:1;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39岁,占66.30%;重点人群是农民、离退休人员及工人;非婚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梅毒疫情呈现持续性上升趋势,应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疫情监测,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东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及其变化,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东营市乙肝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东营市共报告乙型肝炎8 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8.45/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年均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7~2011年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速度比2004~2006年增快;月发病数的中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16~50岁人群的发病例数和发病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地域性和季节性;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发病最多。[结论]为乙肝感染高危人群接种疫苗对发病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男性青壮年应成为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预防乙肝应加强对成年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四川省资阳市2011-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梅毒报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4年间梅毒报告病例数共计4 074例,其中2011年897例,2012年1 316例,2013年997例,2014年864例。发病年龄集中在15~65岁,共占78.74%。≤19岁、20~29岁、30~39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低于女性;40~49岁、50~59岁、≥60岁年龄组,各年男性梅毒报告病例数高于女性。近年来隐性梅毒增幅较大,其构成比从2011的53.96%上升到2014年的57.75%,农民和家务及待业所占比例较高,占报告总病例数的70.70%。结论 2011-2014年四川省资阳市梅毒发病数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福州地区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6-2008年35 523名出入境人员的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入境人员梅毒总感染率0.7%(250/35 523),感染率男(0.8%)高于女(0.6%)。250例梅毒感染者,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以40~49岁组占比例最高(30.8%),30~39岁组次之(26.8%);申请出境劳务人员感染率最高(1.2%),占出境人员感染数的41.4%。传染途径以非婚性行为为主(33.2%);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分别占42.8%和30.0%。[结论]2006-2008年福州口岸出境人员中,男性梅毒年平均感染率高于女性,其中劳务人群最高,旅游探亲和移民境外者次之。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及梅毒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控制梅毒疫情,分析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与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抚州市报告梅毒年均发病率13.17/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82.340,P<0.001),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22.50%。发病以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χ趋势2=199.544,P< 0.001)和Ⅰ期梅毒(χ趋势2=13.727,P< 0.001)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高发病区依次为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乐安县、临川区和黎川县。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和职业不祥人群为主,农民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191,P=0.004),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5.464,P<0.001)。不同性别人群隐性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发病年龄分布不同。结论 抚州市对梅毒高发病区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重点,加强人群性健康教育,对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实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朱阳泉  戴瑞娣  李浩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98-1199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为做好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镇江市2006~2007年街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P感染率2006年为3.26‰(53/16251),2007年为5.54‰(108/19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率2006年26~35岁较高,2007年36~55岁较高,2年均为18~25岁最低(P<0.01);2006年男女分别为2.34‰、4.53‰(P<0.05),2007年男女分别为5.37‰、5.78‰(P>0.05);学生为0.58‰,军人为0.70‰,工人为4.01‰,农民为5.23‰,公务员为14.38‰,企业管理人员为11.69‰,服务业人员为7.48‰,无业人员和打工者等为17.12‰(P<0.05)。[结论]镇江市近2年街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