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邯郸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5年4~12月邯郸市社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600例进行调查,其中空巢老人284例,非空巢老人316例,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两组患者的辛福感、社会支持和健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空巢老人MUNSH总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组;空巢老人一般健康情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组,SSRS总分显著高于非空巢老人(P<0.05)。有配偶的空巢老人MUNSH评分显著高于无配偶的空巢老人,不同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目前患有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等空巢老人MUNSH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巢老人SSRS评分与MUNSH评分呈正相关(r=0.328,P=0.025)。结论邯郸市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长春市南关区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较高,与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子女探望间隔时间、亲友联系以及娱乐活动有相关性.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发生率与社会支持具有相关性.应加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制定相应的干预体系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百色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状况及其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DL量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百色市316例空巢老人和258例非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百色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除文化程度、家庭月人均收入有统计学意义之外(P<0.05),其余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心理健康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外,其余各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空巢老人不同ADL的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空巢老人ADL得分与其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 ADL与生活质量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改善空巢老人ADL、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09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在精力、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总分与非空巢老人差异显著(P<0.05);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日常生活能力、慢性病、社会支持、年龄、家庭经济收入、体育锻炼.结论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应通过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健全农村合作医疗、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等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养老院老人与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QOL)、社会支持、抑郁与孤独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212名社区空巢老人和160名养老院老人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养老院老人与社区老人在QOL(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两者在QOL(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对支持利用度、抑郁分值、孤独分值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社区空巢老人QOL与社会支持要好于入住养老院老人,应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及家庭应多予以关注,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明健康问卷(SF-36),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天山区403名老年人,入户面对面调查其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空巢老人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的得分和生活质量总分上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喝酒、文化程度、孤独感、与子女关系、娱乐活动、主观经济自评等。结论应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增强社会支持、减少或者适度饮酒、增加娱乐活动、减少孤独感等方面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以SF-36量表对徐州市农村的218名空巢老人和228名非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在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上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比独居空巢老人有较高的得分,老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满意度等对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有影响.结论 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生存质量较低,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的相关性,为改善其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量表(LIFE-H)、孤独感量表中文简化版(ULS-8)量表对318例空巢老人进行测量,同时收集这些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分析影响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因素。结果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程度存在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活动评分中的交流维度、社会参与评分中的职业和人际关系维度、子女数量等是空巢老人孤独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不同年龄和性别空巢老人虽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存在差异,但并未发现对孤独感产生直接影响(P0.05)。结论空巢老人孤独感与其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间存在相关性,降低其孤独感可以从鼓励老人参与社会入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的抑郁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中国各地空巢老人809位,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其抑郁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子女探望频率、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显著(P<0.001),农村空巢老人GDS平均得分高于城镇(P<0.01),抑郁的发生与一般资料、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显著相关(P<0.05)。结论农村与城镇空巢老人在一般资料、抑郁状况、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应针对其不同特点给予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上海市独居与非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上海市2个社区的960名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独居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状况明显较非独居老人差(P<0.001),抑郁和孤独程度显著高于非独居老人(P<0.001),所得到的社会支持(P<0.001)、生活质量也比非独居老人明显低(P<0.001)。结论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制订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独居老人的健康,提升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及社会支持程度的相互关系及养老意愿。方法使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养老生活问卷对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r=-0.298,P<0.01)。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单身独住的空巢老人(P<0.05)。养老意愿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倾向选择单独居家养老,子女则是与父母同住共同照顾。结论应增加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改善老人的抑郁情绪,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子女需要加强和老人的沟通,尊重老人的养老意愿和精神需求,为构建和谐康健的家庭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社区空巢老人的生存及相关社会支持状况,探讨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人群,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获取基本数据,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巢老人用于满足精神需求的费用很低;慢性病的患病情况比较严重;空巢组老人得到家人支持的满意度低于非空巢组老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空巢组主要选择个人自养,对社区提供生活上、文化上的服务有一定需求。结论应加强个人、家人、社区、政府对空巢老人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980名老年人以调查其健康状况.结果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1.4%,2 w患病率为37.0%,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率(42.1%)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50.2%)(P<0.05).结论 岳阳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老年人自我护理等方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曲靖市麒麟区2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社会支持差异显著(P<0.05),男女之间、子女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高、月经济收入高、户口在城市、在婚、与配偶同住、有照料人员及有宗教信仰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P<0.01)。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12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社区空巢老人年龄大者、无配偶者、文化程度低者、独居者、体育活动频率低者、一年内住过院者、自我健康评价差者其孤独评分较高(P<0.01)。性别、有无子女、经济收入与孤独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有无配偶、有无子女、体育活动频率、自我健康状况(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社区空巢老人孤独评分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影响社区空巢老人孤独水平的因素众多,社会及家庭应予以关注,尤其是高龄、无配偶、独居的空巢老人,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幸福安康的生活环境,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陕西省600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一般情况调查、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自评健康状况调查,分别应用中国和英国的EQ-5D量表效用值积分体系计算健康效用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陕西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空巢老人在躯体疼痛或不适、情绪焦虑或抑郁这两个维度与非空巢老人有显著性差异(P<0. 05);空巢老人的中英两种积分体系计算的EQ-5D量表的健康效用值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P<0. 05);空巢老人的健康自评得分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0. 05);分别以中英两种积分体系的健康效用值和健康自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两周患病情况、慢性病情况、吸烟对空巢老人的生命质量具有显著性影响(P<0. 05)。结论陕西省农村空巢老人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于非空巢老人;分别以中英两种积分体系得到的健康效用值和健康自评得分为因变量,分析得到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大致相同,在现实研究时可根据设计目的选择合适的生命质量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农村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对湖北省团风县5个乡镇22个行政村1 350例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农村老人空巢率为72.23%;夫妻偶居的老人生活质量高于非空巢老人;独居老年人经济状况、与家人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评分低于非空巢老人。结论空巢老人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有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可能比空巢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独居、丧偶老年人可能是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邯郸市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ADL)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体系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本市空巢老人387人,对空巢老人ADL现状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空巢老人ADL完全自理者285人(73.64%);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分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倾诉心事和电话交流频率间空巢老人ADL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独居(OR=2.871,P0.05)和高龄(OR=5.379,P0.05)为老人ADL的危险因素,电话交流频率(2~6次,≥7次)(OR=0.681,0.275;P0.05)为保护因素。结论邯郸市空巢老人的ADL存在较多问题,独居、高龄是其危险因素,频繁的与亲人或朋友交流为保护因素;社会支持要素对空巢老人ADL影响不容忽视,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需政府参与、社会支持和社会援助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岛市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30名空巢老人和181名非空巢老人进行测查。结果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总幸福感与非空巢老人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的空巢老人之间无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结论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各维度能显著预测空巢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唐山市高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弘慈医院直属10个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32个社区的3 448名高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人健康促进总分为(124. 32±23. 446)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身体疼痛情况、大小便失禁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觉健康状况、收入水平、收支平衡情况、子女探望频率、与子女交流情况、是否接受过社区提供的服务、社会支持(均P<0. 05)。结论高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一般,应根据具体情况为老年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