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月华 《工企医刊》2009,22(6):64-65
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日常营养、治疗、监测、抢救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CVC的途径有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途径。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置管途径的恰当选择,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置管和护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的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现结合临床病例谈一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基层医院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 :将 1 34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分为两组 ,A组 (n =6 3)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B组 (n =71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均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 ,观察 4周 ,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及病人的偏爱情况。 结果 :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和血气胸 ,两组均无统计意义 (P <0 .0 5 )。病人明显偏爱锁骨下静脉置管 (P <0 .0 5 )。 结论 :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二者在置管特点和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 ,可根据医师对置管技术的熟练情况及病人的偏爱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患者发生感染率比较,从而选择更好的静脉置管方式,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手术室2012年行颈内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给予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患者80例,感染4例,感染率为5.0%;颈外静脉置管患者26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7.7%;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54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3.7%;股静脉置管患者20例,感染10例,感染率为50.0%;置管期间出现感染最早是股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越长,置管感染率越高。结论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感染率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最低,其次是颈内静脉置管,故而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临时置管的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肾内科血透室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共57例接受临时深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18例,股静脉12例)的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保留时间、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指标进行总结。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锁骨下静脉置管不易固定,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但影响患者活动,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建立本底数据,探讨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011年1~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与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患者13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6例,均为普外科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4.6%,总置管日为3 258d,千日置管感染发生率1.84‰,置管部位颈内静脉者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较低,这与置管操作人员相对固定、经专门培训有关;提示今后应侧重对普外科危险因素的监测。建议尽量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对置管操作过程进一步干预性监测,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途径深静脉置管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326例深静脉置管(其中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途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置管目的、误穿动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如不考虑置管目的,三者在ICU中的应用无明显差别.以中心静脉压监测为目的 ,穿刺只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途径,二者例数相近(P>0.05).单纯为建立输液通路及血液净化时,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途径例数相近(P>0.05),而股静脉途径例数较多(P<0.05).三种途径误穿动脉发生率相近(P>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途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相近[6.00%(6/100)比10.20%(10/98)](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途径[2.34%(3/128)](P<0.05).结论 三种途径深静脉置管的选择,受置管目的、术者熟练程度、习惯以及对穿刺并发症的考虑等影响,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技术及多靶点穿刺方法 ,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种方法的成功率,是提高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导管材质相容性的不断提高,多途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医师操作为主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静脉置管(CVC)等途径,发展至护士操作为主的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以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也相继出现。我们有责任分析各种置管途径的  相似文献   

8.
521例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IC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学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1月ICU送检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521份标本的培养结果,数据行线性趋势2χ检验。结果 521例中培养阳性209例,分离出真菌73株占34.93%,革兰阳性菌62株占29.66%;革兰阴性菌74株占35.41%;颈内静脉和股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大于锁骨下静脉;置管时间8~14 d的阳性率最高;普通管感染高于血液透析管和抗感染管。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与静脉置管类型、部位、留置时间具有相关性,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为主要的病原菌;ICU应加强对导管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405例肿瘤患者导管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其中男性222例,女性183例,年龄14~82岁,平均56.7岁。采用颈内静脉置管278例,颈外静脉置管66例,股静脉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行静脉留置导管抢救的危重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置管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诊断标准,采集创伤患者创口分泌物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创伤危重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5例,股静脉置管27例。锁骨下静脉感染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硅胶导管的患者感染率低于聚乙烯材质导管和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置管7d患者感染率低于置管7d,单腔导管感染率低于多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置管部位、导管种类、置管时间及导管腔数为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占78.90%;革兰阳性菌16株,占12.50%;真菌11株,占8.59%。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结论重视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无菌操作、护理和监控,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降低创伤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