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2001~2005年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通过几十年的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该省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疟疾发病逐年下降,90年代保持在较低水平,全省已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年以来,疟疾疫情在嗜人按蚊疟区及其周边部分县市有所回升,枣阳、襄阳、南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的局部地区出现了暴发流行,经过几年的积极防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
慈溪市属血吸虫病轻度流行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达36929万m^2。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制和综合治理,于1981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的输入,尤其是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给慈溪市的监测工作带来新课题。为巩固血防成果,防止传染源的输入,现将2004—2005年慈溪市外来人口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径110°45′~113°43′,北纬31°14′32°37′,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降水量8001 000 mm之间,4~8月降水量最大,总面积为19 724.41 km2,总人口570多万。襄樊市属非稳定性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同时在枣阳、襄阳、南漳  相似文献   

4.
5.
湖北省辖17个市(州),81个县(市、区),60120788人。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8℃,境内大小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田面积占耕种面积的50.00%~60.00%。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媒介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湖北省属不稳定间日疟流行区,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18个县(市、区)同时有嗜人按蚊分布。1954-1955年和1968-1973年发生过两次疟疾大流行。经过多年综合防治,上个世纪80年代疫情开始呈逐年下降势态,90年代发病率连续10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全省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㈣。2002年全省疟疾疫情首次大幅度回升,枣阳、襄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2003年疫情持平,2004年局部暴发流行范围减小,疫情大幅度下降。2005年进一步下降,现将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16-2018年北海市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数据,了解当地疟疾传播媒介种群组成、数量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订疟疾防控措施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捕蚊法,在监测点捕获按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2016-2018年在各监测点捕获按蚊8488只,以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占按蚊种群的87.91%;其次是嵌斑按蚊,占按蚊种群的10.84%;其他按蚊数仅占1.25%。按蚊活动季节以5-9月为高峰。结论北海市疟疾传播媒介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嵌斑按蚊次之,没有发现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陵县疟疾发病情况、传疟媒介种类、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和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原学和媒介监测,收集整理2006-2013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6-2013年共发现疟疾病例13例,年均发病率0.42/10万,其中3例为输入性疟疾。血检"三热"病人33 333例,血检率0.87%~1.44%,平均1.08%;疟原虫阳性率0.24‰。680名小学生疟疾IFA检测均为阴性。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叮人率2.26~53.83只/人·夜,传疟能量0.756~10.770。结论江陵县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已达到消除目标。应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根治传染源,控制疫点媒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疟疾流行期开展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四热”病人血检和病例分析;开展中华按蚊媒介能量调查及基本繁殖率计算。结果:4年血检当地居民5321例,流动人口671例,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和0.60%;1999年5-10月中华按蚊平均媒介能量0.01059,基本繁殖率0.1059。结论:4年来当地疟疾发病率处于相当低的状态,疫情稳定,传播阻断;病例散在分布,5例输入病例的分布与流动人口集聚有关;中华按蚊媒介能量与基本繁殖率低,似可认为输入病例没有引起当地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全市共检出135例疟疾病例,除1例为本地人口外出输入性感染,余均为外来人口输入性病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平均年发病率2.17/10万;患者年龄主要为20~39岁,职业以民工为主;病原以间日疟为主,占99.26%。结论 9年来慈溪市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疟疾防治工作仍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浙江省于1993年经卫生部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巩固成果,于当年即确定并实施了重点监测与面上监测并行的监测方案。2005年疟疾监测工作仍确定奉化等15个县(市、区)为省监测县(市、区),并制定了监测方案和评价指标,现将2005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秀洲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洲区位于杭嘉湖平原,人员流动频繁,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之比6.52:1,当地农业以种植水稻和蚕桑为主,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秀洲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的间日疟非稳定性地区,上世纪50、60年代疟疾最高年发病率达299.86/万,经“两根治、一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后,1988年通过省基本消灭疟疾考核,但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仍有外源性病例发生,且发病率有回升态势,现将我区1989~2004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近5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4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检出疟疾192例,其中输入病例185例(占96.35%),本地感染病例7例(3.64%)。当地人口共发生20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10万~0.128/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5%(20/43775),来自疟区的外来人群为0.62%(172/27501)。7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全市4个市(区)的6个自然村,以北仑区为多。经2002-2004年蚊媒监测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每年在6~7月。结论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基本实现消灭疟疾后,血检对象的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发现、治疗、管理,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巩固疟防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慈溪市逍林镇发生了由输入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疫情,共发现83例患者,由于各项控制措施到位,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2005年我们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蚊媒监测,未再发生登革热病例。1防制措施1.1重视消杀队伍建设逍林镇共10个行政村,镇政府建立了由24人组成的镇专业消杀队,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以间日疟为主的疟疾疫区,胶南市是山东省的高疟地区之一.胶南市在疟疾防治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控制媒介和加强传染源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于1988年经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确认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为了积累历年疟疾防治经验,我们对胶南市1972~2006年疟疾疫情监测、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我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2005年在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疟疾的防治工作,使全市疟疾疫情在基本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以巩固。为了解和掌握我市疟疾流行规律与特征,以制订控制疟疾流行的对策,巩固多年来防治成果,现将2005年疟疾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后主动开展疟疾疫情监测的必要性及进一步净化疫区、如期实现国家提出的2020年消除疟疾目标的措施。方法结合临沂市多年的疟疾防制实践和外地经验,叙述为达到消除疟疾所采取的措施。结果疟疾疫情得到进一步净化,防制效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疟疾传播被有效阻断。结论切实主动开展疟疾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消除传染源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慈溪市输入性疟疾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立春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40-40,44
疟疾是一种传播快、易反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慈溪市属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于1989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之后转入全面监测阶段。但是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因流动人口引起的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慈溪市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鄂西山区远安县1983~1992年不同阶段疟疾监测情况。控制期(1983~1986年),基本消灭期(1987~1989年)和基本消灭后(1990~1992年)本地感染病例由多到少,所占比例分别为95.60%、54.55%和0%;输入病例则相反,由少到多,所占比例分别为4.4%、45.44%、100%。达到控制疟疾标准后10年来,本地感染病例稳定下降,发病率由1983年的7.61/万降至1987年的0.8/万,1990年后降至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神县疟疾流行与蚊媒密度变化情况,为制定新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媒介按蚊密度调查和分类鉴定等.结果 2005 - 2010年全县疟疾发病率分别为14.71/10万、9.12/10万、3.04/10万、1.01/1Y0万、0.50/10万、1.0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58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5.17%),输入性病例55例(94.83%),2006年后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媒介按蚊密度较低,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结论 今后应加大监测工作力度,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输人性疟疾的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流行规律。 方法 对发热病人和重点人群采血检查疟原虫 ;对 7~ 14岁儿童采血进行疟疾 IFAT;分析各县、市、区上报的各种疟疾统计报表。 结果 郴州市 1996~ 2 0 0 1年疟疾年平均总发病率为 0 .62 / 10万 ,输入性疟疾占 92 .77% ( 15 4/ 166) ;健康人群未发现带虫者 ;儿童疟疾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 3 %。 结论 郴州市疟疾以输入性为主 ,虽然有低水平的本地感染 ,但未引起流行 ,今后防治疟疾的重点对象应为往来高疟区的流动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