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实施矿点配煤的背景、目的及效果。通过选择煤矿、实施进厂煤批次管理等措施,7m焦炉按矿点配煤生产,稳定了焦炭质量,为大高炉提供了优质焦炭。  相似文献   

2.
根据沥青黏结性较好、灰分低的特点,利用40kg试验小焦炉进行沥青配煤炼焦试验,确定配煤方案和配入比例后进行大焦炉试验,最终成功应用于JN60焦炉进行连续生产。沥青配煤的应用,改善了焦炭质量,扩大了配煤的使用范围,降低了焦炭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齐婳 《煤化工》2007,35(5):34-37
针对济钢焦化厂6#、7#焦炉焦炭M40下降约2%,相关部门对槽内煤质、配煤准确度、焦炉热工操作及配煤指标等系统进行了排查,确认了配用的瘦煤G值低导致配合煤黏结性不足是本次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配煤结构、提高配合煤黏结性、延长结焦时间等措施,使焦炭质量恢复到M40 84.0%的正常水平。并提出要建立焦炭质量波动预警机制,提高焦炭质量过程控制能力,加强操作、管理水平,以确保高炉生产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捣固炼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捣同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的关系及捣固强度与配煤的关联性.指出:焦炭质量的基础是配煤质量,不会因煤准备和炼焦工艺等有根本性的改变;捣固炼焦可多用低变质程度,高挥发分气煤类的炼焦煤生产出一定质量的焦炭;捣同炼焦配煤适当增加黏结性配煤比例可提高焦炭质量,但用接近顶装焦炉的配煤进行捣固炼焦将丧失其优势并引发问题.捣固焦炉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00kg试验焦炉的结构和配套设备,并与6m生产焦炉进行对比炼焦试验。结果表明,200kg试验焦炉所得焦炭质量与生产焦炉所得焦炭质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有效指导生产配煤。  相似文献   

6.
通过综合分析湘潭煤制气厂炼焦生产具体情况 ,认为该厂炼焦生产的配煤比极不合理 ,致使焦炭质量不合格、炼焦生产成本较高。选择 40 kg实验焦炉模拟 6 6 - 型焦炉进行炼焦实验 ,得出 40 kg实验焦炉与 6 6 - 型焦炉的炼焦生产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以此寻求出了经济配煤比 ,从而达到了提高焦炭质量及降低炼焦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保限产新常态下,邯钢6m和7m焦炉长结焦时间下配煤结构的小焦炉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炉型长结焦时间下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和配煤结构调整模型,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刘承东 《煤炭转化》2013,36(2):49-51,55
根据煤岩配煤理论,分析以往生产配煤比方案、装炉煤和焦炭质量,结合弱黏煤和其他各煤种性质,制定了五种配煤比方案,利用40kg焦炉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各配煤比方案以及单种煤、装炉煤和焦炭结果,认为弱黏煤配比应控制在3%~5%之间,最后经4.3m顶装焦炉生产实践验证结果在正常生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鞍钢鲅鱼圈7m焦炉是国内首座开工建设的大型化焦炉,经过1年多的运行,现焦炉运行稳定,焦炭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内焦化行业的先进水平,其焦炭强度指标很好地满足了4000m,大容积高炉的生产要求。文中详述了7m焦炉投产后配煤的优化管理、改善焦炭质量以及保证干熄焦稳定运行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化工》2018,(5)
为降低入炉煤成本,京宝焦化有限公司对WKD6050D型捣固焦炉入炉煤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小焦炉试验焦炭和大焦炉生产捣固湿熄焦炭、干熄焦炭的热态指标,可知多配入高挥发分、弱黏结性的煤种,焦炭热态指标会变差,特别是反应性。并分析了通过捣固配煤,降低入炉煤成本和稳定焦炭质量及降低推焦电流的方法,可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师晋恺 《中氮肥》2014,(5):59-61
以顶装焦炉生产冶金焦炭的配煤比为基准,减少价格高的主焦煤的比例,增加气煤、贫瘦煤等价格较低的煤种,制定了多种生产化工焦的配煤比例,先在小焦炉试验找出最佳配比,然后在顶装焦炉进行试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生产的化工焦能满足公司甲醇厂造气炉的使用要求,替代了原使用的小块焦,降低了配煤成本及造气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李应海  刘爽 《煤化工》2010,38(4):45-47
通过开展相同配煤比捣固炼焦与顶装炼焦200kg小焦炉实验、半工业性试验及5.5m焦炉工业生产等对比试验,可知捣固炼焦较顶装炼焦所得焦炭质量有明显改善,捣固炼焦有利于扩大炼焦用煤资源,降低生产用配煤成本。在攀钢大型高炉进行顶装焦炭与捣固焦炭应用效果对比后,可知使用捣固焦炭比用顶装焦炭高炉综合冶炼强度有所提高,增铁节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太钢(集团)公司为配套4 350m3高炉生产高强度的焦炭,从德国引进了目前国内炭化室最高的7.63m焦炉。为了保证焦炉投产后生产的焦炭强度能满足高炉的生产要求,进行了大焦炉配煤技术研究。首先选择了11个单种煤试样在实验室进行配煤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的配煤方案在4.3m焦炉上进行工业性试验,根据工业性试验结果,对7.63m焦炉焦炭强度进行预测。实践证明,7.63m焦炉投产后,焦炭强度与预测值基本相符,可满足高炉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 2 0 kg实验焦炉上进行的焦粉回配炼焦工艺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在生产设备中添加适量的焦粉进行炼焦是可行的 ,并分析了焦粉的粒度和焦粉的配入量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最终认为在炼焦生产中配入3%~ 5 %的焦粉是一种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黄书明 《煤化工》2012,40(4):36-38,45
介绍了JN43-80型焦炉由顶装炼焦改为捣固炼焦的改造工程,对比了改造前后炼焦用煤质量指标、配煤煤种和比例、用煤量、焦炭质量指标、化工产品回收率等。顶装炼焦改为捣固炼焦具有减少主焦煤配入量、增加气煤的配入量、提高焦炭产量等优势,通过改造,可使焦化企业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山焦JN60-89型大容积焦炉投产前,应用JZD-40kg模拟试验焦炉,对配煤炼焦的三种备选方案进行试验的过程。结果,选出了最佳配煤方案,指导大焦炉生产出优质冶金焦炭。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平煤天宏焦化集团公司HN38-96型捣固型焦炉在焦炭大幅度减产后,为了降低对焦炉使用寿命和焦炭质量的影响,在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焦时间的确定、焦炉温度及压力进行合理的调节、生产操作的改进及对炉体的密封及维修等。通过这些措施,在焦炭大幅度减产后,可使炉体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合理的状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煤镜质组反射率分析鉴别洗精煤煤质,对捣固炉生产中原料煤质量、配合煤细度、焦炭灰分和配煤比等影响焦炭热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配煤方案的筛选、分析,按照科学配煤、控制成本、合理利用煤资源的原则优选出最佳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韶钢6 m焦炉焦炭热强度稳定率,分析了国内1#焦煤煤质、焦煤水分、清场含杂煤配用量、配煤比调改次数等对焦炭热强度稳定率的影响,通过加强对焦煤煤质、焦煤水分、清场含杂煤的管控,减少配煤比调改次数,使焦炭热强度标准偏差σn-1由2018年第1季度的1.64降低至第4季度的0.95,提高了焦炭热强度稳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