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2.
网络剧作为网络与影视艺术的结合,以其鲜明的色彩、影像、丰富的意境和精良的制作日益为观众(网民)所喜爱,网民的消费需求以及网剧制作部门、传播平台对利益的追逐使网剧的产业化成为网络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探讨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从内容和角度来看,大多限于现象层面的剖析.本文从媒介形态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网络虚拟实质的分析以及对传媒工具的不可消解性的认同,着重说明网络作为传媒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本质特征,以及网络虚拟与网络媒介发展的关系,试图对网络虚拟给出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艺术生产中,技术犹如双刃剑。一方面,它直接导致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并随着艺术技术化的进程,使艺术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成为可能,为文化工业的市场化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从艺术价值的角度看,技术如印刷术、摄影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新的观看和创作方式,它进一步加强艺术作品的虚幻性以及对读者的权威感。此外,通过资助或提供设备的利用技术还将把一种艺术标准之外的“控制”引入到艺术生产中,这就使得我们对技术诗学的追寻倍显艰难。  相似文献   

5.
荒诞意识是当代小说中现代主义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代小说中,除了残雪的某些作品是以非理性、反逻辑的方式来表达荒诞意识之外,其他大部分的小说都是在荒诞的表层下表达了严肃的社会主题,有着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在表达方式上,是以一种假定性使客观生活变形,使之在夸张、扭曲、荒诞的状态中,与既定的社会性主题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媒介变迁对于所传播的内容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媒介融合式的变迁更是以裂变的能量级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的整个过程,文学的整体形态尤其是小说形态也因此不断发生着变迁。截取从"话本小说"到"网络小说"等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几个横断面,剖析小说变迁背后所渗透的媒介逻辑,可以发现这种变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的本质真实是一种价值真实,这种涵义一直被某种假定性所遮蔽.当代影视艺术越来越凸显公共性的存在意义.从开掘遮蔽公共性的假定性入手,揭示其社会结构性假定、价值虚拟性假定和自我扩张性假定的不合理性质,认为影视艺术公共性真实具有特定的价值基准,主要体现为对现实与未来实现价值的导引,要求主体意愿表达要具备合法理念机制,公众价值理念的表达要形成合理趋向,个体创新纳入公共体要达到充分有效.  相似文献   

8.
文献中可见的对中国社会“圈子”现象的学理考察,肇始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将圈子描述为区隔社会成员的边界或范围,圈子也由此具备了一种信息传播的范畴与途径特性。互联网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圈子有了更为多元的内涵与功能,并且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富有内聚力的群体聚集与传播模式。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对此前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形态、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解析。研究表明,建构在当下现实人际关系与互联网交叉平台上的圈子,在实际上促使碎片化的传播受众群体出现有限聚集的同时,对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也形成了直接影响。在此形态下,多元生产与定向扩散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流通特征,社会信息的圈层解读与自我审查将对既有社会主流价值的构建机制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互联网圈子传播的发展,强化了线上网络的连结紧密程度及信息流通规模,使其呈现出实体化的趋势。相反,传统大众媒介在动态博弈中将重新界定竞争优势,转向更为多元的公共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中的雕饰艺术,对"徽文化"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以及徽派建筑的历史、艺术、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现今的传统建筑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艺术家在将“第四媒体”建设为艺术新家园的同时,看到了它因商业化等原因而产生的种种弊端。因此,他们与独立媒体、战术媒体、纯粹个人媒体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网络时代媒体批判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他们揭示搜索引擎服务的商业本质,破除商业性浏览器所创造的万维网幻象,并对互联网上唯利是图的垃圾邮件等阴暗面加以批判。这种揭露与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掌握、应用或发明的技术,其积极作品表现为净化既有媒体、孕育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11.
歌剧<图兰多特>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古国的文化体现.本文通过对普契尼<图兰多特>的故事内容、背景以及具有东方情调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素材的应用来分析经典歌剧<图兰多特>对东西方音乐文化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体现国际文化相互交融,跨越民族的审美改变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国内外和新媒体有关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艺术纷繁复杂的创作手段的观察和探索来论证和探讨的新媒体艺术中"再媒介化"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和个人实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梳理艺术创作的新方法,理解再媒介化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通过再媒介化从而把新媒体艺术中艺术创作与它本身原初语境的分离,此所谓"重置语境".艺术传播和媒介技术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用媒介手段创造了比现实更真实的"超现实"或"超真实",并起到理论指导创作的作用,进一步展开对艺术媒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艺术真实问题不仅是艺术本质论的理论命题,而且是艺术创作论的实践命题,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律的把握程度,而且直接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品位的高低。艺术真实尽管具有相似性的特征,但更重要的在于它的虚拟性、假定性。尤其是当“自然”与作家创造的“较高意旨”发生矛盾时,作家理应违反“自然”而追求“较高意旨”,是否做到这一点,对作品的艺术品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编辑学视角的媒介批评实践在推动中国新闻媒体形态更替与演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观念制衡与方向导引的作用。推崇新闻价值理论,使综合编辑法获得合法性存在;抨击新闻编排中的地方主义倾向,确立编辑部的中心地位;强调媒介体例,催生新闻独立意识;关注新闻标题功能,使新闻标题制作走向艺术化道路。解读该时期的批评实践,将有助于通过对媒介批评话语的历史展示,把中国新闻史研究相应地引入到一个不同于既往的崭新视域,使原来新闻史叙述范式中很多被遗漏的细节得到复原和呈现。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近代报刊诞生以来,媒介批评领域存在的科学与封建迷信、伪科学斗争的表现形态,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分析认为,在纷然杂陈、众声喧哗的中国现代媒介批评场域中,源自科学性视角的媒介批评曾经对新闻传播中张扬伪科学、宣传封建迷信等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声音;这种批判声音是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建构力量。  相似文献   

16.
纵观艺术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历史,可以说一部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介演进史。但是传统的媒介理论和艺术理论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和艺术的媒介之维都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下对此研究最深的当属媒介环境学派。艺术的媒介之维不仅是媒介环境学派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且是其传播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从静态/本质的角度看,艺术媒介的讯息本质问题、环境与感知问题等是媒介环境学派探讨的重要议题;从动态/历史的视角看,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了媒介演进与艺术发展的辩证关系等问题。正是因其对于作为媒介的艺术的研究,才使其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媒介理论和艺术观念,进而形成了一种既区别于经验学派又有别于批判学派的艺术传播研究新范式。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不但拓展了媒介研究和艺术研究的理论空间,而且丰富了人们对媒介的人文内涵与艺术的媒介本性的理解,对我们研究多媒体时代纷繁复杂的艺术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政府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媒介融合增加了媒介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回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媒介融合可以使得各种媒体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第二,由于人们对新闻真实性、权威性的要求,使网民更信任传统媒体所创办的网站;第三,媒介融合可以分散风险;最后,媒介融合节约了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8.
此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关于新媒体是否将取代传统媒体的讨论也不绝于耳。无论这种讨论结果如何,我们已经看到,作为老牌传统媒体的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有所变有所不变,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媒介性是媒介的根本属性,是一种“通过……而……”的动态指引结构,依据现象学方法分析媒介,会看到身体是媒介性的源初也是媒介性结构的本体,从而可以说是由身体出发,延伸出各式各样的媒介,使媒介以及技术得以演化。在当前的传播学研究中,媒介性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视角去反思传统观念中的媒介,并指引着我们认识媒介与身体的关系,从而在理解人的基础上去理解媒介,去发挥媒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媒介生态学是生态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个学科,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每一媒体都是媒介生态中的一员.文章以媒介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为视角,采用美国学者John Dimmick提出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等计算公式,对2010~2011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营收数据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以及竞争优势的计算,测算两者在收入资源、媒介生存环境、对收入资源的竞争力等数值,得出互联网占有收入资源的绝对竞争优势,但其优势在逐步缩小,而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优势逐渐增强,并对此竞争关系的形成作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