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气体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性能,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与食品和化学工业。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对番茄红素进行萃取提取分离,其萃取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流速、夹带剂和萃取时间对番茄红素的收率都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番茄红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番茄红素的绿色提取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纯天然番茄红素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文成  王磊 《安徽化工》1999,25(5):28-29
番茄红素是一种功能性很强的食用色素。本文以西瓜为原料,探讨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工艺及其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具有精馏和萃取两过程的高新物质分离精制技术,文章主要通过对各类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实验的文献报道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对超临界CO2流体革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方法和经验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张文华 《化工科技》2005,13(6):18-20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丁香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丁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02萃取丁香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压力30MPa、温度40℃、CO2流量40kg/h和萃取时间80min,得率为20.62%。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各类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实验的文献报道和实验操作进行分析,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方法和经验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从甘蔗渣中超临界CO2萃取二十八烷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鹏程  黄少烈 《广东化工》2005,32(10):35-37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甘蔗渣中萃取二十八烷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为4h.并对萃出物作气相色谱分析,得萃出物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为24.80%.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萃取虎杖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超临界CO_2萃取中药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和大黄素)的可行性。采用了不同的虎杖预处理方式,并在不同的萃取条件下,用超临界CO_2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超临界CO_2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得到了较好萃取效果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歆  倪晋仁  黄文 《精细化工》2006,23(5):480-482,501
研究了萃取时间、解析温度、萃取压力等因素对超临界CO2萃取烟草中茄尼醇萃取率的影响。结合皂化等预处理措施,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提取茄尼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以体积分数90%的乙醇为夹带剂,在萃取压力为35 MPa、萃取温度为50℃、解析温度为40℃时,萃取3 h后,产品茄尼醇质量分数为40.14%,萃取率达到98.53%。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天然除虫菊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了31个成分,已鉴定的化合物组分占总馏出组分的58.5%。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天然除虫菊的主要成分为除虫菊酯类以及烷烃类、烯醇、烯酸、甾醇、脂肪酸,其中除虫菊酯的相对含量为50.70%。  相似文献   

12.
萃取红松种壳中抗氧化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壳中的抗氧化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抗氧化成分与超临界CO2提取的压力、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出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壳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最佳条件为压力40 MPa 、温度35℃ 、时间120 min,萃取物得率为2.4%,抗氧化性较强部分占其中的42.1%。并且发现红松种壳提取物对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具有剂量效应的关系,在添加量为0.6%时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夹带剂性质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地论述了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和原理,分析了夹带剂性质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提出了夹带剂选择的一般步骤及其所要注意的问题,为超临界CO2萃取中夹带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2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印楝种子中萃取印楝素,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和夹带剂对印楝素萃取效果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35℃、压力为15MPa、甲醇用量为CO2体积的3%时,可将印楝种子中90%以上的印楝素A萃取出来,所得产品印楝素A的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萃取β-胡萝卜素的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廖传华  黄振仁  王栋 《精细化工》2003,20(3):146-150
对超临界CO2萃取β 胡萝卜素的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结合实验,考察了压力(10~32MPa)、温度(0~60℃)、空塔气速(0 25~1 00m/s)和颗粒直径(0 5~10mm)等各种工艺操作条件对萃取得率和过程经济性的影响;得出了超临界CO2萃取β 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5~32MPa,温度20~40℃,空塔气速0 5~0 8m/s,颗粒直径1~5mm左右;并提出了一种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新思路: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萃取过程的工艺条件以减小操作条件的探索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_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的萃取工艺,并用色质联用法分析了蜂胶提取物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蜂胶有效成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0MPa、CO2循环量0 6kg/g、w(携带剂)=5%。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其中24个组分。  相似文献   

17.
从甘蔗渣中超临界CO_2萃取二十八烷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甘蔗渣中萃取二十八烷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为4h。并对萃出物作气相色谱分析,得萃出物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为24.80%。  相似文献   

18.
孙凯  崔鹏 《安徽化工》2012,38(2):34-36
以鱼腥草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分离鱼腥草挥发油的工艺研究.重点考查了温度、压力、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萃取的主次因素为B(压力)>A(温度)>C(时间);较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压力22MPa,时间90min,且水为夹带剂时,鱼腥草挥发油的总得率高达1.95%,其中鱼腥草素的得率达0.05%.  相似文献   

19.
陈俊英  罗娜  曹文豪  李新宝  刘国际 《化学世界》2007,48(6):349-352,356
以黄姜水解物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研究。进行了温度、压力和夹带剂量等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原料量少时可明显提高萃取效率;夹带剂量并非越多越好;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高些,萃取效果较好。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是:在原料为100g、萃取时间3h时,压力35MPa,温度35℃,CO2流量10kg/h,夹带剂用量300mL,此时薯蓣皂素提取率可达到88.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