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以镇江市为例,通过对养老模式的梳理及对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养老设施的需求,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的规划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养老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政府提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公建民营的ppp模式激发了新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它包含了传统社区养老和部分机构养老功能,同时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本文以新建成的北京万科嘉园(长阳半岛)社区养老中心为例,探究其作为新型养老模式下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为例,对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的空间配置、服务内容方面问题,提出构建社区养老设施体系、优化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居家及社区养老居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老龄化的特殊性,政府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工作方针。然而我国已建的城市住宅多未考虑老人居住的特殊要求,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借鉴国外尤其是日本的社区养老建设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的居家及社区养老的三类建筑模式,设想通过三种建筑模式的有机配置提高居住区养老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持续照护社区需要构建实现全面连续、持续照护功能的养老设施体系,现有社区养老设施体系缺乏,无法达成持续照护目标。基于对持续照护社区涵义的解析、特征的归纳,本文提出以社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平台,通过增加为老服务项目,构建社区居家养老设施体系,并提出在社区内发展护理型机构养老设施。由此,构建社区居家、机构两大养老设施类型下12个配建项目的设施体系,以实现持续照护功能。继而,提出设施配建思路:项目配建上,构建社区养老基础条件,重点配建机构设施;数量配建上,提出总量配建目标和标准;配建方式上,分别采取整、增、改、扩等方式;空间布局上,居家养老设施结合社区中心统一布局,机构养老设施集中布置并与社区医疗机构建立服务网络关系。  相似文献   

6.
邢泽坤  倪茜 《规划师》2023,(5):111-116
在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中,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融合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需求。而当下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在空间配置及落地实施中普遍面临社区共生程度不高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与居住生活空间联系不紧密、空间保障不充分、数量和密度不足以及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够等方面。基于上述问题,文章从设施协同、空间共享和场景设计等3个方面提出社区共生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共生环境区+照料空间”的理想嵌入设计模式,探索了该理想模式的构成、关键位置改造、主要变形形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在西安市民航社区的嵌入式养老设施选址及空间细化设计中,验证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社会、家庭结构的转型时期,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与单一的社会养老设施养老模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创建新型混合社区的设想,即养老设施与居住区规划混合设计的理念,希望能够为解决城市居民养老居住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银色浪潮"的到来,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日益显现。然而在我国占据主体位置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休养型老年社区作为主体养老模式的合理补充,并分析讨论了其区位选择、筹资渠道、功能组成、布局形态以及运营模式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9073”的养老发展框架下,我国近年来涌现出大批依托于社区,并有机整合机构护理功能,提供居家支援服务的小规模嵌入式养老设施,成为实现老人持续照料的有效途径。通过案例分析,结合CCRC的实践形式与持续照护特质,尝试提出嵌入型持续照护社区养老模式,并阐释其“设施单元—弹性组织—整合植入”的空间构建框架。继而,通过天津嵌入式养老的实态调研辅以数理统计分析,剖析老人实现持续照护的现实服务诉求、功能变更需要及可共享的潜力资源,并在设施类型、功能组织和配建方式层面提出空间配置策略,以期为城市老龄宜居社区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养老已成为我国目前最现实可行的养老模式之一。然而,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的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为社区养老的实现带来了不少困难、该文定位于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现状,针对厦门社区内公建配套设施的使用现状,综合分析法规中居住区内老年人公建配套设施的相关规定,结合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的配置现状,提出了对厦门社区养老公建配套设施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在实践过程中,养老设施如何配置,与老年人口的对应关系如何,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本文针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进行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住区老年设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玮华 《城市规划》2002,26(3):49-52
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特点 ,研究了城市居住社区老年设施的相关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具有“时间短、来势猛、绝对数量大、高龄化速度快”的突出特征 ,致使养老保障、养老设施、为老服务等等问题 ,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社区成为一大重要发展趋势.首先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展开论述,明确了加强养老社区研究的重要性;其后详细分析了养老社区概念与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最后围绕实例具体探讨了养老社区建筑空间设计要点,以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面对老龄化社会,如何才能创造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解决广大老年人的居住养老问题作了简要的剖析和论述。笔者认为在继续提倡家庭养老的同时,要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单位制社区”vs美国的TOD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公认的社区三个方面的内涵,分析了“单位制”社区作为地域空间单位对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比美国的新规划运动,进一步提出了单位制社区在地域社区营建方面的种种优势,并探讨了在市场机制下,利用现有政策、资源进行城市空间宏观调控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社区户外环境满意度概念的梳理,从健康、参与和安全的角度对户外环境满意度概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户外环境满意度概念模型。从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进展。从全龄化社区、邻里再生理论和积极老龄化三方面分析了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满意度的研究趋势,以期为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私人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水和噪音污染,全球变暖,资源消耗,公共卫生和郊区蔓延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许多城市都在尝试各种办法来缓解这些负面影响,为城市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在欧洲,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共享汽车俱乐部”,并逐渐培育了“无私家汽车社区”的出现。本文通过介绍英国爱丁堡的斯雷特福无私家汽车生态社区,探讨影响无私家汽车社区的各种因素,希望为中国宜居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住区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再论我国城市社区及其发展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一大 《城市规划》2004,28(12):69-74
首先比较与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相关的概念、范畴与层次;其次,深入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现状以及社区发展规划的要求,然后,提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中应理清的四个问题;结论是我国需要建立科学的社区发展理论体系,同时应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及其编制程序。  相似文献   

19.
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贵庆 《城市规划》2006,30(12):49-56
在对中外学术界关于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较为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体制、工程技术配置、公共设施经营利益、居民社会心理承受等多角度对社区人口的“合理规模”进行了讨论,初步提出关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范围界定,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当前和今后深入展开的城市社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小区管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小区开发、居民认知、社区建设、社会整合、城市建设等七个层面分析得出居住小区合适规模,认为小区的用地规模宜在2.5-15hm2之间,最佳用地规模为5-10hm2;小区人口规模宜在2000-12000人之间,最佳人口规模为4000-80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