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飞行人员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有研究表明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 [1 ] 。为进一步研究 HP感染途径 ,了解HP在飞行人员中的感染情况 ,笔者对有胃炎的空、地勤人员进行唾液及胃粘膜 HP检测 ,检验胃粘膜 HP与唾液 HP的相关性。一、对象无胃病症状的飞行人员 10 3名。有胃病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飞行人员 45名 ,男性 ,年龄 2 7~ 5 2岁。无胃病症状的地勤人员 5 1名。有胃病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前已公认,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有密切关系。以往通用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概念正在被HP胃炎所取代。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已经到了确立HP胃炎这一概念的时候了。一、定义虽然目前尚未见到教科书上出现HP胃炎的明确定义,但从大量文献中的共同描述来看,可以初步认为:HP感染胃粘膜所导致的急、慢性炎症称为HP胃炎。二、病原体及致病性HP为一种弧形弯曲的革兰明性细菌,长3.5~7.5m,特异地寄居于冒粘膜腔面上皮细胞表面及粘液层下方,一般不出现在胃粘膜的肠化区,可见于十二指…  相似文献   

3.
组织化学染色是检测幽门螺杆菌较灵敏的方法,但迄今为止所有组织化学方法均不特异,特别是在细菌数量较少或经治疗后,更易造成假阴性结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它对胃组织内的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首先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HP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1HP流行病学HP在胃镜检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率分别63.6%、71.9%和73.1%,其中胃粘膜有慢性活动性炎症HP检出率高于90%,血清病学调查我国5岁以下儿童HP感染率在15~45%,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HP感染随年龄增大而增加[1]。我国学者对HP感染的研究发现胃癌高发区HP感染的阳性率为62.5%,而低发区仅12.6%[2]。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已勾勒出它与上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除率与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疣状胃炎进行胃镜、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并对行根除Hp治疗的131例患者进行1~24个月的胃镜随访。结果 142例疣状胃炎Hp感染率92.25%。经根除Hp治疗,上消化道症状缓解率为100.00%,胃镜随访中有2例癌变。结论 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疣状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飞行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2月以来采用自制胃复宁散治疗飞行人员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u)25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47例男性飞行人员,经胃镜证实为活动性DU,并钳取胃窦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年龄22~43岁,共有溃疡59个,直径0.4~2.5cm,都有上腹痛等症状,间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由(HP)为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对胃底部HP检出与该部炎症的关系报道则不一。有报告认为,胃底部炎症可能为胃排空延续、胃储留的结果,与HP感染无关[1]。为探讨胃底部炎症与HP检出率相关性及其与胃窦部之间差异,我们对胃底部炎症152例进行观察,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连续观察1993年以来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152例,其中男113例,女39例。年龄20~69岁,平均39.l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上腹痛、暖气、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病程1.5~8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在成年人中报道较多,而有关儿童报道甚少.我院自1992年10月至1993年1月对甘肃临夏市回族地区3所农村小学学龄儿童进行上消化道疾病普查,旨在研究回汉儿童胃炎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的流行病学相关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幽门螺杆菌自发现以来,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已越来越明确,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Ⅰ类致癌因子,本文从基础临床、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包括其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对48例飞行人员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进行了研究,治疗前、后取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胃泌素测定。随机分3组采用抑酸、三联抗菌或抑酸加抗菌治疗。结果表明,全部十二指肠溃疡(DU)均伴有胃窦炎。根除HP后血清胃泌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单纯雷尼替丁对HP无明显作用,溃疡愈合率低于三联组或抑酸加抗菌组(P<0.01)。十二指肠化生降级在HP根除者与未根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HP、胃泌素和十二指肠化生之间有内在联系。根除HP是DU治疗的最佳选择,三联抗菌治疗或执酸加抗菌治疗对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次枸橼酸铋钾(丽珠得乐胶囊),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方法:对内镜及病理证实的慢性胃炎病人68例的治疗。就用三联方案:次枸橼酸铋钾220mg Bid,阿莫西林1.0Bid,替硝唑0.5Bid,疗程两周。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3.8%(57/68),对疼痛的缓解率为87.5%(35/40),副反应发生率10.3%(7/68)。结论:次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胃炎,可以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方法:选择Hp阳性胃增生性息肉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规范根除Hp三联治疗和法莫替丁治疗,并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胃镜和组织学检查,以观察息肉变化和黏膜炎症情况。结果:试验组随着Hp根除和胃黏膜炎症积分减少,息肉分别于24月内基本消失,对照组息肉无变化。结论:Hp与飞行员胃增生性息肉有一定关系,其机制与胃黏膜炎症密切相关,所以,根除Hp有利于治疗胃增生性息肉和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舰船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着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riori,HP)治疗日益得到重视,HP感染率在逐步下降,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GERD对人们正常工作及生活能造成严重影响,继而还易使食管黏膜发生病理性变化。舰船人员由于长时间颠簸在海上,受植物神经等影响,更易发生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及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导致GE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飞行人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8例飞行人员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进行了研究,治疗前、后取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胃泌素测定。随机分3组采用抑酸、三联抗菌或抑酸加抗菌治疗。结果表明,全部十二指肠溃疡(DU)均伴有胃窦炎。根除HP后血清胃泌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单纯雷尼替丁对HP无明显作用,溃疡愈合率低于三联组或抑酸加抗菌组(P〈0.01)。十二指肠化生降级在HP根除者与未根除者之间有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加标准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常规药物加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复发率,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胀、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暖气、恶心呕吐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泌素、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镁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后具有良好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效果与较低的复发率,同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对胃肠激素相关指标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