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老年人》2004,(12)
问:一年前,我向康某借款3万元,约定利息为银行同期利息的3倍,借款期限为1年。可是,借款期满后,我找康某还钱,却怎么也找不到他。我担心时间拖得越长,要负担的利息会越多,请问该怎么办?艾光春答:你提出的问题,涉及到我国《合同法》的提存制度。所谓提存,是指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合同标的物时,债务人将该标的物交付给提存部门而使合同终止的制度,它能产生与合同履行一样使合同关系消灭的效力。《合同法》第10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债务人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2.
湖南攸县的谭某与深圳的王某订立一份标的物为西周夔龙纹双耳三足圆形鼎青铜器的买卖合同,王某与谭某合意快递交货,谭某通过顺丰速运将此"古董"快递至深圳,但王某收到货物开箱验收时发现该青铜器碎裂毁损。我国合同法中并没有规定快递服务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4条"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故本文对快递服务合同参照《合同法》中第304条至316条关于"货运合同"的规定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合同的订立由传统的模式转换为网络模式,当事人不需要通过当面或电话等的形式谈判,只要在网络里就可以进行磋商,这样网络中订立合同和合同的成立是否可以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待于学者的研究。本文将对网络买卖的订立与成立进行分析,以找到适用合同法的法理基础。进而明确合同成立的界限,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更好的履行约定。  相似文献   

4.
郑方 《现代妇女》2014,(5):148-148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我国无效合同制度。从法条的规定来看,本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合同形式与合同目的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作出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梁述庆 《现代交际》2010,(4):109-110
民法中买卖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以德国立法为代表的区分原则给了我们分析婚姻缔结很大启示,于是,本文便借鉴买卖法中的区分原则来分析婚姻缔结的相关问题,以解决在现行我国婚姻立法体例下缺乏保护的事实婚姻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复效制度,对保险合同效力的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使我国在过去保险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得以完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权益得到更多的维护和保障,同时也符合保险人的利益追求。本文通过对复效制度的相关法条的解读,比较国内外保险合同复效制度的研究现状,在审判实践的基础上,对复效制度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作了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过于宽泛的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同时在劳动合同无效后果的处理上,该法对已经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采用的是合同相对无效的处理方式,即《劳动合同法》将已经发生的权利义务规定为可变更的权利义务,而对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关系的处理,则将劳动关系是否继续维持规定为当事人的一种权利。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从价值角度考量,缺乏正当性;从规范角度考量,缺乏合理的逻辑。因此,有必要运用法律解释学所提供的工具,赋予该法相关规定以更合理且合乎逻辑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多重买卖从古到今一直都有,尤其在标的物价格发生变化时.一物多卖的原因是出卖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守信用.该行为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最直接的违背.多重买卖由此而产生的数个买卖合同的效力应如何确定、买受人的救济方式有哪些是司法实践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房屋二重买卖是现实生活中颇为常见的现象,房屋二重买卖导致房屋出卖人、第一买受人和第二买受人之间的经济纠纷大量发生。因此,如何认定二重买卖中第二个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在不违背自由买卖的市场交易原则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护第一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和现象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在理论界与实务中的分歧也较大。作者针对上述问题在文中作一些详细地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法人承担有限责任是各国法人制度所确立的法人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由于法人有限责任的不适当运用甚至滥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但是,在我国现实的司法实践中,由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和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依赖性,制约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紧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引导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障公司制度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1.
赠与行为虽然不是商品流通的主要方式,但赠与和买卖、交换等法律行为一样与财产所有权紧密相联。本文对赠与合同性质进行简要分析,从性质出发阐明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存在的必要性。文章后半部分论述我国关于赠与合同任意撤销权的一些不明确、不恰当之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赠与合同撤销权的法律规定进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军 《职业》2007,(16)
近几年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条款而引发的劳动争议越来越多。违约金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但在劳动合同中,违约金是否作为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各国法律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按照合同法的原理认可违约金条款,有的国家则在法律上禁止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如日本的劳动标准法、韩国的劳动基准法等。我国的《劳动法》只是在第19条中规定,劳动合同必备内容中应该包括"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的条款,未明确规定违约金制度。各地对违约金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例如北京、山东、辽宁等地认为双方当事人可任意约定违约金,只要不违法、不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金就可以适用于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上海、江苏等地则将违约金限定于两种情形,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已经打破地域限制,用人单位跨地域经营和用工、劳动力跨地域流动越来越普遍,亟需建立统一的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统一了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下面三个虚拟案例中小A的不同经历,全面呈现了《劳动合同法》中对于违约金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上海推行基础设施特许经营,要聚焦重点领域,继续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领域的特许经营,继续推进正在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并向社会性领域拓展;要完善制度框架,构建完善的政府管理制度框架和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要创新政府管理,落实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机制,设立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咨询机构;要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立法性文件+特许经营协议或合同+同时适用的其他法规"模式的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出台行业性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4.
住房补贴是世界各国住房政策和制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城镇住房制度 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往,在 我国对住房补贴的研究文献中,往往着重于 研究如何在住房制度的改革中逐步改变传统 的住房补贴,促进住房商品化,减轻国家和企 业的负担。本文则试图从如何规范与理顺转 型期的住房补贴,建立与新的住房制度相适 应的住房补贴制度这一新的角度,展开对中 国住房补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上月底,我在一家商场买了一台彩电,商场承诺派车送货上门。送货途中,汽车为躲避障碍物将彩电摔下车,造成彩电基本报废。我要求商场换货,商场经理认为我已验货付款,双方的买卖合同成立,货物离开商场后损坏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请问,商场的这种说法有法律依据吗?谷丰谷丰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此项条款规定可见,此案争议的焦点实际上就是货物的交付地点是商场…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济宁市房产交易监理工作是1988年5月开始的,其职能是负责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建筑物的买卖、租赁、转让、抵押及其他在房地产流通过程中的各种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办理房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登记、鉴证及权属转移初审手续;审查房产交易当事人的资格、验证交易标的物的权属;办理住房置业代款担保业务;依法查处房产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提供房产交易咨询服务,并指导交易活动等。近年来济宁市房地产交易部门在市委、市政  相似文献   

17.
李大庆 《职业时空》2005,(24):26-27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也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依据。劳动合同虽然属于广义上的合同范畴,但除了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征外,与民事合同、行政合同之间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劳动合同不能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而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许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尤其在目前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8.
新《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民事调解制度,而且"专条"规定了现行调解制度,在有效地与《人民调解法》相衔接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立法衔接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这种原则性的规定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概括,不具备实践可操作性.文章界定了先行调解制度的内涵、指明该制度的立法缺陷,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多样性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继承合同的案件,但是我国现行法却没有相关的规定。为了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的局面,笔者试图站在司法的角度,运用各种解释论的方法为被扶养人和法定抚养义务人之间签订的继承合同找到最适合的法律适用条文,即《继承法》第31条的关于遗赠抚养协议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离婚扶养制度、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被称为我国四大离婚救济制度。本文首先通过对离婚扶养制度的一般理论进行讲述,总结各国规定离婚扶养制度的伦理基础和现实意义;其次针对我国婚姻立法对离婚扶养相关制度的规定从而得出我国离婚扶养制度为夫妻扶养义务的延续的结论;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现行离婚后扶养协议的相关问题。我国的离婚扶养是一种救助性扶养,离婚扶养义务是夫妻扶养义务的部分延续,其为离婚救济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不断完善和发展离婚后扶养制度是保障家庭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