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为实现由城乡二元、工农分治向城乡一元、工农均等的体制转型创造条件。从其阶段性特征看,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中心任务是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主基调是城乡均衡,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的整合。公共服务体制建设需要将总体目标与分步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冲破建立在传统非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各种体制障碍,其中的重点是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和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志宏 《兰州学刊》2004,(3):110-1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保持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为此 ,在了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平现状基础上 ,提出推进社会公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厦门社会事业体制创新及社会事业的产业化研究”课题进行分析。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厦门市社会事业组织的基本形态。涉及社会事业组织的分类,厦门市社会事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特点,厦门市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厦门市社会事业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方面;(二)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经验借鉴:涉及西方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改革的进程、改革的模式及成果,西方公共服务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等内容;(三)厦门市社会事业的社会化改革。涉及社会事业社会化改革的前提与取向,社会事业社会化的主要路径,构建社会事业社会化的制度平台等问题;(四)厦门市社会事业的产业化改革。涉及产业化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厦门市社会事业产业化改革的对策,社会事业产业化改革的保障措施等;(五)厦门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涉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具体社会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举措等三方面的内容;(六)厦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之后,探讨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随之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使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5.
6.
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能从各个侧面反映社会事业与社会产业发展、并具有统计意义的可量化指标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本文尝试构建了含有2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实际测算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事业经历了第一次快速发展、徘徊不前以及平稳发展和第二次快速发展四个不同阶段;社会产业则经历了发展起步、发展提速两个主要阶段.而总体上,我国社会事业和社会产业在1998年左右基本实现协调发展,其协调发展度为0.95,1999年为1.01.  相似文献   

7.
浅论知识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分析知识的特征出发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与主要特征:知识经 济是创新型经济,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经济对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影响: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可以促进社会 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刘勇 《中州学刊》2005,(5):106-110
在我国城区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城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自发展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整个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要素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协调发展的内容也是有所侧重的.因此,各级城区政府必须紧紧抓住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环境诸要素发展的主导方面和决定性的环节,明确发展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城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成为了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这种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离合,不仅违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类解放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主题。破解现实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困境,就需要确立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符合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性原理;二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源自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四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道德建设是实现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应从道德的本质要求出发,找准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切入点,以道德建设推动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才能使社会公平有物质基础,而公平反过来会保证社会健康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人的基本物质利益无法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最终根源。当前在我国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诸如就业问题严重,下岗失业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网络建设,而和谐网络建设也高度契合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在理论内涵、功能界定、价值追求和性质定位上,构建网络和谐与构建现实和谐有着相似的路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域下谈网络建设,就是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和谐网络的构建,强化网络管理的和谐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良性的社会阶层分化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意义;当今中国阶层分化中出现的阶层分化不平衡、贫富悬殊等现象,使得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它们对和谐社会构建构成潜在威胁。消解这些不和谐因素,必须在社会整合机制、流动机制、利益统筹和表达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艳琴 《东南学术》2011,(3):166-172
作为社会保障基础地位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综观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若干不足,需要从立法上予以完善。鉴于此,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救助价值观;将追求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立法原则;以促使受救助人群自立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同时规范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救助人群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直接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可协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功能,整合和谐社会,催化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氛围。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迅速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永忠 《学术研究》2007,(10):45-49
公共治理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相互认同基础之上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同经济法在市场性、管理性和公共性上具有本质的契合关系。公共治理理论能够弥补传统国家—市场分析框架的不足,对我国经济法治现象的变迁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释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前提下,以协同学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几种度量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最后,对这几种度量方法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了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法社会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是和有效的社会控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而,重视并加强对社会控制的概念、手段、途径和方式等相关理论的研究,阐释社会控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等,为建立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社会管理,防范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全,改变目前社会的弱控制状态提供理论指导,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