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是数字电视起步的一年,但处于襁褓中的中国数字电视自诞生之日起受到的并不是呵护与关照,而是面临着哄抢与争执。数字电视在2004的岁末,留下的仅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2.
《软件》2003,(12):5-6
在日前召开的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了对2004年电子信息产品市场预测,预测认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数字电视是从内部暴露了广电积弊,那么网络电视则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场从外部挑战广电的风暴。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互联网周刊》2006,(30):12-12
2006年科技股将面临3G牌照发送、数字电视大规模普及以及标准的制定两大发展机遇,其价值成长空间可与2003年的蓝筹股相媲美,尤其是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科技股将成为基金的新宠。而新科技股在2003年、2004年遭受价值投资理念的冲击,重低估,其价值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挖掘出来。新科技股集中在3G、数字电视、数码产业、电子元器件、软件、第二代身份证概念等板块。  相似文献   

5.
大屏争锋     
数字电视无疑是2004年最热的话题,从相关标准确定日期的扑朔迷离、IT厂商的蜂拥而至到各种形式的打着数字电视旗号的显示产品的纷至沓来,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未来数字电视市场的无穷魅力。而作为显示终端的电视产品的竞争帷幕似乎早已拉开,PDP、LCO、投影机的纷争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6.
有线数字电视的开通和传输在2005年进入了关键的一年,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青岛、佛山、杭州、深圳等地开通数字电视已进入了实质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有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对开通有线数字电视还心存疑虑或处于观望之中,主要是对数字电视的解决方案还不太了解。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将从技术平台、数字电视如何传输、频道配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平津 《数码世界》2004,3(1):30-33
中国模拟电视2015年退役。中国数字电视的战略时间表已排定,上万亿元的产业即之“金光乍现”。2003年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同时开始地面数字电视试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计划达到3000万户;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2015年,全面关闭模拟电视;这是我国数字电视的整体规划。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复的数字电视试点达46个,遍及26个省自治区市。各国数字电视发展时间表: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欧洲各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计划2006年实现数字电视全国覆盖,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  相似文献   

8.
李京 《信息网络》2004,(4):35-40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电视的推进能带动一批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群的发展。2002年中国广电总局制定了有关开展数字电视业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2003年起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和地面数字电视试验.力争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3000万;2008年利用北京奥运会转播之机,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广电  相似文献   

9.
度过了一段调整期的艰难阵痛之后,清华同方开始期待2004年的大丰收:数字电视、笔记本、PC机、集成、内容应用都被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数字电视是从内部暴露了广电积弊,那么网络电视则是在2004年底刮起的一场从外部挑战广电的风暴  相似文献   

11.
头重脚轻 《电脑》2004,(4):54-56
数字电视无疑是今后10年的一个经济增长热点,据悉.美国已经宣布在2006年淘汰模拟电视.欧洲表示要在2010年实现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我国的数字电视时间表也大体确定:2005年全国四分之一的电视台将发射和传输数字电视信号;2015年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届时,数字电视将成为我国电视播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2.
小勤 《数码世界》2004,3(5A):13-13
2003年被认为是中国数字电视启动年,按照中国广电总局的规划,到去年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应达到100万户,而到现在全国数字电视用户也只不过40万户。很多人将数字电视发展缓慢归罪于国家标准的迟迟不出台。然而业内人士尖锐指出,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症结不在于标准而是在市场推广模式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场现代家庭视听生活的革命,这是数字时代的必然产物,这是一次潜力超过亿万元的商机,无论政府、商家还是普通消费者都已经或即将投入这场革命的浪潮中……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3年我国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力争到2005年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接收用户超过3000万户;到2008年全国部分地区实现高清晰数字电视播放;2010年全国基本实现数字电视播放;2015年全国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今天,我们将与数字电视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感受这场革命起浪时的风雨声。  相似文献   

14.
在2004年8月举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视设备展览会上,广电系统数字电视的新典范“杭州模式”受到了各方的推崇,一时间俨然要颠覆之前的“青岛模式”、“佛山模式”的架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如期到来,又一年离我们远去。 2003年,留在指缝间的是纵横交织的种种关于激情与失望、快乐与痛苦、光荣与梦想的印象。在这一年里,中国IT产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SARS考验,凭科技之力托起了中国飞天的梦想,互联网、通信等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纪录,消费产品全面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我们也在等待数字电视、3G的梦想,等待互联网真正的春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数字电视的嬗变,历经了"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的热身阶段,如今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2004年可以说是彩电即将到来的"数字年"。按照广电总局发布的《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2005年,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的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和部分地级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将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0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2015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完成模拟…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周刊》2005,(3):20-24
2004年的中国产业环境是如此善变。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甚至是传奇故事的手机。短信产业在2004年陡遇波折。与此同时,已经预热多年的3C融合、数字电视、3G等技术的曙光却或隐或现地在中国公司的面前出现。资本市场重新对中国网络概念敞开胸怀,而即时通信、宽带娱乐等新兴业务的机会正在急剧升温。PC依然微利.但市场格局已然巨变……一个微妙的考验企业家的定力与判断力的关口在产业兴替的交错时刻涌现出来。是谁在产业低谷期为新一轮的产业升级预布棋子?是谁在互联网与主流经济的融合中创造了新的奇迹?是谁在商业模式的摸索中积聚起了巨大的产业资源和个人财富?从2004年11月到2005年1月,《互联网周刊》以2003年中国新经济年度人物推选为依托,依据年度表现,洞察力、影响力、领导力四个方向的评议标准,推出了新经济年度人物新一轮的榜单。2004年的25位上榜者各有各的精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厂商简讯     
《微型计算机》2011,(12):160-161
在2011年3月21日的“CCBN2011第八届数字电视技术创新论坛”上,同洲电子与创见实业正式发布了一款现代数字电视智能一体机,自此拉开了两者联手打造时尚、智能、舒适的“视听”生活序幕。  相似文献   

19.
《数码精品世界》2007,(10):126-127
“高清”是近期热门话题,归根结底,高清节目是数字节目的一种,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制作、传播、播放的新一代电视系统的一部分,那么,何谓数字电视,数字视频信号和传统模拟视频信号有什么区别,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数字电视,走近数字电视机顶盒。  相似文献   

20.
胡言 《微型计算机》2007,(4Z):17-17
刚刚过去的2006年,“数字电视转换”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从年初到年底,各地广电部门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数字电视“模转数”的步伐,推广力度可谓空前,无论是舆论导向,还是实际行动都做足了功夫。[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