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arknson's disere,PD)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8例PD患者和51例对照者进行评定,用帕金森病定量表(uPDRS)评定PD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PD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4.9%和46.9%,明显高于对照组;PD组抑郁与焦虑共病发生率为28.6%,明显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与病程、Hodhn-Yahr分级和Webster评分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PD患者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与PD病程、病情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5例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入选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PD患者进行病情程度评定。结果:PD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6.2%,其中轻度抑郁占51.6%,中-重度抑郁占48.4%。僵直型PD、震颤-僵直型PD患者绝望感、阻滞及睡眠障碍因子分明显高于震颤型PD。PD病程越长,UPDRS评分和Hoehn-Y ahr分型越高,抑郁发生率越高。抑郁程度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无相关性,而与病程、病情程度相关。结论:PD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不同临床类型,PD有其抑郁特点,僵直型PD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症状,其抑郁程度与PD患者病程、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林平 《广东医学》2006,27(1):57-58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由专业的临床医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自我照顾能力评分表、总体衰退量表对40例痴呆患者进行评估。结果HAMD评分13.50±6.624,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7.5%。HAMD条目中常见的是工作兴趣减退、能力减退感、人格或现实解体、精神性焦虑。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相关(P<0.001),而与痴呆类型、MMSE无关(P>0.05)。结论老年痴呆伴发抑郁症状较常见,其危险因素有发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ADL。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状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PDD)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2例帕金森病(PD)患者,先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初步筛查,然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将帕金森病患者划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各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有无照料人、Hoehn-Yahr分期、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Webster评分等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无照料人、Webster评分、Hoehn-Yahr分期及UPDRSⅡ在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有无照料人与UP-DRSⅡ综合评分,尤其是床上翻身是PD患者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中抑郁发生率较高,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要注意及时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伴发抑郁、焦虑的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3例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对其进行评定,将性别、疾病临床类型、年龄、病程、起病年龄、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MoCA评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纳入研究,对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3例PD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5.8%,焦虑发生率为41.0%;PD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及PD焦虑组与非焦虑组之间年龄、起病年龄、受教育年限、LED (mg/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的BDI评分与年龄(r=-0.280,P=0.01)、受教育年限(r=-0.237,P=0.03)及LED (mg/d)(r=-0.222,P=0.04)呈负相关,PD患者BAI评分与年龄(r=-0.295, P=0.007)、LED (mg/d)(r=-0.328, P=0.003)呈负相关。结论 PD患者常伴发抑郁及焦虑,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是内源性的生物学因素、外源性的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神经性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13年3月1日-2013年5月30日急诊就诊的主诉头痛患者180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焦虑患者52例,占28.9%,抑郁患者34例,占18.9%。女性、中学以下学历、自费医疗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费医疗和糖尿病基础疾病是发生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学以下学历,自费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础疾病是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急诊神经性头痛患者,应引起急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建议患者求助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分析睡眠障碍与急性初发、轻度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②方法纳入脑卒中患者45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并以PSQI量表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分析既往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发生脑卒中的类型及发生率的差异,筛查影响因素;分析睡眠障碍患者与非障碍患者各量表评分的差异。③结果在452例患者中,198例(43.81%)发生睡眠障碍:睡眠过多者以出血性卒中为主,失眠居多者以缺血性卒中为主。轻度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卒中类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有无焦虑或抑郁)关系密切。与非睡眠障碍患者比较,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焦虑、抑郁程度较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低(P<0.05)。④结论睡眠障碍导致初发、轻度脑卒中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4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行心理测评,评价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医保类型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焦虑患者67例,占32.8%,抑郁患者46例,占22.5%。女性、合并高血压史者焦虑发生率更高(P<0.05);女性、初中及以下学历、报销比例≤40%、合并糖尿病者抑郁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和合并糖尿病史是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UA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尽早给予心理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不同运动症状分级(H-Y)时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和Ⅴ(UPDRS-Ⅲ、UPDRS-Ⅴ)、PD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及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对169例PD患者进行评估,并与102名正常组对照.结果 99.41%的PD患者存在非运动症状;76.33%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80.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及非运动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不同Hoehn和Yahr(H-Y)分级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表现及严莺度差异明显;焦虑、H-Y分级、性别、PDSS及MMSE得分进人回归方程.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明显,且在不同运动症状分级间表现及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的焦虑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和神经心理学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对病人心理护理。方法:要求病人在清醒、服药后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运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由医生、病人、家属、护士共同完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结果: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与病程运动障碍程度(UPDRS)、认知障碍呈正相关:PD人UPDRS、年龄对发生焦虑、抑郁危险因素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D人、认知损伤程度、UPDRS、病程对发生焦虑危险因素大于1。结论:重视PD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变化,加强疾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