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估价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抗人心肌cTnI单抗2B1.9和2F6.6双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282例VMC患者血清cTnI量,[3HQNB]结合检测cTnI持续升高患者血清对人心肌M2受体数量和亲和力的影响;PCR扩增检测EVs-RNA,淋巴细胞和心肌细胞mtDNA缺失率,部分病例测定柯萨奇B病毒(CVB)IgM及中和抗体滴度.结果临床诊断VMC患者282例,其中157例cTnI升高,阳性率55.7%,3个月转阴率52.3%,6个月转阴率为90.8%.cTnI持续升高的VMC患者,血清内出现抗M受体抗体,减少心肌M受体数目,抑制亲和力,导致心肌M2受体下调和去敏.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作用相似.VMC患者心肌细胞与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2.5倍和15.8倍.cTnI持续升高3个月患者的CVB-IgM持续时间延长,心律失常和症状改善率明显低于cTnI转阴者.结论血清cTnI升高是诊断VMC心肌损伤的客观证据,cTnI持续升高可能与VMC患者自身抗体出现、心肌受体损伤、mtDNA缺失等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估价血清肌钙蛋白 (c Tn I)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抗人心肌 c Tn I单抗2 B1.9和 2 F6 .6双夹心 EL ISA法 ,定量检测 2 82例 VMC患者血清 c Tn I量 ,[3HQNB]结合检测 c Tn I持续升高患者血清对人心肌 M2 受体数量和亲和力的影响 ;PCR扩增检测 EVs- RNA,淋巴细胞和心肌细胞 mt DNA缺失率 ,部分病例测定柯萨奇 B病毒(CVB) Ig M及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临床诊断 VMC患者 2 82例 ,其中 15 7例 c Tn I升高 ,阳性率 5 5 .7% ,3个月转阴率 5 2 .3% ,6个月转阴率为 90 .8%。 c Tn I持续升高的 VMC患者 ,血清内出现抗 M受体抗体 ,减少心肌 M受体数目 ,抑制亲和力 ,导致心肌M2 受体下调和去敏。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 M受体抗体作用相似。VMC患者心肌细胞与淋巴细胞 mt DNA缺失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 2 .5倍和 15 .8倍。c Tn I持续升高 3个月患者的 CVB- Ig M持续时间延长 ,心律失常和症状改善率明显低于 c Tn I转阴者。结论 血清 c Tn I升高是诊断 VMC心肌损伤的客观证据 ,c Tn I持续升高可能与 VMC患者自身抗体出现、心肌受体损伤、mt DNA缺失等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检测血清肌钙蛋白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血清CK-MB水平诊断心肌炎性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42例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血清CK-MB水平。结果 28只病鼠中19例(67.85%)cTnI升高,17例(60.71%)cTnI升高,6例(21.42%)CK-MB升高;42例患者中26例(61.9%)cTnI升高,16例(38.1%)cTnI升高,2例(4.76%)CK-MB升高。结论 测定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探查心肌炎性损伤远较血精CK-MB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及其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体检正常者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并做分析;连续测定病毒性心肌炎患者CK、CK—MB和cTnⅠ,并做比较;根据临床症状缓解率、彩色超声所示心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好转率、CK—MB、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等临床资料,分析cTnI与病毒性心肌炎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cTnⅠ的阳性预测率为97.5%,特异性为90.6%;经过治疗118例cTnⅠ高于参考值范围的患者中有36例持续升高,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彩色超声所示心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好转率,CK—MB,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等方面均与cTnⅠ降至正常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明显优于CK及CK—MB,并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血清cTnI对VMC诊断及预后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在其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定量检测法、免疫抑制法、ELISA法分别进行cTnI,CK-M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140例临床诊断VMC患者血清cTnI值为(0.23±0.37)ng/ml,与对照组(0.0 ng/m1)比较显著增高P<0.01.其中89例患者血清cTnI值升高,阳性率63.57%,明显高于CK-MB阳性率27.14%,P<0.01.动态观察组68例cTnI升高者,1个月转阴率76.47%,2个月转阴率94.12%,半年时间内全部转阴.12例重症患者血清cTnI全部升高,其值为(0.53±0.36)ng/ml,并且转阴时间长,大多超过1个月.140例VMC患者中,柯萨奇病毒抗体IgM阳性者中cTnI阳性率72.55%,显著高于柯萨奇病毒抗体IgM阳性者中阳性率49.0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MC患者血清升高是诊断VMC患者心肌损伤的客观依据,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诊断时间窗长,对VMC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和20例正常人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I(cTnT、cTnI)水平,以探讨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发现,VMC和DCM患者血清cTnT、cTnI水平均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cTnT、cTnI水平及其阳性率在VMC和DCM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cTnT、cTnI水平是反映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拟诊VMC、DCM患者若血清cTnT、cTnI水平升高,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与血清CK-MB水平诊断心肌炎性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建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测定小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水平;同时观察42例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及血清CK-MB水平.结果 28只病鼠中19例(67.85%)cTnI升高,17例(60.71%)cTnI升高,6例(21.42%)CK-MB升高;42例患者中26例(61.9%)cTnI升高,16例(38.1%)cTnT升高,2例(4.76%)CK-MB升高.结论测定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探查心肌炎性损伤远较血清CK-MB敏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99mTcMIBI正常人心肌显像特点及其在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对照42例,冠心病141例,病毒性心肌炎36例,心肌病23例,分别进行静息相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部分患者加作运动相或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于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上将左室心肌分为心尖、前壁、前侧壁、侧壁、后侧壁、下后壁、前间壁、间壁、后间壁9个节段,观察其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心尖、下后壁、间壁可见相对稀疏区;99mTcMIB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2.2%,86.1%和100%。结果提示: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不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而且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诊断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肌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年来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检测被认为是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方法 ,但其敏感性、特异性不高。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是近年来发现的一项反映心肌损伤及心肌细胞坏死的标志物。本文收集心肌炎患儿 32例通过检测血清CK -MB及cTnⅠ进行比较 ,评价两者在心肌炎诊断中的意义。1 资料及方法1 1 病例选择  32例心肌炎患儿为我院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3月门诊与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重新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其中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 2~ 14岁 ,<3岁 4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IMA、h-FABP 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2019 年10 月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确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6 例作为观察组,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将观察组分为轻症 组(54 例)和重症组(42 例)。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 血清IMA 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FABP 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水 平。采用Pearson 法分析血清IMA、h-FABP 水平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IMA、h-FABP 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重症组血清IMA、h-FABP 水平较轻症组高(P <0.05)。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 清心肌肌钙蛋白I 水平为(0.26±0.12)ng/ml。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MA、h-FABP 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I 水平呈正相关(r =0.803 和0.851,P <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存在血清IMA、h-FABP 的高表达, 血清IMA、h-FABP 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临床早期 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本院学区里病毒性心肌炎组62例、60例非心肌炎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TnI及血清CK-MB值阳性率比较。结果:3组间cTnI及血清CK-M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对于诊断小儿VMC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I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测定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分层法测定146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38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结果血清cTnI阳性率为89.7%,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2.17%。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脏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分层法测定146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38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结果血清cTnI阳性率为89.7%,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2.17%。结论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抑制法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及健康儿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值。结果:28例病毒性心肌类患儿血清CTnⅠ阳性率达92.9%;远较CK-MB阳性率50.0%为高。结论: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CTn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心脏病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1996年Rezkalla报道 [1]卡托普利治疗实验小鼠心肌炎有效。但卡托普利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国内报道较少 ,笔者观察了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卡托普利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 ,并与常规治疗的患儿作比较 ,以了解卡托普利对心肌细胞的维护作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1对象系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 ,均符合威海会议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2],按入院日期随机分成两组 :卡托普利组30例 ,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心脏肌钙蛋白Ⅰ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分层法测定146例病毒性心肌炎和138例非心肌炎患儿血清cTnI.结果 血清cTnI阳性率为89.7%,明显高于非心肌炎组2.17%.结论 血清cTnI反映心肌细胞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是一项极具临床价值的心肌炎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对有心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胸痛及/ 或心前区紧压感等症候一种以上,且一月内有带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史的患者568 例,作99 m Tc M I B I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表明,有404 例(7112 % ) 支持临床对心肌炎的诊断。另108 例患者一月内仅有咽痛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其中6 例(55 % ) 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支持心肌炎,其血清柯萨奇 B 组病毒 Ig M 抗体呈阳性,诊断为病毒感染所致心肌反应,一月后有3 例出现心律失常。症候学结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是诊断心肌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肌抗体IgM测定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肌抗体IgM测定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62例对照组病人心肌抗体,与心肌酶谱作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抗体IgM阳性率90.0%,特异性87.1%,阳性率较心肌酶谱阳性率83.3%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抗体IgM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早期辅助诊断意义,并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血清肌钙蛋白Ⅰ的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70例,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K-MB的水平,采用维护重要脏器、对症治疗、营养心肌以及抗病毒治疗后,再次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K-MB水平,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的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在评价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特异性方面,CK-MB不如血清肌钙蛋白Ⅰ。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可通过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体现,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近5年来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分别于入院后2 h、24 h、72 h、7 d抽取肘静脉血对其血清中cTnI和肌酸肌酶-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观察其动态水平变化.结果 血清中cTnI和ck-MB均升高.但cTnI较ck-MB有出现时间早,诊断时间窗更宽等特点,在评价心肌损伤敏感度方面cTnI优于ck-MB(P<0.01).结论 血清cTnI水平可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程度,是一个较理想的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