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5例应用64排螺旋CT疑诊为CAD的糖尿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64排螺旋CT在CAD诊断中的价值。对356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CAG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显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CAD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超高档螺旋CT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的胆管三维成像技术也逐渐成熟,成为诊断胆系疾病无创、敏感的方法。目前主要有阴性法多排螺旋CT胆系成像(N—CTCP)和螺旋CT胆管造影术(SCTC)。为探讨N—CTCP诊断重度阻塞性黄疸的价值,我们对4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N—CTCP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重大疾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仍然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一些其它非介入技术的应用具有代替常规冠脉造影术的潜在可能性。这样 ,冠状动脉疾病的非介入诊断成为当今医学关心的问题。新一代的多层螺旋CT具有高的分辨率 ,可以对心脏及冠状动脉进行显像评价。它不仅可以直接检测冠脉管腔狭窄 ,而且可以检测冠脉粥样硬化斑块。虽然由于冠脉运动尤其是右冠和回旋支中、远段造成的伪影 ,限制了MSCT的应用 ,但在获得足够的冠脉显像质量的情况下 ,多层螺旋CT冠脉管腔显像诊断明确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 90 %左右。近几年来 ,CT技术的进步和显像质量的提高为冠脉显像诊断提供了日益增加的临床价值。另一方面 ,多层螺旋CT通过对冠脉钙化的评价 ,进行冠脉斑块负荷的测量 ,可评价、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通过钙化斑块负荷和造影剂管腔显像结合可增加诊断的准确性。总之 ,MSCT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疾病的非介入方法正在快速发展 ,将来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前心率干预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4排螺旋CT已成为诊断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有效影像方法。我院于2006年4~7月间,应用GE LightSpeed VCT机,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对326例冠脉疾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螺旋CT增强扫描。此项检查要求受检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集的图像较为满意。因此如何控制心率是此项检查的关键步骤。本研究对控制心率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痛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先后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性为96.1%,特异性为94.2%。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能较好显示冠脉病变情况,可作为冠脉病变的一种筛查手段,可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辅助诊断心肌桥的准确率。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236例展开研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确诊者的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进行观察,评估诊断结果、诊断效能、测量参数。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心肌桥者60例,静态CTA图像、静态加动态CTA图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95.00%。静态加动态CTA图像的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静态CTA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长度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低于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在心肌桥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多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图像和诊断的影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CT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上的研究和进展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320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检查资料,分析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例冠状动脉CTA中,右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左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2例(40.00%),两侧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例(20.00%)。所有图像通过VR、MIP和CPR等重组图像显示异常血管与肺动脉的关系和位置。结论320排螺旋CT容积成像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可作为该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对照。得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80.0%。结论①64层螺旋CT检查是一种无创、快捷的冠状动脉血管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②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判断仍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评价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8月至2004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63例,年龄(67±9)岁。患者均于检查前后两周时间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初步分析引起检查结果偏差的原因。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共评价了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1267个,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相比,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中度以上狭窄(>50%)的灵敏度为75.43%,特异度为95.88%,阳性预测值为74.58%,阴性预测值为96.01%,准确度为93.05%。结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筛查手段,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短至500ms,在心电后门控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多层螺旋CT薄层及小螺距扫描心脏后进行冠状动脉重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非侵袭性冠状动脉成像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迅速发展,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已成为临床无创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1-3]。CTCA因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可以准确地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信息,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特别是超高的阴性预测值使其可作为排除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但CTCA假阳性的比率及易高估病变严重程度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采取多相位窗的冠状动脉图像,从中筛选最佳图像并利用后期图像重建技术可模拟出冠状动脉的三维结构。此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与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及搭桥术后的评价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其微创、安全、分辨率高等优点,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CT应用仿真血管镜技术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病人及40名正常人行多排螺旋CT扫描,将所有的CI图像进行低对比薄层重建,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 3D工作站,用软件CT仿真内镜、多平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就正常血管及病变血管在CT仿真血管镜中的改变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对入选的35例病人和4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CT仿真血管镜成像,35例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症的病人中,血管壁钙化32例共102处病变,血管内壁不规则及增厚30例,血管狭窄29例,动脉硬化斑块19例66处病变;40例正常人的血管仿真血管镜图像表现为血管壁光滑,管腔无狭窄;12例冠心病病人同时行血管造影术检查,其结果与CT仿真血管镜成像检查相似 .结论用多排螺旋CT仿真血管镜诊断动脉硬化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对64排螺旋CT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460例患者425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病变868支,其中781支与CAG结果 吻合,60支64排螺旋CT诊断狭窄而CAG显示正常,另外有2例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 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病变程度上,共781支病变在程度上与CAG结果 吻合,准确性为89.98%.结论 64排螺旋CT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评估较为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性。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敏感性、漏诊率、误诊率、特异性分别为96.00%、4.00%、5.00%、95.00%,其诊断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无差异性。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层图像的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多层螺旋CT问世。它通过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 ,加上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 ,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检测冠脉钙化和斑块 ,冠脉支架植入术和搭桥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