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研究了豫北玉米田连续多年施用化学除草剂后田间杂草的演替变化,经实地调查、分类和统计,初步明确豫北地区夏播玉米田的主要杂草分属11科21种,多为一年生杂草。麦套玉米的种植区,未灭茬中耕的玉米田草害主要类群以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尤其是马唐田间分布频率96.4%,危害程度达到2.0级,其次是莎草、牛筋草,并且根据田间调查莎草呈上升趋势。在套种玉米而麦收后进行灭茬中耕的玉米田,杂草主要类群以马唐、狗尾草和马齿苋为主,尤以马唐为首,田间分布频率为94.4%,危害程度达1.2级,并且根据群众调查及田间观察马齿苋为害有上升的迹象。同时明确了草害有效的化防技术。  相似文献   

2.
路志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125-126
本文介绍了豫北地区小麦、玉米由主要杂草及发生规律,并针对作物不同时期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郊区旱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春市郊区不同轮作方式旱田的土壤杂草种子库中杂草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方式旱田土壤的杂草种子有5科8种,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内。玉米连作田和玉米一大豆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主要杂草种类有:小叶藜(Chenopodiun serotium L.)、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hispidula(Retz.)Hack.]、茼麻(Abutilon theophratsti Medic)等,其中小叶藜为优势种;而小麦连作田,主要有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L.)、旱稗等,其中反枝苋为优势种,玉米连作田杂草种子较均匀分布在各土层,而玉米一大豆轮作田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小麦连作田的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5cm土层。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肥料对提高玉米单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是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为了摸清豫北高产区夏玉米氮肥最佳施肥量和最高产量施肥量,进一步完善豫北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我们安排了玉米氮肥用量试验.  相似文献   

5.
田间杂草对玉米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使玉米的生长环境恶化;杂草还能传播病虫,是病虫隐蔽的场所;杂草影响农事操作。杂草的危害不但降低玉米产量,而且还会使玉米品质变劣,增加农民除草投入。据测算,玉米田草害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0%左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中除草方式主要有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和机械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6.
<正>鹤山区位于鹤壁市北部,属于豫北丘陵区。化学防治玉米田杂草技术在该区已经普及,但由于受到施药时气温、降雨、土壤湿度等自然因素和施药时期、用水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杂草灭杀效果差、产生药害等现象时常出现,甚至因为药害危及临近地块。一、玉米田间杂草发生及危害特点鹤山区土壤地力等级水平为3~8级,灌溉条件相对较差,可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7.
豫北主要农作物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豫北地区沁阳市农业气象观测站长时间序列冬小麦和夏玉米观测资料及其对应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主要物候期、全生育期光热资源及其利用效率的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3-2007年,豫北地区冬小麦成熟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天数明显缩短,其缩短趋势为每10a4.9d;夏玉米播种期显著提前,全生育期明显延长,其延长趋势为每10a4.0d;豫北地区气温升高的趋势显著,冬小麦和夏玉米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均明显增加,其速率分别为7.8(℃.d)/a和10.0(℃.d)/a;太阳总辐射在冬小麦全生育期显著减少,其减少速率为9.5MJ/(m2.a),而在夏玉米全生育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经统计分析发现(n=25),豫北地区冬小麦光、热利用效率分别为0.40%和3.5kg/(℃.d.hm2),夏玉米分别为0.70%和4.0kg/(℃.d.hm2);从时间变化趋势看,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其热量利用效率的增加速率分别为每10a0.7kg/(℃.d.hm2)和每10a0.6kg/(℃.d.hm2);而光能利用效率的增加速率均为每10a0.10%。  相似文献   

8.
为玉米种植中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豆科牧草(三叶草和紫云英)与鲜食糯玉米间作模式,研究玉米单作(CK)、玉米-三叶草间作(T_1)和玉米-紫云英间作(T_2)不同处理的田间杂草密度、杂草鲜重及防效、玉米产量与品质及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杂草密度、杂草鲜重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均为CK T_2 T_1; T_1的杂草株防效与鲜重防效均大于T_2;玉米产量T_1和T_2处理较CK分别增加32. 32%和16. 91%;玉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T_1和T_2处理较CK均显著增加; T_1、T_2经济效益较CK分别增加13 342元/hm~2和9 122元/hm~2。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成熟期玉米单作处理的杂草密度及鲜重均大于与紫云英、三叶草间作的处理,玉米与豆科牧草间作可有效降低田间杂草数量,提高玉米品质,其中以玉米-三叶草间作的杂草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玉米(Zea mays)、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大豆(Glycine max)的秸秆还田措施对冬闲期杂草多样性的影响,本文通过杂草物种调查和秸秆移除、秸秆全量还田及双倍秸秆还田控制实验,定量比较玉米、花生、大豆3种作物的田间杂草发生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冬闲期间,大豆地田间杂草多样性在秸秆还田处理下显著增加36.0%,而玉米地杂草多样性在双倍秸秆添加时显著下降了71.6%,且二者田间杂草区系的差异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大而扩大(双倍秸秆还田时二者的Bray-Curtis距离达到0.72),花生地杂草区系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并不显著;不同秸秆还田类型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不同;冬闲期杂草群落多样性变化并不会影响来年生长季杂草的发生。因此,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科学地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可控制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平衡土壤碳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省2001—2010年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数据及安阳、许昌、周口、南阳等4个代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1991—2010年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近10 a来小麦玉米产量特点和近20 a来有关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来河南省除豫北区域外均表现为小麦产量高于玉米产量,且以豫东南麦玉两熟区产量差距最大;光合生产潜力表现为玉米产量潜力显著大于小麦,且以豫东南区域玉米产量潜力最大;积温随纬度升高,下降显著,其中,豫北区域小麦和玉米季的积温均无法满足晚熟品种的利用,豫东南两季均可完全满足中晚熟品种对积温的需求.日照时数则表现为随纬度升高逐渐升高,除豫北小麦季略有增加外,4个省辖市小麦玉米两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二者产量潜力的发挥.降雨量表现为小麦季降雨量减少,且4个省辖市雨量均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玉米季除豫北外,降雨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99~2000年进行了90%盖萨林水分散颗粒剂(WG)防除春玉米田杂草的效果及对春玉米的安全性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90%盖萨林WG对春玉米田的藜、本氏蓼、反枝苋、龙葵等阔叶杂草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而对苍耳、苘麻及禾本科杂草防效较差。春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适宜的用药量为90%盖萨林1620~1890(g·ai)/hm2(有效成份用量),对阔叶杂草总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春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2.
田间普查和定点观察表明,白湖圩区春玉米田杂草共有19科57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莎草科、苋科杂草较多,分别占总数的15.8%、14.0%、8.8%.主要杂草有10种,其中马唐、牛筋草、旱稗、香附子、铁苋菜构成优势种.上述杂草为该区当前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3.
乐山城区结缕草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个不同季节对乐山城区20 000 m2的结缕草草坪进行了杂草调查,结果表明:乐山城区草坪主要杂草共32科76种。其中双子叶植物26科58种,单子叶植物3科15种,蕨类植物3科3种。危害较重的杂草是酢浆草、天胡荽、漆姑草、狗牙根、香附子、空心莲子草、小白酒草、马兰、剪刀草、牛筋草、早熟禾、扬子毛茛。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防除绿化苗圃杂草,对金华市常见绿化苗圃主要杂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金华市常见绿化苗圃杂草共有30科90种,其中主要杂草有水花生、香附子、牛筋草、马唐、狗尾草、一年蓬、狗牙根等,常见杂草有马兰、牛繁缕、婆婆纳、猪殃殃、车前草、荠菜、灰绿藜、小飞蓬、酢浆草、蓄、凹头苋等,偶见杂草有斑地锦、通泉草、泥胡菜、刺儿菜、龙葵、商陆、看麦娘等;大部分杂草在苗圃中呈随机分布,只有个别杂草呈聚集分布;不同季节,为害绿化苗圃的杂草种类、密度、出现频率等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宿迁市区草坪杂草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9年宿迁市区草坪杂草进行调查发现,杂草种类112种,隶属32个科;调查冬春季草坪优势杂草为多头苦荬、黄鹌菜和大巢菜,多头苦荬危害程度最高;夏秋季的优势杂草为马唐、小飞蓬、狗尾巴草和香附子,马唐危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表明,屯溪区草坪杂草有109种,隶属36个科,89个属,危害草坪的主要杂草有牛筋草、狗尾草、香附子、狗牙根、马唐、铜锤草等11种。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区草坪杂草调查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天津市8个区不同管理水平的草坪进行了杂草调查。共记录草坪杂草19科38属52种。总体结果显示,频率最高的优势杂草是扁蓄、狗尾草及马唐,数量最高的是马唐、扁蓄及旋复花。不同管理水平的草坪杂草数量不同,优势杂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大豆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调查玉米大豆轮作区翻耕和免耕2种耕作模式下大豆田0~30 cm土层土壤杂草种子库组成及特征。[结果]2013—2015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翻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6科28种,免耕大豆田杂草共有15科26种,有22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大豆田均有分布。翻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铁苋菜、龙葵、藜和委陵菜,免耕田主要优势杂草为龙葵、铁苋菜、稗草、藜和马唐,杂草类型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248.2粒/m2,主要分布在0~5、15~20、20~25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为3 181.5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龙葵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一定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0~5、10~15、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龙葵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5~10、20~25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 cm土层。[结论]免耕和翻耕对大豆田杂草种子库密度影响不大,不同耕作模式对杂草相对优势度和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荒漠绿洲区甜菜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新疆7个主要甜菜种植区域的97块甜菜田杂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疆甜菜田杂草共有36种,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蓼科和豆科在杂草种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稗草和灰藜为新疆甜菜种植区域的优势杂草,区域性优势杂草为反枝苋,狗尾草、龙葵为常见杂草,其余为一般性杂草,有31种。从不同区域杂草群落结构来看,新源巩留的甜菜田杂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指数达3.40;群落多样性最高的为昌吉,Shannon-Wiener指数为2.29,Simpson指数最低(0.13);奎屯的杂草种类最少,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0.59)。群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甜菜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4组,昭苏特克斯与新源巩留划分为一组,额敏和奇台为一组,昌吉的杂草群落单独划为一组,奎屯和霍城察县的杂草群落为一组。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烟草大田期,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烟田杂草共计有39科121属167种,根据对每种杂草重要值的评价,最主要的杂草有15种,包括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狗牙根、牛筋草等。其中马唐、香附子、牛筋草3种,为贵州省烟地杂草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