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硝喹对鼠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小鼠,灌服单剂量的硝喹(1mg/kg)后30min到24h,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动态观察了红内期疟原虫的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在光镜下,有些晚期滋养体核大而不能分裂,有些原虫胞浆中有散在的圆形红色颗粒,这些红色颗粒可能是电镜中观察到的自噬泡或膜性残体。在电镜下,最早观察到的是原虫线粒体肿胀,基质空化,粗面内质网扩张和排列紊乱,核糖体脱落和解聚。随后原虫膜性结构增生,在胞浆中形成多层螺纹膜或髓鞘样结构,核膜肿胀,增生,核周间隙增宽。药物作用晚期,原虫结构瓦解,形成大量自噬泡。结果表明,硝喹干扰了疟原虫的膜系统,胞浆系统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从多个环节发挥其抗疟效应。  相似文献   

2.
硝喹对约氏疟原虫卵囊和子孢子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对硝喹在鼠疟孢子增殖期作用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卵囊数量减少,个体较小,晚期卵囊退化,外形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核膜肿胀,核基质浓缩,自噬泡明显可见,线粒体空泡变,残余体增多。子孢子核膜增厚,空泡变。  相似文献   

3.
4.
5.
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相关蛋白识别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杨  张锡林  段建华  宋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11):1141-1145,1149
目的对混和于宿主蛋白的约氏疟原虫红外期蛋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制备针对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的免疫血清,通过免疫印迹识别肝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相关蛋白,并对识别的蛋白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通过免疫印迹成功地识别了疟原虫相关的蛋白,经MALDI-TOF-MS获得肽指纹图谱,以Mascot软件分析并在疟原虫蛋白数据库中检索到了相匹配的多肽。结论应用免疫印迹与肽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存在于复杂混和物中的红外期疟原虫蛋白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蒿甲醚对约氏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本课题利用已经建立的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通过吸饲蒿甲醚糖水的方法,观察蒿甲醚是否影响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的发育.通过RT-PCR方法,分析NOS、TEP1和PPO三个斯氏按蚊重要的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了解青蒿素类药物蒿甲醚影响疟原虫...  相似文献   

7.
大鼠在注射BCG、地塞米松或碳素后,再静注约氏疟原虫子孢子,42小时后活杀,观察三种制剂各自对子孢子入侵及外期原虫发育的影响。结果:碳素组中30%枯氏细胞内充斥碳粒,外期密度明显下降;BCG 6×10~7菌单位一次静注,亦可使外期密度明显下降,且原虫较小,退变率较高;地塞米松则可使外期密度明显升高,且原虫较大,有液泡者多。本文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鬼形红细胞中约氏疟原虫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用皂化和低渗技术,使约氏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溶血变成鬼形细胞,在扫描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结构.结果鬼形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形态结构完整,呈现红内期各期疟原虫的特征性结构,如红细胞膜源性纳虫空泡,指环样早期滋养体,"褡裢"(brassiere)样早期裂殖体,裂殖体表面新生芽体和葡萄串样晚期裂殖体的外形;早期滋养体的胞口、食物泡和结晶样的疟色素颗粒,晚期滋养体的核质与核膜的增生,及其增生核膜的衍化;裂体增殖过程中先行的团块样核分裂及其随后的芽体等头端结构的形成.结论鬼形细胞技术有可能成为红内期疟原虫形态生物学及其免疫学和疫苗学研究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L-1、IL-6和活化枯否细胞(Kc)产物对约氏疟原虫红外期(EEF)发育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IL-1、IL-6或合用,3 h后接种子孢子(Sp),42 h后观察EEF发育情况;建立大鼠肝细胞-约氏疟原虫体外培养模型,Sp接种后2 h加IL-1、IL-6及激活后Kc培养上清,观察对EEF发育的影响.结果:IL-1组、合用组Sp发育率明显降低,IL-6组无明显下降;IL-1、IL-6明显抑制培养的EEF发育;激活Kc培养上清也可抑制EEF发育,EEF成熟度低、体积小.结论:IL-1、IL-6在体内外和接种Sp前后均可抑制EEF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用葡萄球菌肠毒素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脾细胞所获得的γ-干扰素(IFN-γ),于接种约氏疟原虫子孢子前5h静注于Wistar大鼠体内,子孢子接种42h后肝内红外期(EEF)数量显著减少,其子孢子发育率仅为对照组的7%~20%,但EEF的大小及成熟度均未受影响。大鼠接种子孢子后2h给IFN-γ共孵40min,然后超速离心洗脱IFN-γ后再接种于大鼠,则红外期的密度、大小、成熟度也均类似于对照组。结果提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 Feulgen 组化染色研究乙胺嘧啶作用后约氏疟原虫卵囊内核酸含量的变化,并在显微分光光度计下进行 DNA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早、中期卵囊内含有丰富的 DNA 颗粒,晚期卵囊内形成大量成熟的子孢子。而用药组卵囊发育迟缓,胞浆内来见清晰的 DNA 团块,仅见色素堆积,部分卵囊形成黑孢子。用药组卵囊的 DNA 平约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步说明,乙胺嘧啶可抑制疟原虫卵囊的 DNA 合成,从而阻止了蚊体内疟原虫的继续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2.
对感染约氏鼠疟原虫配子体的小鼠分别一次灌服MP0090 5mg/kg和10mg/kg,2小时后供斯氏按蚊血餐。于第7、9、11天分别解剖蚊胃;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两组药物作用的卵囊发育受抑制,其内胞质粗糙并出现许多空泡,正常结构几乎消失。在某些卵囊内,即使成孢子细胞已形成,但子孢子也呈现明显的空泡状。结果表明:MP0090具有间接阻断孢子增殖的作用,且浓度不同作用效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法感染IL-12基因敲除小鼠和B6小鼠约氏疟原虫(17XNL),于感染后的第0、2或4、6天取小鼠尾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从感染后的第2天起,隔日检测小鼠虫体血症水平.结果:与B6小鼠相比,IL-12基因敲除小鼠在感染后虫体血症水平增长迅速且水平高;清除感染需时较长,但仍能完全清除虫体而存活.在感染后的第0、2、6天血清中无IL-12、IFN-γ,而B6小鼠IL-12、IFN-γ(D4)水平均较高.两者在TNF-α水平上无差别.结论:尽管IL-12对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的存活很重要,但无IL-12的小鼠感染约氏疟原虫后仍能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餐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对AdPPO1、AdPPO2和AdPPO3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同批3~5 d龄大劣按蚊分为不吸血组(N)、吸正常血组(NB)和吸感染血组(IB),在血餐后24 h分别制备各组蚊总RNA,所有样品进行RT-PCR后,各吸取10 μl 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扫描并读取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不吸血组比较,吸血组和感染组AdPPO1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吸血组和感染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血组AdPPO2的转录则明显上调(P<0.05),但与感染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dPPO3基因的转录水平在3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血餐明显抑制AdPPO1基因的转录,但明显上调AdPPO2基因的转录水平;约氏疟原虫感染后24 h,AdPPO1,AdPPO2和AdPPO3基因的转录水平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斯氏按蚊感染重组约氏疟原虫BY265-GFP株的影响.方法 在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前后分别饲含抗生素的糖水,分别于7 d、16 d观察蚊胃卵囊和唾液腺子孢子情况.结果 饲加入抗生素糖水组蚊胃感染度和感染率、唾液腺子孢子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可提高重组约氏疟原虫对斯氏按蚊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1um切片标本油镜观察方法及透射电镜对约氏疟原虫尼日利亚亚种在斯氏按蚊体内的卵囊发育过程及时属囊的形态结构作了观察描述。该种疟原虫卵囊为成孢子细胞的形成开始于卵囊披膜下出现许多液泡,随着液泡延伸到卵囊胞质中,使胞质再分裂,并与已分裂的核形成成孢子细胞。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体表面长出,逐渐发育为子孢子。一般附属囊发育正常,但与所附着的卵囊发育不同步,多数发育较慢,少数较快,并可见形成晚期成孢子细胞,而其子孢子芽数量较少,可能与附属囊较小,营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