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73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方法 对本院173例ICP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程度ICP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以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 重度ICP 70例,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64例,孕周34~36周.轻度ICP 103例,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41例,孕周36~40周.结论 轻度ICP以足月自然分娩为宜:重度ICP宜在34~36周以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
118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围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新生儿影响较大 ,可引起胎儿急性缺氧 ,甚至胎死宫内。现对本院近年来118例ICP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ICP与围新生儿的结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ICP孕妇共118例。同期住院分娩总数为2408例 ,ICP的发病率为4.9 %。ICP孕妇年龄20~31岁 ,平均(24.3±4.8)岁 ;孕龄32~40周 ,平均(36.5±3.5)周。皮肤瘙痒出现时间最早在孕16周 ,最迟在分娩前1d出现。1.2诊断标准ICP的诊断参照1992年Reyes[1]的标准 :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 ,瘙痒只与妊娠有关 ,…  相似文献   

3.
中药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9年3月以来,我院妇产科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35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3例;年龄22~38岁,平均28.6岁;发病最早为18孕周,最晚为38孕周,以28孕周居多.35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趑瘙痒,伴或不伴有黄疸;②血甘胆酸(CG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均升高;③排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且未经其他降酶及保肝药治疗.[1]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2009年12月,我们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患者20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产后出血患者20例,年龄24~42岁,平均32岁;孕34~41周.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12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ICP 1例),宫颈妊娠刮宫术后2例,稽留流产清宫术后1例.于产后30 min~6 h开始出现持续阴道出血,出血量均大于1 500 ml,最多达3 000 ml.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根据疾病发生孕周不同分为A组(24~28周)10例、B组(29·36周)10例和C组(37~42周)10例。记录患者ICP发生孕周和围生儿结局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经一般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ICP发生孕周与围生儿结局呈正相关(r0,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22.671+6.377X;非标准回归系数(B)=6.377(95%CI:6.026-6.728),标准误差=0.171,标准系数=0.990,t=37.251,P=0.000。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孕周与围生结局呈正相关,患者发病孕周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并评估该变化与GDM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先兆子痫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22~24周的产妇共1 253例,将32例GDM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先兆子痫者纳入研究组,另外64例仅诊断为GDM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及相关检测数据,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孕24~28周和32~36周的FABP4水平,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先兆子痫的因素。结果研究组孕24~28周体重指数(25. 83±3. 38 kg/m2)和HOMA-IR(3. 18±0. 46)显著高于对照组(24. 52±3. 12 kg/m2,2. 56±0. 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32~36周研究组血清FABP4水平(26. 43±5. 62 ng/ml)和对照组(17. 53±4. 09 ng/ml)均较孕24~28周(17. 43±4. 32 ng/ml,12. 68±3. 01 ng/ml)出现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孕24~28周(17. 43±4. 32ng/ml)和32~36周(26. 43±5. 62 ng/ml)的血清FABP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 68±3. 01 ng/ml,17. 53±4. 0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孕24~28周血清FABP4水平(OR=2. 542,95%CI:1. 874~3. 473)、HOMA-IR(OR=1. 556,95%CI:1. 244~1. 785)和孕24~28周体重指数(OR=1. 484,95%CI:1. 152~1. 843)是GDM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先兆子痫的影响因素,其中孕24~28周血清FABP4水平的归因危险度最高。结论血清FABP4水平变化是GDM患者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先兆子痫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8例ICP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作任何治疗而进行门诊随访的88例ICP患者设为对照组,以观察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不同孕周住院监护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97例GDM孕妇按住院待产时孕周不同随机分为三组,孕≥38周33例设为A组,孕35~37周36例设为B组,孕≤34周28例设为C组。三组采用相同的住院监护。结果:胎儿窘迫发生率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A组、B组、C组,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对GDM孕妇行早期住院监护,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良好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孕周32周)和研究组(孕周≤32周)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搏动指数、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比值、阻力指数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孕周≤32周)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McDonald法于孕12~18周行宫颈内口环扎术32例,观察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有18例于预产期前1~2.周拆线,均自然分娩;6例孕33~35周先兆早产,经保胎治疗无效,拆线后自然分娩,胎儿存活;6例于临产时拆线;2例因孕22周有宫缩后就诊,拆线后自然流产2死胎.经随访共得活产儿30个.结论 本研究提示宫颈环扎术于孕12~18周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妊娠并发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1%~2%[1]。长期以来人们对糖尿病孕妇普遍采用三餐定量制并配合胰岛素治疗,这种治疗病人往往不易接受,因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决糖尿病孕妇的饮食治疗问题,我们对16例糖尿病孕妇进行分餐制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产科从1995~1997年共收治妊娠并发糖尿病患者16例,年龄22~32岁,24~41孕周,糖尿病病程2月~5年;成活婴儿重2600~4100g。本组孕妇初产妇10例;妊娠2次以上6例。有死胎史3例,有畸形史2例,分别为消化道畸形和心血管畸形各1例。孕妇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岚  胡碧洪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38-1840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不同妊娠结局。方法:将15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孕周分为4组,A组,〈28周,10例;B组,28~31周,20例;C组,32~33周,16例;D组,≥34周,113例。观察4组孕妇入院时血压、尿蛋白定量、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保守治疗时间、母儿并发症。结果:A、B组入院时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C、D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孕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保守治疗时间上,D组时间最短,B组治疗时间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孕产妇并发症中,A组患者中多器官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D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中围产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C、D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晚发型相比,孕妇起病时间早,程度重,有较多并发症,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同时受损。孕32周前围产儿较易发生胎儿生长受限、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而孕32周之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比与孕34周之后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征患者终止妊娠孕周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5月分娩的15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发病孕周分为小于32周、满32周未满34周、满34周未满36周、达到或超过36周4组。比较不同孕周重度妊高征患者围产儿结局。结果:各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66.7%(小于32周)、40%(满32周未满34周)、10.3%(满34周未满36周)、9.5%(达到或超过36周)。孕龄不满34周重度妊高征患者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满34周以上的患者。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孕龄达34周以上为终止妊娠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的发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先兆子痫孕妇46例,A组21例,发病孕周25~32周;B组25例,发病孕周33~34周。记录分析两组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并发症发生率、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结果两组孕妇均无死亡和子痫发生病例,A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及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重度先兆子痫发病孕周,是影响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附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方法:对43例妊娠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孕周、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剖宫产率方面与50例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组平均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出生时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结论: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危害巨大,故对所有孕妇孕24~28周行50g糖筛查,对高危因素孕妇孕32~34周复查,可及早诊断妊娠糖尿病。对妊娠糖尿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孕周≥32周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孕周32周的3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给予饮食控制联合合理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结果分娩前1周,观察组2hPC、FBG等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孕32周前对妊娠期糖尿患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显著改善患者分娩时的血糖水平,且能降低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体积妊娠期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建档、规律产检至妊娠结局的456例单发子宫肌瘤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检查时间将孕前至妊娠结束分为5个阶段:孕前至孕6~8周为I阶段;孕6~8周至孕12~14周为II阶段;孕12~14周至孕22~24周为III阶段;孕22~24周至孕30~32周为IV阶段;孕30~32周至孕36~38周为V阶段。收集子宫肌瘤直径及体积以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计算肌瘤直径与体积在各阶段阶段的增长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5个阶段子宫肌瘤体积增长率分别92. 9%、72. 8%、65. 3%、34. 2%、31. 2%,全孕期增长率为62. 5%。孕妇年龄、产次、孕前肌瘤大小、早孕期应用孕激素均与肌瘤变化无关。孕前及分娩前体重指数、妊娠期糖尿病与V阶段肌瘤体积增大呈正相关(OR=1. 21、1. 17、4. 94,P=0. 005,、0. 016/0. 001)。肌壁间肌瘤相较于浆膜下肌瘤在早孕期更容易增大(OR=14. 00,P=0. 008)。IV阶段肌瘤体积增长显著者及浆膜下肌瘤孕期易出现红色变性(OR=1. 34、1 893. 50,P=0. 005)。肌瘤与胎盘关系与肌瘤体积变化无关。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直径5 cm与胎膜早破及早产、胎盘早剥无关。结论 子宫肌瘤体积在妊娠期呈抛物线式变化,全孕期为增长趋势。I~III阶段或III阶段肌瘤增长缓慢或缩小,而IV阶段肌瘤生长迅速者及浆膜下肌瘤者应警惕肌瘤变性。体重指数异常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孕晚期肌瘤变化。妊娠期直径5 cm的肌瘤与胎膜早破及早产、胎盘早剥无关。子宫肌瘤患者孕前需充分告知风险,根据肌瘤大小、位置及患者状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曹士红 《临床医学》2008,28(5):62-6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孕妇血清总胆汁酸(STBA)值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分娩前保肝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结束妊娠后肝功能恢复正常;86例患者中发生早产24例(27.91%),剖宫产术62(72.09%),胎儿窘迫38例(44.18%),无围产儿死亡病例.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及胎儿的危害较大,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此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测量晚期子宫瘢痕再妊娠患者子宫肌层厚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子宫瘢痕再妊娠患者的妊娠分娩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再妊娠孕妇6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子宫瘢痕再妊娠孕妇6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于孕12周前入组。采用超声经阴道测量所有受试者孕12周、28-37周、孕38-40周的子宫肌层厚度。比较不同时间两组受试者子宫肌层厚度变化的差异。跟踪两组受试者的妊娠结局。将观察组中发生自然流产、早产、医学性人工流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治疗性引产和死胎死产者设为妊娠结局不良,正常活产设为妊娠结局正常,统计两种妊娠结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子宫肌层厚度,分析子宫肌层厚度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孕周、本次妊娠距前次妊娠时间间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两组孕妇子宫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8-37周、孕38-40周观察组孕妇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变薄且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对照组孕妇和孕12周比较肌层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结局不良者28-37周、孕38-40周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正常妊娠结局患者(P0.05),而两类妊娠结局孕妇孕12周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基层厚度与子宫瘢痕再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超声测量晚期子宫瘢痕再妊娠患者子宫肌层厚度可对患者妊娠结局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预判,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胎膜早破15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孕妇年龄22~32(平均24)岁,孕29~41(平均38)周。其中孕29周1例,孕30周1例,孕31~36周12例,孕36周以上136例。本组均符合胎膜早破诊断标准。本组胎膜早破的原因:宫颈内口松弛30例,剧烈运动32例,胎先露与骨盆衔接不良57例,性生活6例,无诱因2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