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生而言,现阶段的测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合现代工程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对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测量的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提出了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并通过该方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双向衔接。  相似文献   

2.
土木大类测量实习基地的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测绘学科的发展出发,考虑民族院校特点和所在校区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实习基地建立原则,建立校内普通测量、野外综合测量实习基地的方法、实施步骤和功能,旨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化非测绘工程专业测量学教学实习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恒  郑加柱  史玉峰 《测绘工程》2009,18(6):74-76,80
从信息化测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指出原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具体体现:偏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没能紧跟测绘科技发展,传统知识重复,交叉融合内容少,课程设置没能充分体现本校专业特色。基于信息化测绘体系,结合土木工程、林业工程的特点和要求,以工程测量为专业方向,整合和优化课程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信息化测绘的主要特点,又依托交叉学科,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同时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社会对人才测量能力的要求出发,结合当代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内容进行改革;介绍新形势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工程学院为背景,对非测绘专业《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构建创新性《土木工程测量》培养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模块式"课程体系和"五轮驱动"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成绩评价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判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应用于实践。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克服传统评定的主观随意性,提高学生成绩评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测绘工程专业其他实习课程的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绘科学》2005,30(3):i003-i003
长沙理工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是一所以测绘工程教研室高职称学术人才为龙头、以测绘与空间信息为基础研究对象、以研究开发测绘与空间信息产品为主要发展形式、志在培养测绘与空间信息专业人才和带动该校本领域快速发展的专业研究所。测绘工程教研室由原长沙交通学院测量教研室为主组建,最早成立于1978年,曾先后隶属于土木系、路桥系、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现归属于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学院,该学院下设7个教研室、2个实验室和7个研究所,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有“土木工程”和“测绘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  相似文献   

8.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测绘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应有的素质特征,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从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探讨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施工测量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对保证工程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安全运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大 ,越来越复杂 ,工程要求越来越高 ,对施工测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测绘技术和仪器的进步 ,又为施工测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现代的手段。施工测量的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彭福坤、彭庆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的《土木工程施工测量手册》就是其中有特点的一种。该书总结了多年的工程测量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经验 ,从大…  相似文献   

10.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出发,提出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式、方法,考试方法等,并对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