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偏瘫弛缓期康复治疗训练有效的指导方法。方法:先后随机抽取偏瘫弛缓期病人各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前后对照,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指导,实验组通过观看专门制作的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阅读配套的康复手册进行学习。结果:实验组对偏瘫弛缓期特定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功能锻炼的准确率及功能锻炼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配套的康复手册指导偏瘫弛缓期病人的功能锻炼的方法,不仅能更好地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引起无意注意,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满足病人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丰富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外科术后专科康复护理中深化护理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分别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脑卒中偏瘫及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术后应用自制辅助卧位枕辅助维持康复体位及VCD光盘辅助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辅助卧位及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病人疼痛减轻、舒适度及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特定知识的知晓率及功能锻炼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系列辅助康复卧位枕及VCD光盘辅助指导功能锻炼的应用可让病人感到舒适、方便和尊严,实践了人性化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丰富了护理文化的内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县医院普外科术后康复护理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分别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普外科病人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病人术后应用自制辅助卧位枕辅助维持康复体位及VCD光盘辅助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辅助卧位及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实验组病人疼痛减轻、舒适度及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CD光盘辅助康复指导功能锻炼的应用可让病人感到舒适、方便和尊严,实践了人性化护理与专科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宣教手册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术前康复指导,实验组采用宣传手册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知识掌握程度与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康复锻炼完成量、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完成量、对医护服务满意度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宣教手册进行指导,能明显提高康复教育效果和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在老年肺功能锻炼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0例,比较使用呼吸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手册后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结果:实验组使用呼吸功能康复锻炼手册后,肺功能明显改善,VC、FVC、FEV1、MVV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使用呼吸功能康复锻炼指导手册能改善老年患者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陈雪莲  黎芬芬 《中外医疗》2008,27(29):117-117
目的 指导病人做好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方法 结合根据病人情况,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引导患者做好肢体功能的恢复.结果 训练组、对照组各101例.训练组:训练前偏瘫97例,轻瘫4例,训练后偏瘫3例,轻瘫 12例;对照组:训练前偏瘫97例、轻瘫4例,训练后偏瘫49例、轻瘫18例.结论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指导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无痛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按病人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65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分为:对照组35例及实验组30例,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自制"图文式康复锻炼指导册"结合无痛病房管理模式实施无痛康复锻炼,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康复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病人功能锻炼效果.结果 (1)实验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内患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3)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出院时关节活动度比较,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活动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2组病人出院时满意度调查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锻炼,可减轻患肢肿胀,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改善髋关节活动度,提高病人出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疗效评价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值及BI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刘彩霞 《当代医学》2021,27(22):139-141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训练中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9例.对照组行常规步态训练,实验组行下肢康复固定器辅助步态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功能、运动能力及下肢肌力.结果 实验组FMA-LE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12及24周,实验组最快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T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步态训练期间,辅助应用下肢康复固定器,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与下肢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36例地震导致股骨颈骨折并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地震伤员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行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活动和转移能力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主动肌力训练;实验组除在院内进行相同的功能锻炼外,在病人出院后3~18个月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实验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地震伤员出院后进行家庭随访指导功能锻炼,使地震伤员能正确行关节功能锻炼,能进一步提高髋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高地震伤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1月62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结果 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功能锻炼.结论 急性期康复护理着重在保护良好的功能位和进行肢体运动;恢复期的康复护理着重于坐卧练习、站立与行走练习,而心理护理则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护理康复指导训练结合CPM(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膝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膝部骨折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CPM锻炼,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康复指导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角度,分析护理康复指导训练联合CPM锻炼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各个阶段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各个阶段的HS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膝功能活动最大屈曲度、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角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康复指导训练联合CPM锻炼应用于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的护理.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外,由专职人员对实验组给予心理支持,恰当的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拟定目标,再实施.结果 实验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让患者残存功能尽量大限度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加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随意自我锻炼.经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比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及步行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机能得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在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配合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对照组只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肢体功能四期锻炼法有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肢体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验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在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 6 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观察组病人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 ,两组病人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入院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 ,有利于提高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与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进行重新评估,了解2组患者功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经3个月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重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促进康复,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电刺激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对提高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ADL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何国喜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4):143-144
目的评估自理模式理论在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则运用自理模式理论来指导患者充分发挥其自理力来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语言、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要比对照组好,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理模式理论的应用有利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试验组采取举办偏瘫病人知识讲座,发放健康资料,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等有针对性的系统教育。对照组按常规给予指导。结果:实验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医嘱的遵从率试验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