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间歇入渗影响因素的大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歇灌是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141组大田连续及间歇单点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壤质地土壤,分析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结构及灌水参数等因素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大小主要影响入渗过程的初始阶段,对减渗效果影响甚微;随着表土容重增大,减渗率减小;灌水参数对减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循环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田连续和间歇单点入渗对比试验为依据,针对陕西关中典型土类之一的(土娄)土,揭示了间歇入渗率、入渗量、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峰推进速度及推进深度等方面的基本特性。并对间歇灌减渗机理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间歇入渗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田灌溉试验实测资料,对间歇入渗数学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改进的周期——循环率间歇入渗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法既简单易行,又可消除土壤入渗空间变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浑水波涌畦灌条件下的间歇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费良军  王文焰 《水利学报》1998,29(5):0065-0071
本文依据大田浑水连续及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连续入渗和间歇入渗特性及其规律,研究了浑水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的影响,建立了浑水泥沙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减渗率大小的关系,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就影响间歇灌灌水质量的坡度、畦宽和单宽流量等技术参数进行分析和确定。在冬小麦试验地对间歇灌与连续灌进行了灌水试验,并对灌溉效率、节水率及均匀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间歇灌与连续灌灌相比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效率高等优点。间歇灌比连续灌可节水15%以上,提高灌溉效率15%~24%,均匀度可达86%。  相似文献   

6.
浑水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水波涌灌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稻间歇灌溉是本灌区试验站在多年试验中总结筛选出来的一种节水增产的明显的水稻灌溉新技术。1989年在灌区范围内示范推广了3.34ha。试验和推广资料均表明,间歇灌溉可使水稻每0.0667ha(1亩)增产稻谷5—10%,节省水量50m~3左右。提高了水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经常需要通过田间入渗试验求取灌溉入渗补给系数。通常多采用实测在不同灌水定额下地下水位增升值然后按公式计算得出,由于试验过程易受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的干扰,所得结果可靠程度差。本文依据包气带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土壤入渗空间变异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鸿杰  杜历 《水利学报》1990,(8):35-42,52
  相似文献   

11.
沟道间歇积水入渗的减渗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田间入渗试验,分析了间歇积水入渗周期减渗率和平均周期减渗率等减渗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沟道间歇积水入渗的减渗率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波涌灌溉条件下土壤致密层的形成及其对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根据田间波涌灌溉的试验研究,论述了在间歇灌水条件下,土壤表面致密层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致密层在改变土壤入渗特性,以及朝着有利于节水、提高灌水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沧州市大田喷灌工作的开展 ,近期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发展大田喷灌进行了专项调查。先后调查了8个县市、21个乡镇、38个村、90余人 ,其中有县级、乡级、村级干部 ,还有承包大户、农民及技术人员。从调查中看 ,多数领导对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比较重视 ,农民群众也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关心。调查组认为 :沧州的广大干部群众对管道节水已有认识 ,并有很大的积极性 ;大田喷灌通过两年的典型引路 ,也为多数干部群众所认识 ,已开始起步。一、大田喷灌在沧州的市场由于沧州所处地理位置和连年干旱 ,自然降水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在5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逐步由深水灌溉向浅灌、湿润灌、控制灌等方面发展,总结推广了不同形式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安徽省六安地区水利工作者通过6年时间的研究试验、筛选,总结出适合既能节水又能增产的一种适宜水稻“浅湿间歇”灌溉的新技术,它改变了水稻长期淹灌的旧传统。并通过在金寨县灌区白塔畈乡两年的早、晚稻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浅湿间歇”灌溉,方法简便,群众易接受,增产、节水效果明显。1“浅湿间歇”灌溉技术及其要点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浅湿间歇”…  相似文献   

15.
射流间歇曝气氧化沟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压射流曝气系统应用于氧化沟中,采用2h曝气,2h停曝的连续运行方式,系统CODCr去除率高达92%,BOD5去除率高于94%,NH3—N去除率达87%,TN去除率高于50%,TP去除率高于72%;测定SVI<80mL/g,活性污泥的外源比耗氧速率为63.7mgO2/(gMLVSS·h)。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为9.8mgO2/(gMLVSS·h)。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法相比较,污泥碳化比耗氧速率可提高2~3倍,污泥内源呼吸比耗氧速率提高1~2倍,污泥活性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开封惠北试验站进行清水灌溉、污水灌溉田间试验,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在冬小麦关键用水期更有利于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污水灌溉后对土壤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对冬小麦的茎叶及子粒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引黄灌区引浑灌溉的特点,阐述了清水与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的本质区别以及开展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浑水入渗规律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了浑水灌溉下的土壤入渗规律研究领域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调查、实验,对阴山北麓地区未开垦地、开垦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风蚀强度进行预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